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消磨时光的休闲活动被动画片占据了大半,那些国外传进来的动画片是我了解这个世界的最初工具,不管是忍俊不禁的夸张表现风格还是浓郁的异族人文情怀,都让我至今回想起来,忍不住会心一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80年代90年代看过的动画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80年代90年代看过的动画片(让人怀念的的国外动画片)

80年代90年代看过的动画片

小时候,消磨时光的休闲活动被动画片占据了大半,那些国外传进来的动画片是我了解这个世界的最初工具,不管是忍俊不禁的夸张表现风格还是浓郁的异族人文情怀,都让我至今回想起来,忍不住会心一笑。

最可爱的动画片是《巴巴爸爸》,“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还记得这句久违的经典台词吗?巴巴爸爸一家有七个孩子,每次片头出场白都绕口令般念叨一遍,我每天拿笔记下一个名字,反复背诵,终于记全了: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族、巴巴拉拉、巴巴利鲍、巴巴鲍巴、巴巴贝尔、巴巴布拉德、巴巴布拉卜。怎么样,贯口不错吧!巴巴家族可以变成形状,上天、下水、钻洞都不在话下,他们生活在一起,各有性格爱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小时候,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片头曲一响“格机格机格机格机……”我就会盘腿打坐下来,伸出两个食指在嘴边停顿一下,再伸到脑袋两侧闭眼画圈圈,模仿一休动脑筋的形象,妄想自己也变得聪明。一休哥的点子很多,总能想到办法惩治贪心的桔梗店老板,他女儿弥生小姐也是被捉弄的对象。一休和善良的小伙伴小叶子、傻里傻气的新佑卫门、慈祥的长老、还有秀念师兄都有对手戏,嬉笑怒骂,每天过得开心而充实。

长大后我才了解到真正的一休和尚,他不仅是天皇之子还是日本的三大著名和尚之一,以疯癫著称,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与诗人,而且他还酷爱酒肉,不拘泥于形式,是不是有点济颠和尚的感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在2016年曾去过京都的金阁寺,这里有一休住过的禅房,幽静雅致,一尘不染。

我那时最爱看的动画片是《鼹鼠的故事》,由捷克斯洛伐克出产。鼹鼠的家住深深的地洞里,它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有着红彤彤的鼻头,头上只有三根毛,虽然不会说话,但能配合表情发出爆笑、惊讶、悲伤的各种口语,它经常扛着一个小铁铲四处打洞挖土,和邻居小老鼠撒丫子奔跑。鼹鼠讨喜的造型让我喜欢至今,还曾买来印有其形象的手机壳。我曾经百度过真正的鼹鼠,其真实的外形与动画片相去甚远,眼睛一条缝,几乎忽略不见,嘴巴长长地突起,手掌又宽又扁,每天像挖掘机般在地面留下隧道一样的拱起,其打洞破坏农田的习性被农民伯伯所厌弃。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年头较早,上映至今仍经久不衰,汤姆猫和杰瑞鼠两个冤家之间无时不在激烈地争斗,猫想尽一切办法祸害鼠,鼠聪明机智将计就计反治猫,不管战斗多么鸡飞狗跳,最后结果都是以汤姆猫的失败告终。片中的猫鼠表情极其夸张,比如眼珠子弹出、胳膊360度弯曲等等,配上搞笑的思维,追跑打闹、登高爬低,好不热闹。这部动画片每集都在讲一个深刻的道理,还在日常游戏中讲述出不少物理、化学的科学知识,不失为一部经典好看的动画片。其猫鼠的特色造型不但被做成表情包还带动周边产品的热卖,商业版图扩展到全世界。今年二月份改编自《猫和老鼠》的真人版电影在中美同时上映,将动画片与真人有机结合起来,为观众打开了一个新视角。

印象中最感人的动画片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取材自瑞典童话,一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因为得罪大胡子小精灵被变成拇指大小的小人,他家的鹅经过反复练习能够飞上天空,尼尔斯骑着鹅跟着一群大雁去旅行,在旅途中他结交朋友、与狐狸斗争,匡扶正义,除暴安良,在不断成长的同时,性格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好,最终变为正常的原形,重回父母身边。新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于2018年1月在瑞典驻华大使馆发布,经典的再现,即是对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的致敬,更是对两代人记忆的传承。

还有让我怀念的动画片《龙子太郎》,变成龙的妈妈形象很震撼,尤其是瞎眼的妈妈让太郎坐在龙头,和她一起掀起巨浪,冲击岩石的画面,视觉效果很强,我都暗自替她们捏把汗。龙筋疲力竭地死去,龙鳞一片片脱落,因为善行,故事的结尾龙重新又变回妈妈,母子相认的画面感动得我眼泪稀里哗啦的流。那时候我真的以为偷吃东西会被惩罚。动画片里还出现了雪女,属于日本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带着浓郁的日本风情。

同样母亲题材的动画片还有《三千里寻母记》,讲述少年马可跨越意大利到阿根廷寻找母亲的故事,具体的故事情节已经记不起来,只知道结局是圆满的,这已经足够好。

四十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当初的孩童已经为人母,重新想起这些动画片,内心感触良多。社会环境的变化,带动人的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不管是饱食终日,浑浑噩噩地混日子,还是鸡血盎然,间歇性踌躇满志,都应该静止片刻,回看一下这些被遗忘了的动画片,在里面会找到单纯的快乐、善意、付出、爱……当然,还有傻里傻气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