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内容摘要:变“枯燥无味”为“趣味盎然”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常态要求。创造趣味性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年龄结构特点、认知特点及学科自身特点所决定。加强数学教师的自身学习与钻研,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方法是增强其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热播,收视率极高。在两人合作猜成语环节,一组选手要猜的成语是“枯燥无味”,只见同伴提示道:“数学课”,与之合作猜题的选手迅速猜到是“枯燥无味”,顿时全场哗然。看到这一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不禁汗颜。这一幕也道出了一个事实,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普遍缺乏趣味性,课堂教学效果不太令社会和家长满意。这显然与当前新课标的新要求相距甚远。那么,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感觉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趣味盎然呢?这正是我们当前要思考和解决的常态问题。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论文(小学数学研究论文)(1)

一、创造趣味性数学课堂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要创造趣味性数学课堂首先要认识到创造趣味性数学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创造趣味性数学课堂是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的。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天性爱玩,自制力较差,难以长时间在学习上集中注意力,因为其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再加上其学习主动性不够,更无法长时间在课堂上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所以,如果教师采取的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厌烦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听讲不专心,使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来源于自己的兴趣,普遍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趣味性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造趣味性数学课堂是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年龄偏小的原因,大脑思维的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逻辑推理能力差,所以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有效破解这一矛盾?传统式教学方式虽然遵循了数学的学科特点,注重推理,强化分析,但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教学效果必然不会理想。遵循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主旨,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有效破解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出路。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论文(小学数学研究论文)(2)

二、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

那么,怎样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一)加强学习和钻研是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其教学的趣味性源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逻辑性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而这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学习和积累。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做好学习和积累,笔者认为要做好三点:

一是要学透教材。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是2013年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查,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一套适用于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所以该教材的编写极具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吃透教材就是要全面熟悉教材编写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其教学重难点,深刻领会每册教学内容的承接性和连贯性,这样才能做到统揽全局,轻松驾驭教材。如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重点是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点,难点是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四年级会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但重点是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难点是理解直角、周角和平角等特殊角的含义。这样,关于“角”的知识,在不同年级之间做到了很好地承接和连贯,并且知识随着年级的增加在不断递进和深化。

二是钻透教参。《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帮手,它会指明教材每个章节的编写意图,并给出很好的教学建议。所以,教师要开展好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

三是要向一些经验丰富的名师取经。正如《诗经·小雅·鹤鸣》言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教学名家的教学经验是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不错的捷径。如笔者看过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吴正宪主持撰写的《听吴正宪老师上课》一书,其中提到的一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导入新课时,吴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个猴子吧!’小猴子听了心想,我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0个猴子,你总该满意吧?’小猴子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一笑?为什么?”1这个片段让我颇受启发,数学课上讲故事,真是有趣,而且故事里还隐藏着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笔者受此启发,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上《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一节时也仿效此法。我也用故事导入:“两只小猴子比赛摘桃子,猴子弟弟摘了34个桃子,猴子哥哥摘了43个桃子,两个猴子都认为自己摘的桃子多,争得不可开交,这时一只老猴子走了过来,你们猜猜老猴子会说什么呢?”问题一出,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小朋友走上台来,还模仿老猴子的神态和语气说出了谁的桃子多,并且说明了理由,也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引了出来。整节课孩子们的学习兴致也比之前好了许多。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关键所在。

落实学生主体性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是现在教学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可以说,学生主体性地位落实的状况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说过:“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应该体现在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2那笔者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的呢?下面就结合一个教学片段给大家说说吧!在数学教学中,我个人感觉复习课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的。如果只是答题竞猜,又担心关注不到差生的情况;如果大量题海战术,又担心学生因疲惫而对数学产生厌烦感;如果老师将每部分内容再讲一遍,又担心学生不愿意听,而且老师又特别累。怎么办呢?这时《教师教学用书》里有个有趣的复习方法,我又学以致用了。具体说说我是怎样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吧!

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让学生猜猜我想画什么图形(这时笔者会针对性的让学困生来回答,让优等生补充),问题一出,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是正方形,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是三角形,等等。笔者将学生的答案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紧接着又问道:“为什么你们猜的是这四种图形呢?”于是学生便说出了这些图形的第一个特点:有直直的边。接着笔者又画了一条直线,这一次和第一条直线相连形成了一个角,但不是直角,让学生继续猜是什么图形?这一次大部分孩子猜的是平行四边形。笔者问:“你们这一次怎么不猜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呢?”这时学生说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有四个直直的角。最后笔者将两条直线的另一端连了起来,画成了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说说每个平面图形的特点,这样在不断地猜测中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很好地巩固了所要复习的知识点,而且避免陷入复习课所谓的“枯燥无味”的怪圈。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论文(小学数学研究论文)(3)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根本出路。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阶段中,教师要能够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创新。趣味性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创建活跃宽松的课堂环境,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在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趣味性教学方式有很多,笔者结合自身数学教学实践总结了三点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共商同行。

一是在课堂中引入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开展一些贴近生活的有趣游戏,将数学知识巧妙地同游戏合理融合,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掌握到数学知识,领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逐渐养成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仅仅只是将有趣的故事作为导入和穿针引线,这样想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堂中引入有趣的游戏。比如开火车口算,笔者把传统的开火车稍改了改,让口算正确的孩子,牵住前面一个人的衣服,笔者做火车头,开着火车边答题边围着教室转圈圈;再如学习了乘法口诀后,我会安排小组PK的游戏形式,出示一张卡片,要求让PK 的学生三秒钟内补充好口诀。

二是营造趣味化情境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在课堂中设置新颖的趣味性情境,不仅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专心听讲,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在在2016年12月学校课堂大练兵的公开课上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授课。笔者是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导入,引出解密码锁的环节,通过解密码锁来学习“排列两位数的方法”。笔者将故事贯穿到了整个课堂:故事导入——解密码锁新授——羊羊乐园答题赚积分巩固练习。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表现”。3在笔者精心和有趣的课堂设计下,孩子们在向这些表现靠拢,收到了孙双金老师所言的教学效果,这让笔者感到非常欣慰。

三是多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式模式,通过互助和竞争的方式,以此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此种模式不仅仅提升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同时能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4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节课时,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先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时针和分针都有什么特点,重点是观察当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半的时候,时针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让他们在组内互动,一个同学说时间,另外的组员在钟面上拨出所说的时间,用这样的小组合作互动的方法学习并巩固了几时半的时间的认识。

结语:趣味性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常态要求,是小学生年龄结构特点、认知特点及学科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它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趣味性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教学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正宪、张秋爽、贾福录.听吴正宪老师上课[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76~77.

2 钱守旺.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7),52.

3 黄艳.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N].现代快报,2014-11-20.

4 魏群.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