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王夫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毛遂从自荐到自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毛遂从自荐到自刎(毛遂自荐成就了毛遂)

毛遂从自荐到自刎

推荐:

《本草》植物志之甘草:像过年一样甜

文/王夫敏

【作者简介】王夫敏,枣庄市薛城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会员,枣庄市薛城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常务理事,散文在线,中国散文网,江山文学网以及《阅读悦读》签约作家,优秀会员,先后在国家级媒体,报刊等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毛遂之墓)

提起“毛遂自荐”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比较了解,毛遂作为历史上不太有名的人物,因为追随战国四君子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舌战楚王,促成楚赵合纵,联合抗秦,与当时的平原君一起,闻名与诸侯各国,梁启超曾称赞毛遂为小蔺相如也,而平原君也称赞毛遂“三寸之舌,胜百万雄师”,这些赞誉,将毛遂推向了历史的峰巅,但是,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小人物,他的生平与最后的归宿,相信很少有人知道。

对于毛遂的出生与埋葬地方,有很多的人还是不太明白,因此有不少的争议。一是说,毛遂,赵国人也,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肯定出生在赵国,的确,有史书记载,毛遂,今河北省鸡泽县毛官营村人;另据《永年县志》中记载:“在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内有毛遂墓”。相传,当年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为“平干八景”之一,称之为“毛遂高峰”。1993年,永年县重建毛遂墓,墓碑高约2米,正中书“毛遂之墓”,毛冢高耸”是永年历史上著名的“平干八景”之五。相传,当年毛遂墓墓冢高左上角书“平原君上客谏议大夫”。

这样看来,毛遂生于赵国鸡泽县毛官营村,死后,葬于战死的地方永年县城西南;然而,也有不少的人提出另外一个疑问,据史书考证,毛遂出生在战国时期薛国(也就是今日滕州官桥),据《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后卒葬于薛。”

古代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毛遂墓地就位于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侧约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薛国故城北城墙约350米处,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1月建设津浦铁路时迁往道西50米。现有王学仲题写“毛遂之墓”。

这样一来,人们就更加迷惑不解了,一说是薛国人,死后葬于薛国。也有说是赵国鸡泽县人,死后葬于赵国永县,到底毛遂是那个地方的人,按说薛国是孟尝君的封地,而孟尝君也是著名的战国四君子,招贤纳士,手下门客数千,为何毛遂不去追随孟尝君,而去遥远的赵国,去追随平原君呢?这些历史往事,因为毛遂是一个不太著名的历史人物,探究的人并不多。

(毛遂故里滕州)

明万历十三年《滕志·人物传·毛遂》载:战国毛遂者,薛人也。(今南沙河镇仓口村一带,春秋时期属薛国)。据说,年轻时候的毛遂,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其实小时候的毛遂,天资聪慧,只是后来长大后,由于平时不务正业,结交一些社会人士,变得有些好逸恶劳,嗜赌成性。当时家里贫穷,又经不起折腾,老母亲生气致病,最后病死。当时毛遂家里穷的叮当响,无钱埋葬老娘,于是,去了娘家舅去借钱,舅舅平时就对毛遂的所作所为看不惯,但是,一想到是自己的亲姐姐死了,也就不太和毛遂计较了。给了毛遂一些钱,先回去,买口棺材,明天舅舅带上风水先生一起去,找个风水宝地埋葬姐姐。

(毛遂故里滕州)

毛遂回家的路上,又遇平时的几个赌友正在赌博,经不住诱惑,加上赌瘾又犯,很快就赌上了,不一会,舅舅给的埋葬老娘的棺材钱就输没了,没办法,只好找张草席,包上老娘的尸首,随便找个地方,把老娘埋了;如此一来,毛遂觉得脸面丢尽,无法在父老相亲的面前抬头,便远遁他乡,一走了之。破席包老娘——丢人,就是从毛遂说起的。据说,第二天舅舅带着风水先生到来后,听说毛遂草草将母亲埋葬,心里气不过,总说也是自己的亲姐姐,打算把姐姐扒出来,让风水先生重新找块风水宝地,把姐姐重新下葬;但是,风水先生阻止了毛遂的舅舅,告诉他说,别动,你姐姐埋的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将来他的后人必有高官。

(毛遂故里滕州)

毛遂埋葬母亲后,羞愧难当,想想自己整日游手好闲,气死母亲,真是不孝,下决心改好,于是便四处寻访名人,拜师学艺,所以,在归入平原君赵胜门下之前,居住在河北省鸡泽县毛官营村,在此娶妻生子,因此,史书上记载,毛遂为鸡泽人,有一定的道理。在今天的毛官营村,还是以毛姓人为主,根据毛氏家谱记载,经中国毛氏研究会最终认定,毛遂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第22世祖。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诗曰:“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伟人毛泽东”。毛遂是伟人毛泽东的祖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毛遂学到一身本事后,作为一个薛国人,薛国又是孟尝君的封地,而孟尝君田文也是门下食客数千人,平时也招贤纳士,为何毛遂不去投靠孟尝君呢?原来,孟尝君的门客各种人员都有,三教九流,犯罪的,鸡鸣狗盗人士比较多,毛遂看不起孟尝君的这些门客,所以,才去投靠了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毛遂故里滕州)

公元前260年,战国七雄的秦国日益强大,兵力强盛,为了扩充地盘,派兵攻打赵国。赵国大将赵括奉赵王之命统率40万大军迅速迎战,由于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和能力,没有几个回合,赵括便被秦军打败,40万大军全军覆没。随后,秦军攻城掠地,快速推进,公元前257年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赵国危在旦夕。

在这危急关头,赵王决定派他的兄弟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救赵,并与楚国签订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赵胜准备从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全能之人一同前往。平原君好客爱才,平常家里就养着门客上千人,可是挑选时挑来挑去只挑了19个人,差一个怎么也选不出来。就在平原君为难之际,毛遂说,遂愿跟君前往。平原君看了看毛遂,觉得他不很有名,就说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平原君接着说,先生在我门下三年,左右未有称颂,我也未有所闻。贤能的人,就像是锥子放入麻袋中,锥子尖会立刻露出来。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这就是成语“脱颖而出”的由来。毛遂的胆识和勇气得到平原君的赏识和认可,就这样毛遂跟随平原君出使来到楚国。

(毛遂故里滕州)

一路上,毛遂与众门客谈古论今,他的思想言论得到其他门客的认可与赞誉。毛遂随着平原君到了楚国之后,平原君赵胜与楚王便开始了商议结盟抗秦之事,楚国害怕秦国,怕结盟后秦国攻打自己,所以从早晨谈到中午,也没有谈出个所以然。毛遂让一块去的门客一起去和楚王商谈,门客们没有一个敢走上前去。这时毛遂手按宝剑,快步走到楚王面前说,纵之利害,二言可决耳。毛遂向楚王陈述了结盟的利害,软硬兼施,逼迫楚王同意派兵救赵,与赵国结盟抗秦。

怕楚王过后反悔,毛遂急忙叫人端上鸡、马、狗血,与楚王歃血为盟。楚国出兵,赵国得救。后来,平原君赵胜这样评价毛遂: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先生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兵。平原君把毛遂封为上客,赵王封毛遂为谏议大夫。

(毛遂故里滕州)

毛遂一战成名,可以说,与当时的平原君赵胜一样,一时名声在外。就在毛遂自荐后一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大伤之际,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迎敌呢?赵王立即想到了刚刚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跑到赵王那里,请求赵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统帅。毛遂说: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马前卒,但绝对做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是的,按照现在的说法,毛遂是个出色的外交家,但是,却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毛遂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辞,赵王执意任命他为统帅。万般无奈,毛遂只好接下统帅的打印。在于燕国的交战过程中,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但是,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赵人,于是避开众人,到山林里拔剑自刎。

(毛遂故里滕州)

但是,也有史书记载,毛遂自荐出名后,在追随平原君的后期,发现平原君刚愎自用,越来越听不进别人的忠言和好的建议,毛遂心生退意,便告老还乡,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毛官营村,后来,遇到燕国入侵赵国,毛遂带领永县和鸡泽县的两县的民众英勇抗击燕国入侵,最后战败,自刎。

毛遂是个依恋故乡的人,多年便有回老家薛国定居的念头,然而一直未能如愿,死后,后人按照毛遂的遗愿,魂归故里,葬在出生地薛国,这才有《藤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后卒葬于薛。”

(毛遂故里滕州)

在历史的长河中,毛遂是个小人物,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在薛国的历史上,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勇气还是被人们所颂扬的。后代文人墨客在凭吊毛遂墓时言道:一剑横阶气若何,平原浅侠尽消磨,铜盘热血惊蛮楚,锥颡英魂壮滏河。碑自苍苍看独峙,世多碌碌谁之过,几回凭吊郊南墓,野树虹光满碧萝。

毛遂自荐成就了毛遂辉煌的一生,但是,却因此导致毛遂自刎的悲剧人生,也不免让人慨叹,无论历史上真实的毛遂最后的归宿如何,但是,毛遂勇于自荐,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气魄还是受到了后人的追捧与效仿。

(鸡泽县,毛遂公园)

推荐:

图说丨明日立春,带您去看看四川北部的早春百年孤独:寻找蕾梅黛丝(上)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