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白虎通.三教》中写到:“教所以三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饰之,故三而备之。”汉代的儒学家把夏、商、周三代所崇尚的忠、敬、文这些道德规范与礼仪文饰,总称为“三教”。这是“三教”最早的说法。

三教九流指是啥意思(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了东汉初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这时佛教与本土的儒教和道教发生了论战。争夺人民的信仰,公元573年,北周武帝最后作出了“儒教在先,道教次之,佛教在后”的结论。

三教九流指是啥意思(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现在我们所说“三教”通常就是指儒、释、道。时至如今,这三教影响仍然遍及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我们尊崇的养生、长生之术,我们经常在山上寺庙里看到的善男信女,都能看到这三教的影响力。

说完“三教”,咱们再说“九流”。《汉书·艺文志》中指出,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这九种学术上的流派,他们出现的比“三教”还要早,都属于先秦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学术无所不包,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

三教九流指是啥意思(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商周以后,“九流”在民间变为社会上各色人等的泛称,甚至分出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这个时期人们把人群按照士、农、工、商的标准划分,而且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文人、武人、农人、工匠和商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人群。但在士农工商之外,尤其在社会的底层,还有许多以其他职业为生的人,像侠客、流氓、伶人、乞丐、相士、妓女等这些人。

随着社会发展,原指信仰,学术的“三教九流”,现在一般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人物和各种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