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一时名将之冠,差知彼己,晚伍庸帅,依违召讥,其以恩礼终,犹为幸焉;自剿三省教匪,勋名亚于杨遇春。至回疆之役(张格尔之乱),以生擒首逆,先封侯,绘像紫光阁,论功超列遇春上。——《清史稿》

之前的文章中讲过清朝中后期第一名将,也是嘉庆、道光两朝的“消防队长”杨遇春的故事。杨遇春的人生颇具传奇,但也不是仅此一例,其实当时还有一位出身汉人的绿营兵悍将,名曰杨芳,其战功和勋望完全比肩杨遇春,当时的人称杨遇春与杨芳曰“二杨”,似大唐的“郭李”(郭子仪、李光弼)。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位传奇名将杨芳的故事。

绿营兵力(威震天山的绿营悍将)(1)

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杨芳出生的时候,已经是乾隆执政后期,也就没有赶上大清帝国那场波澜壮阔的开疆拓土运动(十全武功)。伴随着乾隆时代那一批满蒙名将梦幻团队的凋零,以汉人为主体的绿营兵将领们自然也就成了大清军界的主流。杨芳自幼发奋攻读,想着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年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皆不中,后投笔从戎,投军绿营兵。因为读过书,又颇识兵书战策,杨芳在军中很受重用,并获杨遇春赏识,仕途颇顺,也因此杨芳与杨遇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杨芳少有干略,读书通大义。应试不中,进入军队,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把总。从征苗疆,战则摧锋。洊擢台拱营守备。——《清史稿》

绿营兵力(威震天山的绿营悍将)(2)

嘉庆二年(1797),杨芳率部跟随满洲名将额勒登保平定白莲教之乱,这是杨芳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在战斗中,杨芳一改曾经的书生本色,身先士卒,带领麾下绿营兵大破叛军主力张汉潮部于南漳(今属湖北),随后充做清军先锋,转战川陕等地,歼敌甚众,杨芳也一战成名,被嘉庆帝赐号诚勇巴图鲁,提拔为广西新泰协副将。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叛乱,杨芳被提拔为西安镇总兵,率部平叛,旋即荡平叛乱,斩杀叛军两万余人,累功至甘肃提督,跻身大清军界的核心圈。

道光六年(1826年),大小和卓的后裔张格尔在南疆反动叛乱,彼时南疆承平日久,驻防清军武备废弛,张格尔骤然发难,喀什、和阗等城迅速陷落,清廷在天山以南的统治陷入崩溃。道光皇帝接到南疆告急的文书后,将国库中仅存的800万两银子外加自己的私房钱200万两,凑足了1000万两的军费,任命杨遇春为陕甘总督统率数万清军讨伐张格尔。道光七年(1827)二月,杨芳受命率本部兵马从征张格尔,归杨遇春节制,两人配合默契,与叛军三战皆捷,收复喀什、和阗。张格尔见大势已去,遂率亲兵出逃,欲逃往浩罕国。

绿营兵力(威震天山的绿营悍将)(3)

杨芳闻讯后,遂拣选500精锐追杀张格尔,杨芳和所部将士迎着风霜雨雪,在茫茫雪山戈壁搜寻着张格尔的踪迹。最终,在喀尔铁盖山生擒张格尔,并送北京午门献俘,道光对这位“花”自己1000万两银子的家伙,气的不打一处来,废话不说,直接判了个凌迟处死,3600刀一刀都不能少的那种。杨芳也因此一战名动天下,受封侯爵。

余贼拥张格尔登山(喀尔铁盖山),弃骑走,杨芳率胡超、段永福等擒之,锡封三等果勇侯,赐紫缰、双眼花翎,晋御前侍卫,赐其子杨承注举人。——《清史稿》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清廷以杨芳镇守广州,以威慑英人。次年,英军进攻广州,在船坚炮利、清军武器装备与英军又存在代差的情况下,杨芳毫无疑问地战败了,一生荣耀终究是毁于一旦,惜哉!叹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