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B站×坏猴子影业”推出的电影短片《状元》独家上线B站。这部由赵大地执导,倪虹洁、邬家楷主演的短片,讲述了高考前100天,望子成龙的妈妈,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能在高考学生头上看见他们的分数……

短片用魔幻现实主义包裹了一个现实话题,探讨了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紧扣社会热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状元》导演赵大地进行了采访。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对科幻题材很感兴趣,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铁粉”,接下来他还有一部科幻长片《火星计划》,宁浩担任艺术总监,目前还在剧本阶段。

主持人采访高考状元(状元导演赵大地)(1)

“砸吉他”融入了自己的高考经历

赵大地告诉记者,之前他也看过一些“头上有数字”这种概念的短片或长片,特别喜欢这种心理外化、神经兮兮的故事,就想自己能不能也做一个高概念但又特别接地气的小故事,就想到了高考这个话题,“把这两个元素放在一起,应该能碰撞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这个故事的创意大概两三年前就有了,本来是想写一个孩子能在别人头上看到高考分数,之后策划老师王保权建议将孩子的视角换成家长的视角。”赵大地表示,换成家长的视角之后,一方面会涉及亲子关系,另一方面母亲的醒悟要比孩子的醒悟更能打动人,最后就改成了妈妈和儿子之间涉及教育和亲情关系的故事。

赵大地说,自己高考前压力也特别大。短片中有一个段落,儿子张小满觉得吉他是他高考路上的绊脚石,就让妈妈把吉他给砸了,然后他头上的分数蹭蹭涨。为了能有更高的分数,他把卧室里墙上的贴画全撕了下来,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全砸了。这其实是导演自己的真实经历,“当时觉得自己分数上不去,就把卧室里所有娱乐相关的东西收起来了,没有砸,希望营造一个高考考试突击的那种氛围,结果后来发现分数该上不去,还是上不去。”

写剧本的那段时间,正好碰上高考,赵大地就在北京找了一个高考考点,去门口蹲点,跟旁边的家长聊天,看他们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孩子高二的时候怎么选科目,怎么学习是最高效的,都有聊。他还发现,有的家长穿着大红旗袍,在门口等孩子。这些观察和采访,对他写剧本和找到那个人物的感觉帮助挺大。

看了《过春天》,找到了倪虹洁

赵大地说,自己在写剧本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妈妈这个角色谁演比较合适。那时他正好看了电影《过春天》,片中,倪虹洁演一位不太靠谱的母亲,把生活过得一团糟。导演跟制片人商量,“觉得倪虹洁老师特别厉害”,之后通过制片人联系到了倪虹洁,就有了这次合作。

片中,倪虹洁饰演的娃妈在意外拥有分数透视眼之后,为了提升孩子的分数,想尽各种办法,各种食谱轮番上阵,但后来看到儿子为了分数变得魔怔之后,才发现分数没有那么重要。倪虹洁将一个母亲对儿子分数前后心态的变化,演绎得十分真实动人。

“倪虹洁老师和邬家楷两人自发形成一个很有趣的化学反应,两人特别搭,每场戏没有拍很多条就过了”。赵大地说。

整部短片在成都拍摄了6天,因为涉及很多校园的戏份,剧组找了当地一个学校完成了拍摄。

拍戏过程中,有一个让导演印象深刻的事。片中张小满班上有一位学霸,其实是这部短片的执行导演饰演的。在表演时,现场好多台词都是他即兴发挥的。有一场戏,妈妈在校园里看到,这个学霸头上703的分数,就想让儿子多和这位学霸接触一下。这位学霸就对张小满说:“同学我跟你说,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对于我们新时代的高中生,你不光要学好数理化,包括政治历史,这些都是你应该掌握的科目”。

拍这场戏时,导演在监视器前,看到画面一直在抖。他不明白镜头为什么会抖,就往现场一看,发现所有人都在笑。镜头在抖,是因为摄影师扛着机器也在笑,他一直在掐自己大腿去控制笑场。那些台词都是执行导演自己即兴发挥的,没想到“笑”果加满。

赵大地告诉记者,虽然这是一部高概念短片,但短片的视效特别简单。最开始做创意的时候,就没想到要依赖视效,还是想做一个简单有趣的小短片,主要是想关注高考人群的生态,以及人物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

主持人采访高考状元(状元导演赵大地)(2)

记者了解到,由B站联合坏猴子影业,共同打造的《大世界扭蛋机》系列电影短片于6月23日起正式开播,每周四晚18:00在B站独家上线。本周推出了以“成长之前”为主题的三部短片,未来两周,还将继续推出“爱情之上”、“青春之下”两个主题的多部电影短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