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智慧文化,是我们老祖宗创造的辉煌文明。二十四节气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我们老祖宗所生活地区的季节变化,同样的,节气也有着指导民间农耕生活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节气文化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生产!

老祖宗为了将自己总结的这些节气智慧传承下去,于是便总结出来了很多蕴含着智慧的俗语。就比如说老祖宗讲“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夫妻各自歇”指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夏至正当时是什么意思(俗语过了夏至节)(1)

在解释这句俗语之前,我们先说说这夏至!

今年的夏至在阳历的6月21日,农历的五月二十三日。老祖宗有着“夏至一阴生”的说法,老祖宗认为农历五月的时候,夏至节阳衰阴生,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日照时间开始一天天变短!

民间还流传着《夏至九九歌》。“夏九九”是从夏至这天起,以每九天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而且,三九、四九是最热的时候。下面便是民间夏九九的一个版本。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至正当时是什么意思(俗语过了夏至节)(2)

接着,我们来说说这句“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的俗语。为什么在过了夏至节之后,夫妻之间要各自歇息呢?

其实,这句俗语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

在古代,老祖宗秉承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生活规律。而在夏至之后,日照时间一天天变短,再加上夏至之后,农作物的生长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人们更加要抓紧时间,加紧对农田里的庄稼进行呵护管理。民间还有“春争日,夏争时”的说法。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人们必须要争分夺秒。

夏至正当时是什么意思(俗语过了夏至节)(3)

古人往往都是男耕女织,所以,当一个家里的男主人在忙活了一天的农活之后,家中的女主人也不会停歇,通常都会在家里织布、煮饭,或者是做一些副业。

劳累的一天的男主人,回到了家中,自然是希望能够早早歇息,睡个安稳觉,养足了精神,才会在第二天,有更多的精力去继续照顾农田里的庄稼!

当然,照顾农田里的庄稼,不仅仅是需要白天去劳作,有时候,还需要晚上去照看,比如说是引水灌溉。尤其是夏至之后,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农田中是万万不可以少了水的。这个时候,便需要夫妻合作,一个白天干活儿,一个晚上干活儿!届时,自然是需要各自歇息了!

夏至正当时是什么意思(俗语过了夏至节)(4)

民间除了“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的俗语之外,还有着“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坨”、“夏至东风摇,麦子水中捞”、“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等等的夏至节俗语。这些也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

在古代,老祖宗有着“百业农为先”的说法,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老祖宗创造出了悠久而独特的农耕文化,节气文化便是丰富的农耕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