7 6抒怀

肝癌晚期最后的时光(一个肝癌患者的生日抒怀)(1)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的功夫,未待我从写过《74抒怀》的疲惫中缓过神来,2020年竟倏然而至。即使我的思想尚未做好喜迎地准备,它也绝不徇情顾及我的感受与企望。其速度之迅,恰如三级跳远的两个跨步加上纵身一跳,瞬间就完成了由2018年到2020年的跨越。

一当身临其境,我猛然意识到——过了元旦,翌日就是腊八,而16、17日又分别为我农历与公历的生日,17日亦是腊月二十三小年,随之春节的盎然取代了严冬的冷艳。哇,多么添彩和令人兴奋的元月呀!如果一个人的身心整月都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却激不起书写的欲望,那此人不是几近痴呆就是思想麻木了。

岁月有如白驹过隙,思绪的显著紊乱,都无疑让我的苦衷、无奈和兴奋纠结成复杂的心理而难以成篇。其实两年前我的所谓“抒怀”,不过是借助一时兴起,于说说心情时的故意炫耀和拔高而已。可随着陆续点赞的声声入耳,我竟飘飘然滋生出一种自信和励志——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学习季羡林先生的笔耕不止,力争每年于生日之时为自己献上一篇《抒怀》,以求自娱自乐,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且全然忘记自己的笔耕每每是何样的吃力,更是忽略了时间对人蚕食的无情。实践证明,这样一个突发的奇想和作为,对于一个既无学养又是与癌症颉颃了逾8年之久而幸运活下来的老朽,这无疑是个初心的惯性即难于持续、又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自我挑战,毕竟我大脑的存储似乎早就用之已竭,显然这眼高手低的鹜求,恰如童心不泯的孩子想伸手摘下月亮一样的稚气和搞笑,居然不曾想过季老岂能是吾辈之流所能攀比和效法得了的,这分明就是蛇欲吞象的癫狂!但是,从这样一个默默地“做大师的学生”的心理和自励行为的效果看,却是任谁也无法否定“我受益匪浅”的慨叹,不是我情不自禁的肺腑之言!

孰料75周岁时,只历时一年,我就食言欠了笔债。这实在是出于事出有因的无奈,即我在写就《74抒怀》之后,就做了前列腺手术。在恢复中,我又接连不幸罹患顽固的带状疱疹和湿疹,而后又在自感委屈得已经活够了、欲求放弃治疗的情况下,经医生的耐心劝告,又第四次做了肝脏介入手术,致使我的体力极度虚弱、精神萎靡不振,昔日的乐观情绪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我在开始怀疑能否再生存下去的同时,甚至还做了大限即至的心理准备。我的书写不过是打发日子的手段,又没有什么值得留给后人以启迪的思想和智慧,那么,我还有什么必要于病痛和消沉中,再坚持叠加上搜肠刮肚的艰辛与负荷呢?我的苦衷和食言确是情有可原而非惰性的作祟。

庆幸一次无奈地放弃,让我的静养当真在春暖花开时,换来了皮囊按着希望的愿景,开始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而一天比一天趋向于康复。对此,假如以坐标的形式来表示我的健康和心情的话,那么,无疑我最佳状态时的起始点就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显现,且一直以斜线上升的状态而持续延伸到现在。那时,我每天高兴得甚至又野心勃勃地认为——我的身上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长话短说,当然这除了自己的内因——对于生与死的正确认识起到作用而外,也离不开来自于外界,尤其是让我能信得过又能言听计从的朋友给予我的关心、规劝和嘱咐的行之有效。我很为涅槃后的重生而骄傲和欣慰。

值此,当我正满怀激情欲为76岁的任务而绞尽脑汁时,我的意识忠告我——必须首先感恩于那些曾予你有过帮助和安慰的人,然后再述说你这两年从消沉、落寂到感叹“人生如此美好”的转变历程,那该是一次多么美好又颇具意义的共享呀!这确是一个为人首先该做的提示,随之,我的几位知己依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心念着稽首的感激,一个清晰的思路于我的脑海里呈现……

一,与癌症共舞的收获

我是在毫无病症的情况下,被发现肝脏长了一个如鸡蛋大小的恶性肿瘤的。尽管我很快就接受了切除,也还是没能摆脱癌细胞对我的接连眷顾,又陆续做了四次肝脏介入及前列腺增大的切除手术,即历时八年半总共做了六次手术。我做梦也不曾想到,而今我依然脚踏着沃土像安泰¹样地活在世上,尤其从去年春风送暖的时候起,身体似乎出现了吉兆,我感觉健康重又使我恢复到74岁时的活力。为此,我时常感叹——雪莱的“如果冬天来了,那么春天还远吗”的预言竟由一位庶人的存在而得以证实。

“你是肝癌吗?……”这是所有看过我晨练时的人们,当知道我的真实情况后,在给予羡慕和赞叹的同时,无一不发出的疑问。是的!赔上逾八年半的光阴,全部用来始而与癌抗争、继而与癌相安无事的共舞,它既是一段不堪回首、痛苦的生命历程,又是一段劫后余生、回味无穷的人生财富。

我是多么想乘这抒怀的兴致,把我如炼狱般的生活理性地梳理得清清楚楚呀。

简言之,对于癌症,我之所以敢于肯定自己是位赢家,就在于我做到了如下几方面的正确认识和选择,从而击退死神抓住了生的机会。

首先,我对生与死的问题很快就有了豁达而正确的认识。人人都怕死,我也不例外。但是,我从怕死到敢于用哲学的观点认识生与死的问题,直至能笑对罹患的过程,所受煎熬的时日是很暂短的,这得于我早就明白了生的开始就是等待死的一个或长或短的存在,我的短暂恐惧与困惑不过是感觉厄运来得太突然了,就像我在沉思间猛然被一声巨响吓到一样,毫无思想准备。人人都逃不过死亡的结局,所不同的是发生得早与晚的问题。可以说当我哆哆嗦嗦地躺在手术台时,就已经做好了可能不久人世的准备且抱定了听天由命的一赌,庆幸我从炼狱中醒过来了……

其次,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不忘“我看病必须由我做主”的原则,而绝不是一切盲从地听凭医生的安排,我做主的依据就是自己身体的感觉和反应,绝不把化验指标当成决定治疗方案的唯一的依据。为此,我最引以为傲、也最能体现我做主的原则,就是坚定地拒绝手术后的放化疗的治疗。但为了家人的安心,我违心地同意接受三次压根就不相信的生物治疗。实践证明,因魏则西事件的发生,国家已取消了这个忽悠人的治疗技术。我遗憾的也仅仅是财力损失而非身体的不适。

再次,时刻警惕不要完全听从医生有意或者无意分析病情时,危言耸听地“可能导致怎样怎样的后果”的介绍,而陷入“过度治疗”的陷阱。为此,我曾坚持拒绝了很多次的用药、检查,尤其是我从来没按照医生的要求——即每隔一季度住院复查一次,以防病变突发性地转移。也就是说我这八年半至少要住院32次,可实际上我的住院记录不过是16次,再除去一次前列腺手术和三次我非常不情愿而被家人硬劝去做的生物治疗,等于我是半年复查一次,而这减半的16次也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碍于多方面的爱心而不得不应情而去的。例如,去年三月做过介入手术后,我虽然口头应允九月来复查,可心里想的却是到时再定。正巧八月时我有个体检机会,因结果非常理想,我立即决定明年开春再去住院。而我的亡妻却让人痛心地罔顾自身感觉以生命为代价,主动地投向这个陷阱,竟任是谁也动摇不了她的固执——为了生存,一味失去自我地投向医生的怀抱。

还有,我要说说一个沉痛教训。听闻医务界有这样一个认定,说是术后患者如果生存五年以上,便视为病症自愈。于是,我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我的生命只剩五年了。以致我很坦然地怀着壮士赴死的信念,决心于告别人世前,用我的病躯谱写出一曲辉煌悲壮的乐章,绝不以丧失尊严与人格的丑态遁入虚无世界,以求得灵魂的安宁与无憾。为此,我选择了为我小区改变面貌的义务工作,以豁着命似的做起了保洁员的工作,一干就是三年……

实话实说,这期间我却是不曾想过我是肝癌患者,我达到了转移注意力的目的,升华了精神境界。至于为此善举所荣获的“吉林省优秀志愿者的荣誉证书”,它不过是我清白的一个证明。

而我的教训也是来源于这次义举。由于我的认真和劳累,我的肝脏在术后三年接连开始复发肿瘤,始才承认“气大伤肝”的传统说法,倘若我再这样干下去——过度认真、急躁、动怒,甚至与渣滓的拳脚相加,恐怕余下两年生存的希望就不是我能说了算了。而造成这样的结局,正是源于我产生的错误理解人为设定的生存界限。

我的义举,虽然后果让我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但也确实让我有了收获:

1,我术后仅八个月,就以赴死、为求一个好名声的精神,开始连续逾三年超负荷的逞强,命运之神竟没有把我撂倒,我惊叹我的生命力竟有如此顽强的能力!感慨之余,我重生了强烈地求生欲望,开启了像蒙田书就的《热爱生命》那样的平静与充实的生活;

2,我不否认一种超自然力在我的生命中体现出运气的客观存在,所以,我对自己的生命能有如此对抗厄运的能力是心满意足和自豪的。反之,如果我没有经历过这反复的跌宕,恐怕运气也就稍纵即逝、是靠不住的,只有不馁的行动和乐观的心态才能得到运气的显现;

3,在面对厄运的考验、死亡的威胁时,我无需谦虚,我的答卷是令人满意的。因为在挣扎的过程中,我悟出了人只要懂得为何而活就具有忍受住任何痛苦的潜能的。而我恰恰在这个考验中,用行动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来,并增强了生存信心。

4,我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到运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的原则是胜人一筹的。但是,这智慧却是来源于同类患者群体在承受痛苦中的反应使我产生的灵性,或者说是那么多人付出的痛苦代价,包括八人的生命,为我提供的教训而指明我该怎么做的明悟——有太多的患者盲从地耗尽血汗钱的结局竟是人财两空……可悲的现实呀!我不仅为同胞油然而生了恻隐之心,更为我亡妻的执拗而感到深深的痛惜……

5,我必须肯定医生为我说出的“你创造了一个奇迹”的赞叹,其功绩来源于各位医务者的努力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包括我有幸赶上这个时代,尤其是在我第一次复发,似乎只有坐以待毙的时刻,我即时走进介入科的病房,就像从黑暗中一下子见到光明!

总之,我的再生之躯是由上帝给的。上帝就是你、我、他,就是所有让我受益的任何一位,包括已故者的灵魂。

谢谢你,主宰人类命运的超自然力!你赐予我这个相似玩笑的厄运,让我不但承受住考验,而由一个“被吓坏了的海鴨”蜕变成一个勇者,还让我在炼狱中省悟出智慧和精神的升华,让我认清怎样做才是最适合我的生活,让我找到能生存得淡泊、健康、充实和有望活得更有突破的方法!

二,潜心读书的收获

如果说术后的三年义举让我从病灶的反复中,感受到“吃一堑”的教训,是源于我错误思想支配下的冲动,那么,读书则是我在可能促成大错前的及时悬崖勒马,并毅然脱去唐吉坷德的装扮,而放弃继续捅“马蜂窝”的最理智最聪明的选择。

我终于明白:像我这样对任何娱乐,例如,麻将、扑克、下棋、唱歌、跳舞等等活动,均视为索然无味的人,除了与情人投入的缠绵可以使我能够远离喧嚣、抑制焦灼和回避视觉的污染外,是任何参与都无法使我的灵魂趋于平静、安慰与升华的。而这位令人陶醉的“情人”就是书籍。

得于读书的启发,我很早就认清了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的话,那么,上帝对人类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不管你是何样的高贵、何样的低贱、是领袖还是平民,人生的终点都要归于虚无世界。正是因这样的认识,当厄运降临时,我才能在13天内就从怕死的恐惧中走出来,不抱怨、未崩溃,甚至做出予人看来显得多么高尚的义举。“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多么幸运这书的药效于我竟有如回天的神力。想一想那些“三分之一被吓死的癌症患者”,这样的收益难道不是人生一个最大的收获?

得于读书的教诲,特别是读过卢梭、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我的灵魂经受了极大的震撼,随之越来越对自己时而为粗俗、鲁莽的表现,时而为彬彬有礼的谦卑的做作,感到自谴与追悔。这近乎于“人格分裂”的相互抵牾,确是使我的生活中掺杂了太多的污秽而拉低了生活质量的根源所在。我的任性确是一种缺乏修养而至思想上的放纵,当任其自己随意的暴怒一旦认识到将威胁到生命的安危时,除非傻子才不知道悔改。在自我的救赎中,我终于完成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完美的实践:

2019年3月18日,我办了出院手续,在医保卡的余额悉数扣除外,我惊讶地交付了自费承担的8500多元。待回家后,细细思量,感到这次收费比之以往高得有点离谱。我郁闷到4月1日也无法自慰,于是决定去医院讨个说法弄个明白,并嘱咐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绝不动怒,一定要心平气和!

果然不出所料,接待我的院方真的让我遇到牛气和蛮横,我却坚持微笑,终于把收费出现差错的原因弄个明白,并得到承诺一定尽快按程序召回原来的结算,结果第三天我就收到了院方退回超出我想象的5400多元!为此,我一连几天逢人就说:原来心平气和也可以解决问题呀!

这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一件小事,可对一个一辈子经常靠发脾气来处理问题的我来说,却是一次破天荒的感受。

我的性格通过读书而有所改变,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收获——我的余生证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并不是适于每个人的真理!

得于读书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我的心完全趋于平静。尽管从手术以来,我几乎断绝了一切故交旧友的来往,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宅男、“作(坐)家”,孑然与寂寞为伴的鳏寡孤独的老人,但是,我的心情却是从不曾有过的愉悦,感觉就像重又回归到独居科威特时的、又远比那时令人充实的生活,因为我的“情人”从来在我眼睛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不伴随着我,不极尽其人性的魅力、高尚的品格,不尽显深邃的思想、超前的睿智,不叙述动人的故事、高贵的善良……事故,社会上何力之有能具备让我可以放弃对这真善美的欣赏和陶醉?我的心除了对“情人”的眷恋,就再无欲无求啦!

得于读书的唤醒,我的大脑似乎也开启了一点灵动,就像曾获诺奖提名的赫拉巴尔笔下的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汉嘉一样,从废旧的书本中“嘬糖果似的嘬那么美丽的词句”,我也常常萌生出欲把脑海里存储的“死水”倾泻成流淌的溪水来,而每每将我的心声付之笔端之余,竟也收获了诸多的赞誉,甚至在老年大“庆祝国庆70周年征文”活动中,我的即兴之作《国庆抒怀》不出所料的荣获三等奖。这确是令我即高兴又不免滋生了一点野心的资本。我不否认我的努力提高确是有种痛斥社会对体育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诟病的初心,我觉得我是为之做到一点澄清的,正如我青睐的同学曾在读讫我的拙作后给予我的赞叹:“所以说你是为体育界增了光,加了分的”。

当然,我在边读书边习作中,也深刻的认识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慨是何等的准确。回想起我在初中时还不能独立写作文的情景,此时,我也只能是尽力弥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遗憾啦!

我之所以如此爱上读书和习作,是源于我的一个理念的坚信——只要文字依旧存在,是凡有点文化的人,生命中就必然会有一个渴望用文字来表达、倾诉,交流以及聆听的阶段,即便未来的永远也是如此。“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只要里尔克的这番描述依旧能打动人,用文字交流感情、沟通事物的活动就永远不会中断。

总而言之,我与“情人”的一场缠绵和缱绻的最大收益,不仅仅是灵魂的安宁、精神世界的升华和思想的向善,以及与癌症共舞后依然健康的骄傲,而是我得到了生命延续的雄心、并很有可能将长久地继续下去——世界上没有更重要的存在像充实而鲜活的生命一样。

三,走向社会的收获

我脱离社会已多年了。借助养病的机会而形成安于蜗居的生活习惯不过是一个故意的托词,而真正的原因是,我厌倦了人世的虚伪和奸诈、看腻了伪装的面具。我就像一条生活在鱼缸里的小鱼,因水性的先天不足而无力游戏于苦涩的海水,又始终做不到适应这太过复杂的海水而明鉴得游刃有余。我早就开始喟叹即然无心改变自己,那就不如把自己置之魔幻之外,以求个眼不见心不烦吧。

在与寂寞为伴的过程中,视力逐渐的减弱成了干扰我生活质量最令人焦灼的痛苦。此时,真是庆幸上帝的眷顾与馈赠——让我无意中得知一位老相识的消息,经及时联系,竟发现其在用文字表达思想时的长足进步,且令我刮目相看。惊喜之余,我们成为新的相知。正是得于相知的真诚劝说与鼓励——“你不与社会接触,怎么能与时俱进?”——成为我让生活再添加点乐趣的契机,开始了有意走出家门的尝试。

说实话,因多年来积郁心中的抱怨、委屈和愤然不平,使我对人际关系复杂的偏见认识已形成固化,在我心中依稀尚存的一片净土——似乎只有当你住进医院的病房时,才能感觉到温暖就像阳光照在身上。所以,每当我住院复查时,我都会高兴地说:我又回家了!

一个与人交往鲜有包容的我,真的还能回归群体吗?我不时地反诘自己。

践行的结果还真是让自己惊讶,敢情我的孤家寡人原本就是自己意念的作茧自缚呀!

一当我决定回归社会时,首先反复萦绕于脑海的形象就是曾远居国外的一对夫妇,我的良心一再催促我:倘不向其说明失联的原因,你将成为不知感恩有负于人的人!是呀,在我非常孤独与苦闷中,如果不是他们向我主动伸出的援手,给予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的关爱,那么当时我心中的魔鬼将不知会做出怎样一个促成大错的选择?

真是喜出望外,得于这位老相识、新相知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助力,我很快就实现了与逾十年未曾谋面的夫妇相聚的心愿……

随之,我又兴奋得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寻人的活动,竟真的联系上十几位从小一起走出体操房的同学,并取得一致共识,于2019年8月18日,成功举办一次在分别半世纪后的首次团聚且建起一个现尚有16人的群。其氛围之热烈、群情之亲切、回忆之多彩、寄望之真挚,让我随即就激发出《感于难忘的相聚》。真是动情之深,下笔必有神力也!

之后,我又多次或主动约请或被约请与老同事的团聚。在推杯换盏、尽兴调侃的氛围中,对往事的回忆、对曾经的追悔、对余生的希冀,无不都让人感到人生虽苦短,却也从来不失美好和陶醉;在芸芸众生中,我们的相识、相知、相好、相爱,甚至包括相争、相吵、相误,无不充满了回味的乐趣,这样的聚会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出师的大捷,我领略了只要肯于付出真诚、谦卑和欣赏,友谊之花是随处、随时都可能绽放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有位大学时的一位同窗,我们陌生得除了认可彼此是同学而外,几乎就是一个浮萍的擦肩而过,而且从走出校园各奔东西至今已逾55年之久。完全是一个偶然,她于同学的群中,读过我的习作,于是,出于发现同类人的同样兴趣,恰如从多为同一个模子出来的灵魂中,发现了一个不同的灵魂一样,我们随即成为朋友、笔友,用她的话说,让我轻易就融入了她用40、50年的诚挚而孕育成老铁样的朋友圈,而我们友谊的基础也仅是出于彼此在用文字交流时的惊讶与共赏。当然我也在被拔高和抬举中感到享受与窃喜。

而更值得我津津乐道的相聚,则是我在网络上结识的一位远居他乡的忘年交。也就是说,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虚拟中走来首次面对现实的突破,实现了我曾有过的梦寐以求的谋面,竟源于其儿子高考第三志愿的如愿以偿。在热情地尽了地主之谊之后,我们无不为这样的奇缘而感到弥足珍贵……

还有,我终于在不懈地努力下,与念念不忘的一位老师取得了联系。这可是位让我在15岁时就萌生过像爱自己母亲一样的老师呀!记得1960年春播季节,老师带我们全班去农场劳动,非常艰苦,我是穿着一件高年级同学借给我的便服棉袄去的,没有几天,我的两袖就全部撕破,是她强力让我脱下,牺牲了午睡而为我一针一线地缝补好的……

“老师真好!”这就是我当初内心因产生了一种朦胧的、像对母亲似的爱意而后的暗叹,而这一叹足足延续了逾60年。

总之,2019年确是我的一个收获年。

“一个人在自己的角色演不好的情况下,要是再没有朋友,那他就只好下台了。”这是培根在《谈友谊》中的一句很经典的话。对此,我之所以很敏感,就在于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时候,感觉那个“就只好下台了”的“他”就是我的写照。事实上,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与人交往时,却得到完全令人满意和愉悦的结果。 原来我还远没有落到那么悲惨的境地呀。谢谢my god!

四,结束语

我常常想:如果把人生用四季来比喻的话,那么就算多数人都能成为人瑞的话,一个季节为25年,到了我这个年龄无疑就得正视严冬的冷艳了。我无法知道这冬季对我来说何时是个尽头,但是,我知道因跟厄运长期胶着的磨炼的结果,让我总算有了从不曾考虑过的思想准备和积极的态度——接受上帝赐予我的一切考验。我只想祈求当我已无法拒绝羞耻和失去尊严的时候,请生命之神把我余下的时间统统收回去吧!

我的生命从25年前发生的那场车祸,于休克3小时后醒来,我就视为是赚来的,所以,死对于我已不再感到恐怖。只是当人陷入再活泼的精神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眼看着肉体衰败下去,并与它同归于尽时,我确是有点不敢想象而不寒而栗。

由此,为了尊严,我是多么希望:当人已经完全失去逆转的可能时,实行对其人道的“安乐死”!

显然我还没有寒冷到临近冬天的尽头,肉体也没有明显衰败下去的迹象,那么,就让我乘着这个运气,从精神上过好像帕乌斯托夫斯基于《金玫瑰》中所说的那种存在于人人愿望和想象之中的、却未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第二种生活”吧。纵使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也不能说这“第二种生活”是无足轻重的。

最后,我衷心感谢予我有过帮助的所有人,并祝愿人人过好自己晚年的愉快生活。

写于2020、1、17

注释1 安泰:希腊神话中的巨神,只要他与大地接触,就能接受母亲的力量而无可抗拒。

肝癌晚期最后的时光(一个肝癌患者的生日抒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