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参考答案】(1)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基本要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27.【参考答案】

(1)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基本要求

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第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教学生去感悟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第六,合理把握“综合实践”的实施等。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两点间距离的概念,理解三角形边长关系的探究过程,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并学会应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动手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等,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广泛的应用价值。

(3)新授环节

一、创设情境,进行猜想

1.出示情境图

师: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线路,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经过邮局;第二条直接从家到学校;第三条经过商店。我一般走中间这条路,从家直接到学校这条路最近。

师总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再观察图片,思考: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小明家-邮局-学校,可以构成什么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三角形。小明家-商店-学校和小明家-邮局-学校这两条路线可以看作三角形的两条边,两条边的和大于小明家直接到学校的距离。

3.猜想问题

从图中可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那么是否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

【设计理由】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能自然地引入本节课题。设置猜想思考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步骤:

第一步:同学们动手剪出4组长度的纸片:(1)6、7、8;(2)4、5、9;(3)3、6、10;(4)8、11、11。

第二步: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观察一下特点,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第一组纸片可以围成三角形;第二组纸片不能围成三角形。

预设2:第三组不能围成三角形,第四组能围成三角形。

2.思考探索

为什么第一、第四组能成为三角形,其他不能呢?根据上述操作,计算每组的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同桌两人分别动手计算操作。

预设:第一组和第四组中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第一组和第三组不是。

第一组和第四组纸片围成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归纳总结

回顾本节课重点,知道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三点之间组成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理由】通过动手操作,能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动手操作,懂得只有当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构成三角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