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行书和草书的区别,很多人不是很清楚,这是因为对行书和草书的概念不清楚。先看看行书的概念:行书是正楷的便捷写法,介于正楷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主要特征是,外形自由,笔画之间有连笔或简略(图1)。连笔或简略较少的称“行楷”(图2)。行书行文中掺杂了一些草书的写法称“行草”(图3)。有时行书和楷书两种书体合称也叫“行草”,而行书写得潦草不算“行草”。

行书和草书区分(行书和草书如何区分)(1)

图1 宋代 米芾《蜀素帖》 行书

行书和草书区分(行书和草书如何区分)(2)

图2 元代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行楷

行书和草书区分(行书和草书如何区分)(3)

图3 元代 鲜于枢《行草诗赞卷》 行草

草书的概念:草书分今草(图4)和章草(图5)两种,现在通常说的草书,习惯上指今草,因为魏晋以后写章草的人太少。草书主要特征是,外形自由,将汉字偏旁部首及一些单字概括简化,具有熟成写法,便于书写快捷和可辨识。章草的独有特征是,具有隶书笔意,字与字之间一般不连绵。今草的独有特征是,具有楷书笔意,字与字之间多有连绵。狂草(图6)是今草的一种风格,行笔夸张,字间连绵起伏,奔放流畅。今草也称小草,狂草也称大草。

行书和草书区分(行书和草书如何区分)(4)

图4 东晋 王羲之 《十七帖》 今草

行书和草书区分(行书和草书如何区分)(5)

图5西汉 章草简牍 章草

行书和草书区分(行书和草书如何区分)(6)

图6 唐代 张旭 《古诗四帖》狂草

从行书和草书的概念中就可以看出两者的主要区别了,草书不是行书的草写。行书写得潦草也不是草书,因为没有草书的一些熟成写法。比如苏轼的《祭侄儿稿》,尽管写得很潦草,仍然属于行书(图7)。

行书和草书区分(行书和草书如何区分)(7)

图7 唐代 颜真卿 《祭侄儿稿》

注:这里的行书和草书概念或者诠释,同各种辞书有所不同,欢迎异议和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