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1)

俗话说得好,摸着美帝过河就是爽,一次摸就一次爽,一直摸会一直爽。

现在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能不能超越美国,就看这一次的转型升级了!

但目前中国的产业升级转型速度还是太慢了,大国竞争之下,慢一点就拖全局,那怎么办呢?

那必须得去学习才行,伟大的教员说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

怎么学呢?一个是要跟老师学,一个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上实操课。

中国的老师,当然是美帝了。伟大教员教导我们,要敢于和善于向对手,向敌人学习。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摸一把美帝,不,是学习一下美帝旗下的著名企业,福特汽车公司的故事。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2)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是汽车行业里久负盛名的品牌,也是一个百年老企业。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密歇根州成立,其创始人亨利·福特,是个勇于创新不甘躺平的老板,是一个努力奋斗永不停息的老板。

在这样一位老板的带领下,福特汽车公司的发展,那叫一个一日千里!

1913年,成立十周年的福特汽车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把汽车的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在流水线上,每隔10秒钟就有一台T型车驶下生产线。

这一创举使福特的T型车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记录。

汽车产量上来了,还不小心缔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当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儿,但亨利·福特却不这么想,他在犯愁。

因为他能造出这么多的汽车,并不等于他能卖出这么多汽车,货太多砸手里的话,那就要破产了。

这位善于创造性思维的老板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提高工人福利待遇,减少工人工作时间,最重要的是,给工人涨工资!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3)

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推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项改革措施:将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从9小时减少到8小时,日薪却从当时的2.5美元提到5美元起。

要知道,福特公司的工资本来就比其他公司给的高,其他汽车公司给工人的日薪才2.25美元,福特给的是2.5美元。

福特公司为什么还要接着给这群穷工人涨工资,还一下就翻一倍!福特公司的老板是疯了吗?

福特公司的老板并没有疯,相反,创始人亨利·福特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

如果连生产汽车的人都买不起汽车,还指望谁来买?如果没有人买得起,他造的汽车卖给谁?

亨利·福特希望通过涨工资,打造一个富足的产业工人阶层,也就是现在咱们说的中产阶级。

有了富裕的中产阶级,这些人才有能力购买从福特流水线上生产的汽车。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4)

在5美元“新政”之前,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流动率高达380%。

因为19世纪初的汽车工厂,不仅声音嘈杂,而且操作危险,工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机器绞断手臂,汽车工人是一件危险而悲惨的工作。

所以员工干一段时间就得换工作,谁也不愿意因为一份工作就缺胳膊少腿,况且这份工作的工资也并不高。

在亨利·福特推出5美元“新政”之后,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发现,一切都大不一样了。

流水线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工人工作的安全指数。

安全有保障以后,工资还翻倍了!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

很快,福特汽车公司的劳动力劳动力的流动率降低了90%,旷工率更是从10%降到了0.3%。

福特的工人们开始以在福特工作为荣,在休息日还要将公司的徽章别在领带上,走在街上都会引来羡慕的目光。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5)

亨利·福特给工人大幅度涨工资以后,福特汽车公司破产了吗?

很显然,不仅福特汽车公司没有破产,反而从给工人涨工资的那天起,福特汽车公司正式开启了全球化扩张的腾飞之路。

1923年,美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00万辆,人均0.135辆;到2014年的数据是2.6亿辆,人均0.816辆。

后来有人称,亨利·福特把美国变成了车轮上的国家,这句话他当之无愧!

1918年1月4日,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设庞大的汽车制造联合企业——荣格(Rouge)工厂。

1922年2月4日,收购了林肯(Lincoln)品牌。

1932年3月9日,成为历史上第一家成功铸造出整体V8发动机缸体的公司。

1948年1月16日,生产了第一部F系列皮卡,这在汽车史上是最成功的汽车系列。

1954年10月22日,推出Thunderbird车型。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小型运动车。

1967年6月14日,欧洲公司建立。

1970年8月17日,亚太汽车业务部建立。

……

从以上福特汽车公司的脚步,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它的成功至少有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福特汽车公司把流水线上的汽车卖出去了,获得了更多的资本去研发创新,去扩大再生产。

第二,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稳定下来,使福特拥有一批技术熟练,并且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这些老员工可以逐步走上福特的管理层,为福特攻城略地,攻坚拔寨立下汗马功劳,这才是福特在全球扩张特别能打的主要原因。

第三,企业真正强大的是它的员工,而不是它的机器。在大制造工业体系内,提高工人待遇和促进企业发展是正相关的,这是革命性的劳资关系。

第四,福特自己总结的,降低工资是最容易也是最粗劣的解决方法,更无须评论这样做如何没有人性了。它其实是把管理者的糟糕管理全推到工人身上的一种做法。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6)

福特的故事,并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故事,而是整个美国产业升级转型,成为超级大国的故事。

福特模式,开启了美国的黄金时代。

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让其他美国企业家瞠目结舌,原来给工人提高待遇,也能挣钱,也能扩大再生产啊。

再加上当时有强大的苏联虎视眈眈,待遇差的企业里,工人老想闹罢工,总想革命。

那么福特模式就是对付苏联的最好办法,资本家们兴奋了,一个赛一个地给工人涨工资!还把每周六天的工作日,减少到了五天。

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工人,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工人,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天堂一般的生活。

一个高中文化的美国工人,在70年代可以仅凭自己的工资,就养活一家老小。

他的妻子全职在家,也能供养3个孩子上大学,还可以买一辆小汽车。

完成这一切,仅仅只需要一个蓝领工人的工资?

这不是比共产主义还共产主义么?这种好日子在哪里,我也要去过!

这就是当时全世界人民心里的梦想,美国因为这个,才成为了全世界的灯塔之国。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7)

福特模式在美国的普及,孕育了大规模的美国中产阶级,这让美国一举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福特模式带来的庞大消费市场,带动发展的行业包括钢铁、玻璃、木材、橡胶、油漆、棉花、铁路和航运等,促进了道路、学校、餐饮、旅馆、建筑、郊区、旅游、加油站、炼油、巡警、交通法规、汽车金融等的发展。

那时候的美国,可真是闷声发大财,是全世界努力建设自己的模范国家。

它要想富,先修路。路桥的建设每花费10亿美元,就创造4.8万个就业岗位,消耗1600万桶水泥、50万吨钢材、1800万磅炸药、1.23亿加仑的石油制品。

美国修通了全国的道路,就降低了运输成本,从22美分/吨降低到12美分/吨,城市内与城市间的贸易繁荣起来。

美国良好的路况,也带动了乡村的入学,美国乡村入学率从57%提升到77%。

这样努力建设自己,努力提高工人待遇的美国,在大量中产阶级组成的全球第一消费市场促进下,最终完成了产业升级,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拥有了三只铁手:军事霸权,金融霸权和文化霸权。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8)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中国的产业想要快速转型升级,就必须地摸着美帝过河。

这次咱们摸的是美国的福特模式,赶紧大幅提高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资,已经到了必须尽快学习,不学不行的地步了。

为啥呢?

因为中国的老板们和资本家们,缺乏狼性,特别想躺着赚钱,已经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了!

中美博弈比拼的是什么?归根结底,是谁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好,谁的老百姓未来会过得更好。

而最近资本在各种网络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批判,说中国年轻人躺平了,下班到点就走,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了等等。

说到底就是嫌弃中国的年轻人娇气,太懒惰,不愿意996天天加班了。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9)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中国的年轻人要是愿意天天996加班,愿意天天看领导脸色行事,愿意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去受资本剥削,那中国年轻人才是真的躺平了。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正是最有希望的一代。

正是由于资本的无序扩张,“狼性文化”、996等加班文化盛行,同时物价高涨,年轻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跟不上房价、医疗和教育,导致年轻人看不到买房子的希望,看不到养老和医疗的希望,看不到下一代受良好教育的希望,一眼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被资本压垮,才被迫躺平的。

如果生孩子是为了让他当韭菜,为了让他受资本家的剥削,为了让他来人世间再遭一遍罪,那我宁肯丁克,宁肯不生孩子,这就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真实想法。

所以此时此刻,中国已经无路可退了,这才是最需要摸着美帝过河的时刻,才是最需要学习“福特模式”的时刻。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10)

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苦,为什么“躺平”这个词成为2021年度热词,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事儿得从三个维度考虑:政府、人民和企业。

中国的政府和人民都特别给力,全世界包括美帝在内都控制不了的新冠疫情,愣是让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和人民群众联起手来控制住了。

全世界疫情最少,经济最好,营商环境最好的地方,只有中国这一片净土了,多么来之不易。

这充分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没问题,政府有作为,人民很勤劳。

那么很显然,问题就出在企业这一块,也就是说,主要问题在资本。

中国的资本简直太不争气了!

由于中国政府过于优秀,人民过于勤劳善良,给中国提供了全世界举世无双的营商环境和消费市场。

但是有个副作用,就是让中国的资本家、老板和管理层长期泡在蜜罐子里,被党和人民给宠坏了!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11)

正是因为中国的劳动人民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所以中国的中产阶级才发育缓慢,不能形成像美国七十年代一样的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人民如果有一大半都成为像美国七十年代那样的中产阶级,那中国的各种行业转型升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呢?那就是向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学习,切实把全体国民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提升上来。

当然,中国内部也需要竞争,最需要的是资本家竞争,也就是老板的内卷,让老板去996,让老板熬夜加班讲究“狼性精神”。

最不能躺平的,恰恰是这些资本家和企业家老板们!

一个国家最可怕的不是员工躺平,而是资本家躺平、老板躺平。

老板带薪拉屎,才是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事情。

老板上班摸鱼,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头些日子上热搜的“员工迟到一次扣1000元”事件,“拼多多员工加班猝死”事件,“拼多多带薪拉屎”事件等等,都反映了一个问题:老板管理能力低下!

人家福特早在100年前就说过:降低工资和让工人加班,是最容易也是最粗劣的解决方法,更无须评论这样做如何没有人性了,它其实是把管理者的糟糕管理全推到工人身上的一种做法。

所以我建议,中国应该赶紧大幅提升所有劳动者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至少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大半才行,同时实施最严苛的劳动法,主动增加我国用人成本,实现倒逼老板去内卷的效果!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12)

一听说要给穷人涨工资,肯定有一堆所谓“砖家”立马跳出来指指点点:

不能给他们涨工资啊!制造业成本受不了,你这样搞,就是把资本都逼到国外去,中国经济就崩溃了之类的。

我说你们这些砖家能不能别逗了?现在的资本除了中国,能上哪个国外去?

除了中国以外,欧美印度日本韩国哪哪儿都是病毒,阿尔法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无穷无尽循环着来,你说说资本能到哪里去?

中国现在就是全人类投资的唯一净土,没有之一。

全世界的钱都在疯狂往中国跑,一堆中国本土企业家老板还梦想躺平?全世界的玩家都来了,你怎么躺平?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13)

就凭中国是全人类唯一的投资孤岛这一点,现在就是大幅提高中国劳动者待遇的最好时机,真正的“优势在我”!

中国人力成本再提高,资本也不敢往外跑的。

中国的生育率问题,也只有这次的劳动者待遇暴涨,才能得到彻底的化解。

大幅提升中国劳动者待遇,既可以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又可以完美解决生育率下降问题,这样一箭双雕的美事儿,上哪儿找去!

老板们正好可以来一场公平的对决,你一个当老板的不努力,那公司可就破产了。

你当不好这个老板是吧?那就请下去,全世界的老板都来中国投资了,有的是人能干好!

只有严酷的竞争,才能出现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老板!

给中国劳动者放最长时间的假!

给中国劳动者全世界最高的工资!

给中国劳动者签最严格的劳动合同!

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老板们真正实现疯狂内卷,资本也互相内卷到极致,是时候把996这样的福报,归还给马爸爸们了!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14)

现在中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矛盾,是迫不及待的产业升级需求,和大量中国老板低下的管理水平,相互不匹配的矛盾!

所以需要尽快开启老板内卷时代,淘汰一批不合格的老板,磨炼一批管理能力优秀的老板,这样才能完成中国产业升级。

摸着美帝过河,开启福特模式,让老板内卷这一招也必须学会。

这样才能在中国培养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中国人才有能力去消费全世界的产品,带领全球人民突破美国的消费圈。

到时候全世界都不需要美国的消费市场了,你说美元还有啥用?全世界人民自然就解放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中国的老板们应该赶紧体验一下内卷的快感,体验一下天天恨不得提桶跑路的煎熬。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中国要发展,中国老百姓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劳动者要大幅度涨工资,中国人要提升生育率,就只能苦一苦中国的资本家和企业家老板们了!

毕竟全球疫情当前,全世界的企业家和资本都没地方跑,你们不赶紧卷起来,更待何时?

放心,未来天天焦虑,每日996,夜夜想着“提桶跑路”,还不能“躺平”了事的,一定是中国“困在系统里的资本家和企业家老板们”。

福特战略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前的美国福特)(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