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冲锋车,五个警察,加上车上面装备,值多少钱?”

这是港片《寒战》里的台词。

片中匪徒开价九千万,数额不算多,但小小的一辆冲锋车,牵扯出香港政坛高层的博弈和黑幕。

《拆弹专家》里的匪徒玩的更大了。姜武饰演的炸弹客“火爆”率领几十人的雇佣兵团队,控制了一条海底隧道,几百名人质,要价高达数十亿。

拆弹专家是谍战片吗(槽点与亮点都很突出的拆弹专家)(1)

但背后牵扯出的只有一名奸商,场面大了,格局却小了不少。

《寒战》上映后,影迷对于剧情的猜测和讨论,对续集的期待程度,让港片仿佛有种起死回生的气象。相比之下,《拆弹专家》缺少推理解谜的环节,沦为一部无脑的、程式化的合拍片,影片的槽点和亮点同样突出,整体上只是一部中规中矩之作。

如果换做智商更高的匪徒,可能会把三个汽车炸弹散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来吸引警方注意,为作案争取时间。

后面的隧道劫持人质事件,姜武的几次破音,也让人感觉他真的不适合这类角色。虽然他戴了眼镜,但是没有那种高智商反社会的气质,也许他还是更适合《天注定》里面那种性格直爽、脑经不会转弯的“糙汉”形象吧。

拆弹专家是谍战片吗(槽点与亮点都很突出的拆弹专家)(2)

其次,宋佳在片中也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基于内地市场票房的考虑,港片性价比最高、同时对自身气质影响最小的策略便是加入大陆女星,如《谜城》中的佟丽娅,《风暴》中的姚晨,而她们无一例外的都彻底成为男主角的陪衬。

宋佳在《拆弹专家》中,除了拖累一下男主角,让刘德华有一次英雄救美的机会,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她在片中饰演一名离异教师,然而你把她的职业换成医生、护士、白领,甚至砍掉她的戏份,都不会影响剧情的发展。

拆弹专家是谍战片吗(槽点与亮点都很突出的拆弹专家)(3)

这种尴尬的戏份类似于《人民的名义》里被万人嫌弃的“郑胜利”,戏份不少,但对推动剧情没什么意义。

《拆弹专家》尴尬的不止演员,还有强行为自己背上的政治包袱。

张继聪在片中饰演一名导游,他有句台词是:“我们不是购物游,有很多时间拍照的。”后来满载内地游客的大巴车被匪徒劫持,这个导游又挺身而出,保护内地游客。

这个角色的存在,显然是想为萧条的香港旅游业做一次正面宣传。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旅游业近几年内地游客锐减,希望内地游客回归也成了不少商户的心愿。不过这种宣传太硬,在两地关系不断恶化的大背景下,甚至有些虚假。

拆弹专家是谍战片吗(槽点与亮点都很突出的拆弹专家)(4)

另外,影片故事的大前提,即幕后黑手的犯罪动机也令人无法理解。

“火爆”一行劫匪是受上市公司老板闫先生(廖启智 饰)的雇佣,占据香港三条海底隧道之一的红隧,从而让闫先生拥有的另一条隧道股价飙升。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股市永远是港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就像《窃听风云》系列越拍越像“股市风云”一样,《拆弹专家》也描绘了资本经济下的众生相:红隧和几百名人质被匪徒控制,警方想到的不是立马救人,而是“等到上班时间一到,整个香港都会乱套的”;普通民众想到的不是隧道和人质的安危,而是立马抢购西隧的股票。

拆弹专家是谍战片吗(槽点与亮点都很突出的拆弹专家)(5)

编剧可能想讽刺金融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皑皑白骨之上,但为了抬升股价而发动恐怖袭击,有哪个商人会这么大胆?

不过除了这些尴尬,《拆弹专家》也有不少亮点。

警方与匪徒在隧道对峙时,演员蔡瀚亿饰演的年轻警察被匪徒绑满炸弹放出,编剧没有让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在最后一秒将炸弹解除,让观众虚惊一场。而是告诉年轻警察炸弹无法拆除,随后刘德华慌忙逃开,年轻警察大喊“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人群!远离车群!这样伤亡才最少”,然后被炸死。

拆弹专家是谍战片吗(槽点与亮点都很突出的拆弹专家)(6)

这种反英雄主义的套路,让观众颇感意外,也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另外一个亮点就是警方的强攻。

狭长隧道内迅速移动的俯拍镜头,让局促空间里的激烈交火和遍地狼藉得以一览无余。姜武率领的雇佣兵一伙人看似人数不少,火力充足,但在警方的强攻下很快原形败露,边战边退,在隧道的狭小空间内,双方以汽车为掩护互相射击,有点拍出战争戏的感觉。

拆弹专家是谍战片吗(槽点与亮点都很突出的拆弹专家)(7)

影片最后,编剧也没有让整个故事“雷声大、雨点小”,而是真的拍出了宏大的爆炸场面,不再有最后一秒营救,不再有英雄主角光环,结局的不落俗套突破华语片类型套路,为影片加分不少。

总体来说,《拆弹专家》是一部中规中矩之作,它不上不下的水准也暴露出港片这些年的尴尬。

本土市场的式微,进军内地的水土不服,让很多香港电影人找不到方向。

于是有的开始向资本妥协,开始迎合市场,市场需要叶问我拍叶问,市场需要青春题材我拍青春题材,在资方的和市场对利益的追逐下不断的苟合,走向一个同质化严重的情形。

还有的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鸵鸟战术,坚持一贯的港片风格,却在创作上开始枯竭,玩不出什么新花样。

香港曾是港影人士的一片天,但从整个亚洲,整个世界来看,香港是狭小的,面临日韩电影乃至好莱坞的冲击,港片的格局总会矮人一截,当大陆电影都已经在湄公河、非洲“拯救世界”时,港片还在聚焦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其没落必然无可避免。

当然,港片的没落不代表香港再难拍出好电影,也不意味着合拍片一定是垃圾。就像刘天王这些年的作品水准,既有《澳门风云》这种大烂片,也有《解救吾先生》这样的佳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创作者的诚意吧。

拆弹专家是谍战片吗(槽点与亮点都很突出的拆弹专家)(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