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玩具店里撒泼打滚,一定要买新玩具。家里的玩具已经数不胜数,妈妈坚持立场不妥协,拒绝购买。而爸爸看到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赶紧充当起了和事佬,“不就是一个玩具吗,宝宝不哭,爸爸给你买......”

爸爸要求孩子写完作业再玩,而妈妈心疼孩子,“学了这么久了,休息一会,晚点写没关系......"

现在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出现「一人唱白脸,一人唱红脸」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样一个有趣的“分工”,究竟是好是坏?父母双方教养意见不合,应该如何更高效的管教孩子呢?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1)

教育孩子的迷思:「虎妈猫爸」还是「严父慈母」?

我的邻居小王,他们家的孩子是标准的「严父慈母」型管教方式。父亲的形象在孩子面前是极其权威的。有一次孩子玩完乐高后,没有及时收拾整理。爸爸下班回家一看,客厅的沙发上、地板上都是乐高积木块,于是把孩子喊来,严厉地批评教育了一通,还说如果以后继续乱丢积木,那么以后就再也不给买新玩具了。

孩子一听,难过的哇哇大哭起来。妈妈一把搂过孩子,安慰道:没事没事,宝宝不哭啊,妈妈帮你一起收拾....

有一部分父母认为,家里父母双方一人扮演严厉的角色,另一人扮演慈爱的角色,教育效果更加立竿见影。孩子有惧怕的人,不至于像脱缰的野马,难以管教。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2)

而另一个慈爱的人,可以在孩子受到责骂后加以安慰,让孩子还是感受到父母还是爱着他,为他好的,不至于留下责骂后的心理阴影。

还有一部分家长担心如果孩子从小的家庭环境氛围和管教方式太过于自由民主,孩子长大后岂不是更加无法无天、无法管教了?

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孩子进入叛逆期,如果家里头没有一个可以「震慑」住孩子,给他做规矩的人,以后可能会麻烦多多。给予孩子有界限的自由,「先严后宽」,要比以后长大了再来严格要求孩子要容易地多。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3)

家长们的考虑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家长合唱「红白脸」的方式,孩子就好管了吗?玫瑶老师看来未必。

家长合唱「红白脸」,可能带来这些危害

父母双方「一人唱白脸,一人唱红脸」的管教方式,可能短期会看到管教孩子上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说,可能隐藏着以下四点危害。

合唱「红白脸」,容易让孩子在严厉的「白脸」面前主动安分守己,遵守规则,甚至主动讨好,而在比较宽松慈爱的「红脸」面前,变得容易放纵自己。

孩子的内心并不真正了解规则和边界,他的行为只是根据红白脸不同的反应作出调整而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失去自身判断的能力,变得见风使舵,甚至出现心口不一、撒谎等不良的现象。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4)

孩子会尊敬严厉的「白脸」,其实更多的是出自于害怕和畏惧。

a.你再哭我就不管你了。(剥夺安全感)

b.你再这样无理取闹,我就要揍你了。(身体威胁)

c.你要是不能遵守规则,我们下次就不能再去游乐园/买新玩具/看电视...(物质威胁)

时间久了,孩子和严厉的“红脸”家长之间容易产生距离感。孩子遇到问题也不敢主动和家长说,心里有话也不敢坦言。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5)

合唱「红白脸」的管教方式,无异于「胡萝卜加大棒」,我们不会感激「胡萝卜」的甘甜美味,长久下来更容易产生对「大棒」的恐惧和憎恨。「白脸」的温柔和爱,是难以弥补严厉的苛责带来的内心伤害的。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稳定的秩序,外在的秩序感会给孩子带来可控的感觉,让他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美好的。

阿米尔:秩序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

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否呆在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最有安全感?是的,因为我们可以预测物理环境的变化,进而作出行为的调整。心理学家认为:外在的稳定秩序,可以促进内在安全感的产生。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6)

如果孩子面对大人的管教态度是截然不同甚至是互相对立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统一的规则和一致的秩序是什么,他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试探,怎么样做才是可以的。

一个桌子,在管教宽松的妈妈前可以爬上去,而在管教严厉的爸爸前则明令禁止甚至会受到处罚;还有一部分摇摆不定的父母,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允许孩子爬桌子,而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则严厉呵责。

那么孩子就会很困惑:爬桌子到底是否是可以的呢?他们需要一次一次地试探行为边界,这会让孩子内心变得混乱,不利于内在安全感的产生,且会带来许多混乱的行为问题。

孩子是在经验中学习的,正如孩子需要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学会直立行走,孩子生来就有自我纠正、自我学习的能力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7)

如果在生活中,孩子犯错了,妈妈在批评,而爸爸或老人心疼孩子,甚至把批评妈妈一通。久而久之,孩子会从内心里认为自己没有问题,错的只是妈妈。

这不利于孩子遇到问题后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而是习惯性地转向宽松慈爱的一方家长寻求帮助、逃避错误。孩子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而责任感却越来越淡薄,影响独立人格的建立。

那么,父母双方的教养应该如何配合,才能更高效地管教孩子呢?

避免对立、明确规则,合理分工、互相尊重,突发情况、一方为主

父母双方在不同的原生家庭环境中长大,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管教孩子的方式,除了「唱红白脸」,以下三点原则方法可以帮助父母之间的管教更和谐、更有效。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8)

无论父母之间的意见如何不统一,都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对立、甚至争吵的局面。对于一些大原则,比较理想的是能做到家庭之间互相商讨,明确确定统一的规则。

比如说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决定看电视的时长和频率,在决定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就需要严格贯彻执行,避免孩子不必要的拉锯。

当然,我们无法做到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提前做好商量,在育儿的过程中,许多的冲突是在意料之外的。这种情况下,比较和谐、简易的办法就是以「一方为主」。

平时父母双方之间,谁的逻辑比较清晰,行为更果断,且原则性更强?谁更加坚定,不会因为孩子的软磨硬泡,或者一哭二闹就随意妥协呢?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能确定下来这个「意见领袖」,那么在突发状况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很多的矛盾,也能让孩子对规则有更明确的边界。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9)

我们家的「意见领袖」是孩子的爸爸。有一年万圣节,孩子收到了物业管理员的两颗糖果,孩子很喜欢,马上想打开来吃。我开始犹豫了:孩子2岁前从没吃过糖果,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要不要吃一颗,大家一起高兴高兴?奶奶也是觉得孩子吃点糖,无伤大雅。

但是爸爸的原则性比较强,他认为不应该给孩子吃糖。我知道如果此时我和爸爸意见不一样,孩子一定会哭闹着要吃糖。

于是我说:我看出来你很想吃这颗糖,或许你可以问问爸爸,如果爸爸说可以吃,那么你就可以吃。妈妈、奶奶和爸爸的意见是一样的。

爸爸的回答很简单明了:陌生人给的糖不能吃,况且这个糖包装纸上面也没有写生产日期。让我们回家喝酸奶吧。爸爸说完后,孩子竟然同意了,马上说要回家去。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10)

在突发的情况下,以一方为主,用果断、简练的语言告诉孩子规则,就可以很好的减少孩子不必要的行为试探,让育儿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在平时的家庭育儿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到合理分工、互相尊重。比如说孩子的辅食问题,主要由妈妈负责,那么家里的其他成员多多配合妈妈的工作,以妈妈的意见为主。

又比如说平时爸爸在上班比较忙,那么当孩子出去外面郊游玩耍的时候,主要由爸爸陪伴,那么这时候去哪里玩、怎么玩可以由爸爸和孩子共同决定,而其他的家庭成员尽量少给意见,一来可以充分发挥父亲角色的能动性,二来也能做到彼此尊重、减少冲突。

教育孩子是不能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11)

写在最后

在育儿孩子的路上,父母双方很难做到意见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呈现出对立的「红白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教育的对象,在他们面前高姿态地合唱「红白戏」。

我们应该了解到孩子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我们给予他们一定明确的规则、并给予环境多让孩子体验探索,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到心中有自由,而行为上有所忌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