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齐琦 融媒体记者 谈洁 实习生 程子乔) 《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可却鲜有人知道“乌鸦喝水”还是探索动物物理认知领域的一项经典实验近日,《科学报告》发表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证实了同属于鸦科的灰喜鹊也具备“投石喝水”的能力,这项能力说明了鸟类某些认知能力堪比人类六七岁的儿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灰喜鹊成双成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灰喜鹊成双成对(投石喝水灰喜鹊也会)

灰喜鹊成双成对

本报讯(通讯员 齐琦 融媒体记者 谈洁 实习生 程子乔) 《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可却鲜有人知道“乌鸦喝水”还是探索动物物理认知领域的一项经典实验。近日,《科学报告》发表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证实了同属于鸦科的灰喜鹊也具备“投石喝水”的能力,这项能力说明了鸟类某些认知能力堪比人类六七岁的儿童。

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宜贵介绍,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通过逐渐向瓶子里扔小石头提高水位来喝水,这其中包含的是简单的水置换原理。

该团队设计了6个以水置换为基本条件的实验,试图探究灰喜鹊是否能分辨水质和沙质管、下沉物体和漂浮物体、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同一水位下不同直径管子、同一直径不同水位管子和U形管子。

实验发现,灰喜鹊在尝试使用不同物块让水面上升;通过目测和分析,灰喜鹊选择了适量物块投入水中。灰喜鹊在面对“乌鸦喝水”的情境时能够辨别水质和沙质、重物和轻物、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体现出较高的类比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训练迁移能力(把在一件事情中获得的经验用于另一件事情)。

张宜贵说,灰喜鹊相对于经典鸦科鸟类来说,体型上较小,也比较怕人。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他们要在实验室中和灰喜鹊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此外,为了实验的顺利完成,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训练灰喜鹊掌握叼石头的技能,以及把石头扔进水里的动作过程。

“虽然实验结果不代表灰喜鹊在野外就会表现出投石喝水的能力,但表明它有这个能力。”张宜贵说,就像孩童时期的人类需要正确的教导才会掌握不同的技能,但前提是具有掌握技能的基础。灰喜鹊具有这样的基础,也就是智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灰喜鹊的某些认知能力堪比人类六七岁的儿童。

据介绍,鸦科鸟类在工具使用、情景记忆、抑制控制等方面有着与类人猿媲美的优异表现。过去人们一向认为动物们的行为都是出于本能,但现在我们不断地发现动物的很多行为也会包含着思考。

“科研发现在不断更新着人们对动物的认识,这让人们意识到动物们不是机械、无情的,它们也是有意识、有感情,会思考、会计划的生灵。后续,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还将聚焦灰喜鹊合作、公平感、人脸识别、新奇恐惧症等多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究灰喜鹊及其它动物的认知极限。”张宜贵说。

来源: 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