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以来,全国各地都广泛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指标来指导规划建设与落地实施[1]。指标的出台一方面方便快捷地指导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广大乡村“一刀切”的“整治”依据。美丽乡村如何成为各有特色的“美丽”,而不是一套美丽模子里的乡村,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实践的总结,研究具体实践中的问题与经验,以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探讨美丽乡村建设如何从整治到美丽的一种规划策略与方法。

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围绕乡村建设的工作,自2009年的新农村建设,2011年的农村环境整治,2013年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到2015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可谓工作目标逐级提升,从“整治”到“美丽”,体现生态文明时代,美丽中国目标下的基层乡村落实。

2015年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并从民居改造、街道硬化、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清洁能源利用、“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特色富民产业、电商服务和乡村文化建设共十一方面提出非常详尽的美丽乡村精品村、达标村建设要求标准。2016年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大力推进“四美五改”(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厨,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实施12个专项行动,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2]。

图1 不见山水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

图2 整齐划一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2)

图3 风景村城市化的内丘县龙岗小区

这些美丽乡村的建设都达到了河北省关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指标,但这真的就是美丽乡村了吗?美丽乡村不应仅仅是外貌的涂脂抹粉,而应是由内而外的美丽,它是否体现了原有乡村的灵魂所在?是否能让归村游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河北省出台的系列文件与建设成果来看,这种规范型的标准打分,还多停留在“整治”而非“美丽”的阶段。而乡村建设如何做到从整治到美丽,是内丘县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案例分析

1村庄现状与问题分析

a.村庄概况

内丘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隶属于邢台市,县城距离邢台市区25km,半小时可达(图4)。研究选取内丘县城周边的10个城郊村为例,村庄主要沿县城重要景观道扁鹊大道分布。城郊村深受内丘县城的影响,地势平坦,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只按指标建设的美丽乡村,最易城市化且无特色。对于目前在这些县城边缘分布的村庄,如何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规划从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入手进行分析(表1)。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3)

图4 内丘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4)

表1 内丘县10村区位关系

b.美丽乡村建设面临问题

针对河北省提出的“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四美目标,内丘县美丽乡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单一,人地分离。如程村社区、寺上村、前表山村、后表山村村庄原址土地塌陷,虽搬迁进入县城居住,但是由于对土地的依恋和无以为生,不得不日行6km回原村土地耕作,产业亟需规划转型;居住环境有待改善,现存很多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搁置村中,还有半拆迁房和毫无特色的新建板房;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村中的饮用水、污水处理、道路硬化、厕所改造、能源利用和垃圾处理都亟需改造;缺乏公共活动空间,村中普遍存在缺少活动空间、空间无特色问题;乡村文化设施需要加强,存在缺乏村标识系统、需要建设村民服务中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的问题。

2规划建设策略

a.美丽乡村规划定位

考虑村庄的区位条件与现存问题,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将村庄定位为现代化花园社区。建设思路遵从创乡村之美、享城市便利、留乡村之魂、对城郊产业。借助紧邻县城区位优势,首先解决产业美问题;深入挖掘村庄乡土历史文化,寻找乡村的魂;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做到真正的“四美”(产业美、生态美、环境美、精神美)(图5、图6)。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5)

图5 内丘县10村分布位置[3]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6)

图6 内丘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框架

b.美丽乡村规划策略

(1)育特色富民产业

在内丘县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推动乡村生态和经济的共赢发展,从根本上提供美丽乡村的原动力。依托富硒土地,创建内丘县特有的富硒产业园;建设电商服务平台,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链;依托交通物流优势,开展商贸集散产业。

利用内丘县北程村、中程村、南程村、前表山、后边山、寺上村的原址区域的富硒土地(中科院测定其土地硒含量达到普通面粉的2倍),开展天然富硒绿色农产品开发,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园和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托富硒产业园,开展特色农产品培育,达到食用、药用、科普教育、农业观光一体化发展。在农业生态产业园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开展农庄智慧经营,可设计特色富硒农庄APP,在手机上操作认养农田、找农夫代收成熟的麦子、委托邮寄等智慧经营方式。

通过实地调研地方发展意愿,综合考虑内丘县发展条件与紧邻规划富硒产业园的区位优势,规划在内丘县东西两侧大良村与四里屯村建设现代化农贸集市,其中大良村为综合型农贸集市,四里屯靠近富硒产业园,为主营富硒农产品的小型农贸集市。同时,可在沿扁鹊大道的四里屯、八里庄、北永安、西丘经营近郊富硒农家饭庄。形成依托富硒产业园,扁鹊大道沿线特色农产业的生产、销售、生态农家游、农业观光的富硒生态产业链(图7)。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7)

图7 内丘富硒生态产业链

(2)营乡村花园社区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改造民居,实现特色化、节能化,形成绿色社区、节能社区、海绵社区与文化社区。以大良村为例,在目前迎宾路两侧50m范围内正在进行提升整治,按计划拆迁改造为商业街。规划重新发掘本村文化特色,定位符合大良村商业街和民居的建筑风格,营造商业空间氛围。

现状村中民居院墙高耸封闭,屋面陈旧,毫无地方文化气息。规划考虑融入大良村特有的“一门三进士”的历史典故,自古书香门第的文化氛围,提取本地民居的建筑符号融入新民居设计,规划具有传统中式文化风貌的新美丽乡村,改造民居为全院统一坡屋顶,改院门为通透院墙,整体色调设计采用灰白,局部辅以赭黄,营造园林化的庭院(图8、图9)。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8)

图8 大良村现状沿街民居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9)

图9 大良村田宅民居改造效果图

商业街西侧结合大良村服务中心改造,规划设计“三进坊”牌坊,作为大良村的西入口标识。提升大良村商业街景观风貌,丰富街道景观,对商业街进行园林化设计,沿街道路绿化带增植乔木与花灌木,丰富人行活动空间,增加商业休闲与交往场所,增加休息茶座(图10、图11)。沿街建筑屋顶改造为富有变化的大坡顶,加屋顶采光和侧面采光,丰富建筑立面,对原白色瓷砖建筑墙面进行降白改造,设计增添木艺门窗与绿植门市(图12)。对村中生活型小街巷进行改造,硬化路面铺装,增强文化氛围,设置文化墙,配以竹、车轮、水缸、玉米等农家乡土景观元素,营造乡村街巷生活气息(图13)。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0)

图10 大良村商业街改造效果图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1)

图11 大良村商业街休憩场所效果图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2)

图12 大良村商业街沿街立面改造效果图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3)

图13 大良村街巷改造前后对比

(3)享村中开放空间

为乡村营造人文、休闲、生态交织共存的开放活动空间,营乡村社区生态美,创村民休闲活动场所,提供社区交往空间。以大良村为例,大良村村内开放空间主要有荆槐广场与湿地花园。

荆槐广场位于村西,是原村委会所在处,也为改造后新村委会的入口广场。广场正中设计村中名人榜,以鼓励后裔,铭记家族曾经“一门三进士”,金榜题名的光辉历史。广场中遍种桃李,寓意兄友弟恭的荆槐精神能够桃李全村后人①,桃李天下(见图14)。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4)

图14 大良村荆槐广场改造效果图

湿地花园位置选取现状一处低洼树林地,规划作为大良村的海绵体,减缓大良村的低地被涝问题。规划设计为大良湿地花园,营建大良村花园海绵社区,丰富村民的休闲活动场所。湿地花园对面即为三进坊,起到对景的效果,同时增强湿地花园的标识性(图15)。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5)

图15 大良村湿地花园效果图

(4)留乡村人文之魂

通过对乡村历史文化的充分挖掘,并结合现代文明的再创造,营建体现乡村人文之魂的场所。具体的规划措施包括建设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创建文化乡村社区氛围;完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

改造原大良村村委会,建设多功能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包括政府办公、农家书屋、文化展示、培训中心、养老互助、医疗服务、休闲娱乐、网络数据等,既满足村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又完成了从基层办事到政府办公的一体化模式。具体功能纳入到村委会、农家书屋、村史馆、卫生室、文化广场、电商服务室、互助幸福院、网络培训室等。村民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为村民提供内容丰富的服务平台,其中电商服务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图16、图17)。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6)

图16 大良村村委会现状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7)

图17 大良村村社区服务中心

村委会入口规划三进坊,作为大良村西入口的标识。名为三进坊,源于清朝大良村曾有田家名门望族,人杰辈出,故居门前曾悬挂“父子孙三代进士”,史称“一门三进士村”。大良村村门以此典故取名为“三进坊”(图18)。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8)

图18 大良村西入口标识三进坊效果图

将大良村村委会命名为“荆槐堂”,引申“三田哭荆”典故的含义,告诫大良村后裔,兄友弟恭、团结互助;勉励后世,奋发有为,而成国之栋梁。荆槐堂设计为古朴,园林式连廊四合院建筑,堂前两侧分栽一棵槐树,一株荆条,寓意“荆槐”(图19)。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19)

图19 大良村荆槐堂改造效果图

创建文化乡村社区氛围,在大良村设计东入口大门,作为村口标识,也为内丘县的东门户。设计风格与大良村整体规划风貌一致,采用中式典雅风(图20)。利用社区文化墙的创建,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如利用趣味彩绘和铁艺的方式在白色墙面表现大良村尊老爱幼、兄友弟恭的文化,同时起到丰富单调白墙的功能(图21)。用大良村荆槐广场院墙作为社区的文化墙,宣传栏中定期评选“最美村里人”,宣传好媳妇、好儿子、好婆婆、好孙子的光荣事迹(图22)。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20)

图20 大良村东入口效果图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21)

图21 大良村铁艺社区文化墙效果图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22)

图22 大良村荆槐广场社区文化墙效果图

(5)构完善基础设施

内丘城郊几村基本实现了供水、供电、通信及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配置。规划主要针对相对欠缺的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工程做出规划、提升,这两项工程是影响村民生活质量和村容村貌的重要因素,这些民生工程实施后,基础设施相对会比较完善。主要的改造措施包括改水、改厕、道路硬化、垃圾处理与清洁能源利用(图23)。

美丽乡村建设河北容城试点村(从整治到美丽河北省内丘县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23)

图23 大良村总体布局图

规划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由于村庄不大,雨水靠径流地面排放,污水经过管道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达标处理后排放或用于灌溉、水景等。近期应对没有进行厕所改造的村庄和家庭进行厕所改造,采用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等卫生厕所,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远期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污水系统的建设及对建筑的改造,各户厕所逐步移入建筑内,改为水冲厕所。并在村内按照500~1000人配备1座公厕,均采用水冲式,导入污水处理站或配备化粪池。

进村及村内主要道路宜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他的都用石子路、石板路等来营造出乡村特色。村内主要道路宽度一般为5~6m,次要道路宽度一般为3~4m,小路宽度一般为1.5~2m。

生活垃圾做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村内主要道路上按间距50~100m设置废物箱,广场、公建附近按30m间距设置废物箱;村内设置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点,逐步淘汰露天的垃圾池卫生,改用垃圾桶存放各户的垃圾。

推广“四新技术”,包括墙体门窗保温、太阳能利用、节能炉具的使用。规划不统一建设锅炉房进行集中供暖,由各户根据自家的条件和意愿采用分户供暖方式。热源以太阳能地板采暖、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方式为主,电及天然气为辅。

结语

城郊型美丽乡村临近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容易偏城市化而无乡村特色。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探索一种借力临近城市,充分享受城市的便捷且能“记得住乡愁”的城郊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策略:现代化花园社区定位、借助本土资源发展城郊便利产业、结合开放空间设计留住乡村人文精神,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在完成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外,因村制宜,融入文脉和资源特色,挖掘出属于村庄自己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