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年,安徽怀宁人,陈独秀次子,生于1902年。1915年入上海法语补习学校学习,两年后进入震旦大学学习。1919年底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共旅欧支部领导成员之一。1923年4月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3年暑假,在莫斯科的萧三,约陈乔年一起把《国际歌》自法文翻译成中文。还在法国,当萧三第一次听到了原汁原味的《国际歌》时,就为这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所折服、打动,产生了把它翻译成中文的愿望。

国际歌翻译完整版英文(国际歌是怎样翻译成中文的)(1)

陈乔年

陈乔年是个热心人,说干就干,两人找来法文《国际歌》,译一句词配一句谱,积累而成三段正歌与副歌的完整译词,然后,再对照俄文《国际歌》译词,寻找和纠正不恰当的地方。歌词翻译后,由当时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中国班的同志练习唱。很快,同学们都学会了。

有趣的是,在他们之前,李大钊在北京已经用俄文翻译了《国际歌》歌词,但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发表。和陈乔年、萧三翻译的同时,远在广州的瞿秋白也用俄文翻译了《国际歌》歌词,并在这年6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季刊第一期上发表。在《译者志》中,瞿秋白写道:“译曲本不必直译,也不宜直译,所以中文译本亦是意译,要紧在有声有节韵调能高唱。可惜译者不是音乐家,或有许多错误,然而也不必拘泥于书本上的四声阴阳。”瞿秋白考虑音节和汉语的协调,将International(国际)一词翻译成“英德纳雄纳尔”(后来翻译成“英特纳雄耐尔”)。

这样,李大钊、瞿秋白、萧三和陈乔年从不同的地方,不约而同地成为第一批翻译《国际歌》为中文的翻译者。

后来,从苏联回国的萧三看到了瞿秋白的译词时说:“从秋白同志的译词来看,他完全是根据俄译再意译为汉文的。我们则主要是根据歌词的原文法文并参考俄译而意译为汉文的。”“东大”学生学会唱《国际歌》后,随着他们回国奔赴各地,将《国际歌》歌声传遍了四面八方,和李大钊、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一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深深地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党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团负责人出席了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陈独秀是孙中山点名的大会代表(安徽),但陈独秀没有出席会议。在陈独秀内心深处,与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不是他的本意。

4月21日,由莫斯科抵达北京的维经斯基给拉斯科尔尼科夫写信。为了加强领导力量,他提出:“必须尽快从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派十至十五名学生来这里工作,现在确实很需要。”

国际歌翻译完整版英文(国际歌是怎样翻译成中文的)(2)

维经斯基

维经斯基(1893—1953),1920—1921年任俄共(布)中央远东局外国处和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驻华代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主席团委员。1920年,维经斯基到北京帮助酝酿发起中国共产党,李大钊推荐他到上海找到陈独秀,在陈独秀的主持下,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早期组织。从此,维经斯基与陈独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陈独秀1929年被开除党籍,维经斯基仍然在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三次学术讨论会”上替陈独秀说话。此是后话。

根据维经斯基的要求和国民党“一大”后中国革命形势的急需,陈独秀和中共中央决定,“国共合作后,大批共产党人参加了国民党工作,共产党组织和训练工作受到削弱,党的刊物也不能按期出版”,希望留学同志分批回国工作。

李大钊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7月1日,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作报告,赵世炎、陈延年等出列席会议。根据李大钊传达的陈独秀及中央局的意见,旅莫支部常委决定,第一批派彭述之、陈延年、张申府、任弼时、尹宽、郑超麟等回国。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门三杰——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

国际歌翻译完整版英文(国际歌是怎样翻译成中文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