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推进6个新项目(大项目撑起大产业)(1)

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推进6个新项目(大项目撑起大产业)(2)

本报记者 邹仪 唐善理 通讯员 黄立华 傅友芳 刘大志

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往来穿梭的运输车辆……一批批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一个个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今年,永州经开区共实施“十百千”工程项目32个,年度投资36亿元, 前8月累计完成投资25.3亿元,占年度投资的67%。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商贸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产值282亿元,同比增长26.7%。

理顺体制 到位职能权限

近年来,永州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过40%,产值和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都超过20%,先后获批“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园区”、“湖南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园区”、“湖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园区”。“这都是管理体制理顺后结出的硕果。”永州经开区党委书记郑仪自豪地说。

对开发区来说,体制顺则机制活,机制活则发展快。

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开发区。其前身永州市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全省开发区的“标兵”。此后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被剥离了市级综合经济调控权和县级行政管理权,从2003年开始充当起“追兵”角色。

“我从2008年12月任管委会主任起,积极争取理顺开发区的体制。”郑仪告诉记者。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争取,2011年下半年开始,永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着手理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同年12月出台了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意见,赋予开发区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恢复一级财政,设立一级金库。2012年4月,市委、市政府又联合下发了开发区行使有关市级行政经济管理权的意见,将市直相关部门的90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给开发区。目前,永州经开区到位了必要的职能,设立了必要的机构,拥有土地报批、规划审批、项目建设、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自主权,基本可以实现“园区事项,园区办结”。

编制规划 明晰产业布局

大项目的落地,大产业的集聚,需要大规划的引领。

“以前,我们的项目落地随意性比较大,哪里有地项目就落到哪里。现在看来,既造成土地浪费又不利于产业的集聚发展。”永州经开区招商局的同志这样说。实践证明经开区必须要有好的规划。

2012年,永州经开区通过招标聘请湖大城市设计院按照申报国家级经开区的要求,编制了总体规划,总面积扩大至121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为“一区三片”,即:北片为凤凰工业园和冷水滩高科技工业园;南片为零陵工业园;中部核心片为长丰工业园。凤凰工业园主要发展食品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冷水滩高科技工业园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和循环经济;零陵工业园主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长丰工业园主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各园区逐步形成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发展布局。作为核心区的长丰工业园依托潇湘大道和洛湛铁路,自北向南发展;依托冷东公路向西发展。目前,经开区总体规划已经永州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上报到省有关部门评审。

为确保重点项目落得下、落得快、落得好,2013年,永州经开区编制了《仁湾镇城乡一体化规划》,已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永州市委书记陈文浩对永州经开区的规划编制十分关心,多次实地考察,现场调研,提出指导意见。他指出,永州经开区的规划要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定位,突出“产城融合”。

目前,永州经开区正在按照“产业集聚、生态环保、功能配套、产城融合”的思路编制控制性详规、基础设施专业规划、用地规划。

破解难题 强化要素保障

近年来,到永州经开区考察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大项目纷至沓来,每年需要供地2000亩以上。为保障用地,永州经开区组建了征地拆迁和土地报批两个工作组,分别由开发区主要领导挂帅。有时,项目来得快、供地急,永州经开区的党委书记郑仪和管委会主任周立夫亲自带队深入到村组、家庭,不分周末、不分昼夜地做工作。2012年7月,骄阳似火,周立夫带领乡镇干部,仅用了6天时间,就征地586亩,保障了烟草产业园项目用地。为争取用地指标,周立夫带着国土分局局长“跑部进厅”、汇报衔接。近两年,永州经开区共报批土地5200亩,征用土地4600亩,储备土地2200亩,保障了烟草产业园、富士康配套产业园、康都药业、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天成食品、合讯电子、三湘电缆、鑫海建材、东平建材、汇丰汽配、国药控股医药产业园、大森林医药物流园等项目的用地需求。

如何筹集资金,拿回土地批文,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是一大现实难题。“近两年,永州经开区每年的土地储备投入超过3亿元,重点项目投入超过10亿元,在财税体制刚理顺,自我造血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区只有借力发展,多渠道融资,千方百计打基础、搞建设。”周立夫告诉记者。通过银行贷、自己筹、项目争、民间引等渠道投资,重点突出银行贷款。2013年,永州经开区紧紧抓住交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开拓永州市场的机遇,主动对接,争取贷款。近两年,永州经开区融资筹资取得历史性突破,共融资10亿元。目前,永州经开区与永州市城投公司联合发行城投债共注入资本20亿元;与华融湘江银行达成2.5亿元贷款协议,预计10月到位。

在保障用地和资金的同时,永州经开区还利用自己的网站平台,免费、长期为企业发布招工信息。定期组织“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积极组织参加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招聘会,为企业搭建招工平台、为百姓搭建就业平台。今年共帮助弘电电子、百圣百电子、美凯电子、熙可食品、奔腾彩印等企业解决用工1800余人。

优化环境 力推项目建设

永州市委书记陈文浩提出“发展环境最重要,我们要提高干部的执行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如今,这句话已经转变为永州经开区的实践行动。

路网建设方面,以长丰工业园为核心,规划路网总里程31.8公里,总投资36.5亿元。近两年,已累计完成投资近20亿元,建成道路里程14.2公里,在建道路里程6.5公里。标准厂房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东莞鸿意、永州给力、浙商财团三家公司各投资2亿元,计划3年修建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现已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建成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园区配套方面:投资4亿元,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讯、气等配套设施。这是永州经开区抢抓湘南三市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优化发展硬环境的数据体现。

有了好的承接平台,更需要一个好的服务环境。

永州经开区对入园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制”、“并联审批制”、“一事一议制”,确定专人负责,全程免费代理或带办服务,对急、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快办。总投资10亿元的康都药业项目,一期的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给排水、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仅用了46天时间就全部完成,创造了招商项目快速落户的第一速度。项目投资方老总刘祥华对永州经开区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非常满意,他表示将再牵头引进5家企业,总投资超过10亿元。目前,永州经开区正在依托现有政务服务中心,组建企业服务中心,打造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的服务。

软硬环境的极大改善,为永州经开区“招大商、招好商、诚招商、招成商”提供了好名片,产生了招商的“洼地”效益。近两年,永州经开区共引进工业项目46个,合同资金128.5亿元。有总投资达10亿元的烟草产业园、康都药业、永州港,总投资6亿元的富士康配套产业园、锦络电,总投资3亿元的合讯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加工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大、税收贡献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还有27个大项目准备落户永州经开区,计划总投资123.5亿元,他们是总投资30亿元的立德集团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希尔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全洲物流金融港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深圳宏泰动力电池项目等。

加快集聚 培育主导产业

永州经开区坚持大手笔融资、大投入建设、大项目支撑、大产业集聚的工作思路,加快培育五大主导产业。

—突出先进装备制造。以长丰猎豹汽车、恒远水能发电为龙头,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重点突出汽车制造,延伸汽车产业链,做大做强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和零部件生产基地,将长丰汽车工业园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轻型越野车生产基地、中南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及集散基地。

—主攻电子信息。以凤凰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达福鑫电子产业园为平台,依托现有企业,不断发展产业链项目和配套产业。重点建设台湾华新科技PSA集团(永州)基地、香港达福鑫电子(永州)产业园。

—提升食品医药。整合资源、做大靠强、加大技改,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做响果秀食品、恒惠食品、山香华宝等品牌。

—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以九嶷股份、湘龙铜业、炬辉光电为龙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型产品。

—做强现代商贸物流。以永州港为平台,带动长丰汽车物流、馨恒康医药物流、恒惠冷链物流等物流企业的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过往,永州经开区创造过辉煌历史;展望明天,永州经开区这只“金凤凰”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