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人过年记忆(还记得小时候赶集是什么感觉吗)(1)

马圈山就在村子的北面,站在后院的城台上远远望去,对面的那座大山就是马圈山,山顶连着白月,镶入蓝天。山下接着八里川,山根下就是我的母校——八里中学。

马圈山由何而得名,无从考证。只是听老人们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匹金马驹藏在马圈山里面,骏马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福音,村民为了纪念这匹骏马就叫这座山为马圈山了。由马圈山山系分出的山梁、山沟、山峁很多,分布在八里乡附近的村落中,鸭子沟、周李家沟、十二道湾、水流湾儿都属于马圈山的分支。

上学的时候,同学们经常去马圈山上植树。刚刚露出嫩芽的小树苗,在春风里扎进黄土地,同学们用双脚筑起一垄垄拦水的土埂,一年年,一代代永不停息地植树队伍一茬接着一茬,都在期待着马圈山早日变绿,早日挡住夏天烈日的炙烤。

第一次翻越马圈山是上初三那年冬天的一个周日,父亲要去显神庙(灵芝乡)赶集,带上了我,让我开开眼界。

等赶到马圈山低下的时候,天才放亮,地上落满厚厚的一层霜,路边的枯草被霜冻得蜷缩成一团。仰头看去,S形的砂路一弯一拐伸向山顶,凝视中,第一次感觉到马圈山的高大和威严。看看身后的父亲,不紧不慢地下了车,推着车在走。心想我年轻,有的是精神头,便沿着上行坡度较小的坡面,使劲蹬着脚下的自行车,试图加足马力,一口气征服这座大山。没成想,还没有转过第二个大拐弯,我都已经气喘吁吁了,臃肿的棉衣里面热呼呼的气流直往外窜。父亲还是原来的样子,不紧不慢。只是看着我说:“娃娃,不要着急,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沉住气,一切事情都得一步一步的去走,心急火燎是成不了事的。”满头大汗的我红着脸胡乱应允着父亲的话,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默默地自言自语“我就不信……”先前的寒冷已经飞走了,围脖早已挂在自行车手把上去了,双手扶着车把,迈开大步,朝前继续径直走去。快到山顶了,有些激动的我加快了脚步,父亲却在后面说“慢点儿,一过山梁风紧,等身上的热汗稍微干些再走,以防感冒,我们歇歇脚再走。”这会儿还真想停下来歇脚呢,只是不好意思说,前面还冲呀冲呀的,现在怎么就蔫了,所以生怕父亲笑话。父亲说要歇息了,我也就坡下驴,停下脚步,整个身体倚在车架上,面朝山下望去,身后一道道弯曲小道被甩在下面,整个八里川尽收眼底,狗娃河沿着弯弯曲曲的甲合堡沟像条白色的哈达蜿蜒在马圈山和祁家大山之间,整个八里川在晨雾中苏醒,一种空旷、宁静、轻松的感觉涌上心头,心里美滋滋的,真有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盘上山顶,一眼开阔,弯弯曲曲的道路一直伸向远方。透着凉气,我们拢拢敞开的衣服,继续走。道路两边的树林有些萧条,冬日的西北黄土地更加沉寂,偶尔可以看见一两只觅食的松鼠窜上树梢,惊起一群歇息的麻雀,唧唧而飞走,山坳里几户人家升起袅袅炊烟,估计是在准备早饭。

静宁人过年记忆(还记得小时候赶集是什么感觉吗)(2)

屁股在自行车的鞍座上不停地左右晃动,车子在飞奔,酸胀的双腿已经开始不听使唤,屁股也被磨得酸疼,就在想要偷懒歇息的时候,转过一道梁子,眼前闪现出一个集市,突然间,浑身的困乏一溜烟飘走了。

集市夹在两个山缝里,两边是山坡,中央的空地上立着一座大戏台子,戏台子下面就是集市,摆满了各种百货,日杂用品,农副产品。靠近背面山壑的地方,聚集着一群群牛羊,小牛犊使劲地顶着牛妈妈的大乳头,小羊羔子兴奋地蹦蹦跳跳,肥猪绑在架子车上呼呼大睡,大公鸡关在竹笼里焦急地望着外面,好不热闹。我左顾右盼,眼睛忙地不知道看哪里才好。中午时分,在风中摇晃的“灵芝饭馆”的幌子把我们引进餐桌,到现在我还记得那香喷喷炒面片和肥肉片的香味。

静宁人过年记忆(还记得小时候赶集是什么感觉吗)(3)

再上马圈山是和高中班里的一帮死党相约去灵芝的同学家玩耍。同样,我们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从马圈山底下到山顶,再到同学家村口,我们一路欢歌,一路笑语。自行车在绿油油的山林里穿梭,草地上的蛐蛐欢迎同学们的来访,一对对蝴蝶扇动着五彩的翅膀翩翩而舞,那迷人的与天空媲美的蔚蓝色的是一片片的胡麻地,那白绿相间引蝶招蜂的是土豆绽开的花朵,山坡上啃青的大黄牛、大青驴摇着尾巴朝我们张望,大伙的笑声引得在地里忙碌的叔伯婶婶们停住自己手中的活,直起腰,手搭凉棚,远远而望。

晚上的乡村格外寂静,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我们挤在大土炕上,一丝丝凉意,一段段调侃,设想着自己的未来,憧憬着自己的明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已悄然睡去。

纸糊窗户外的鸟鸣声将我们叫醒,睁开朦胧的双眼,伸伸懒腰。好久没有这样自由的睡觉了,躲开平日烦人的闹钟,自由自在地大睡一场,多么舒服,多么暇逸。

静宁人过年记忆(还记得小时候赶集是什么感觉吗)(4)

去年,和孩子们一起上山,好让他们看看大山的样子。越野车在山间穿梭,一排排的树林子往后跑,透过车窗向外面望去,花季年代的一幕幕,一句句,依稀可见,曾经父亲带我走过的弯弯道路依稀可见。我们兄妹在学校自习的日子,是父亲开着农用车在马圈山上走村串户的季节。为了给我们交学费,为了使我们的饭盒里多一片肉,为了让孩子安心的在学校读书,父亲总是起早贪黑,独自驾着农用车来往于崎岖的山间。深夜父亲未归的时候,母亲总是亮着家里的灯,期盼着农用车回家的声音,总是烧开锅里的水,等待着面条下锅。

忽然间,我的双眼渐渐开始湿润,视线慢慢有些模糊。

(未完待续,下周不见不散)

精美诗词

《乡韵 梯田 古堡 堰塞湖》

静宁人过年记忆(还记得小时候赶集是什么感觉吗)(5)

退耕还林政策好,

黄土高坡长绿草。

静宁人过年记忆(还记得小时候赶集是什么感觉吗)(6)

漫山晨炊知拂晓,

梯田如画环山绕。

静宁人过年记忆(还记得小时候赶集是什么感觉吗)(7)

谷穗低头糜弯腰,

果实累累挂树梢。

草坡牛羊远处眺,

难舍密林恋花鸟。

静宁人过年记忆(还记得小时候赶集是什么感觉吗)(8)

野鸭戏水水上邀,

碧波滟滟云中娇。

堰塞震湖影古堡,

芦苇荡里一片笑。

静宁人过年记忆(还记得小时候赶集是什么感觉吗)(9)

城乡少年醒的早,

闻鸡起舞迎高考。

勤劳致富是法宝,

大街小巷汽车跑。

作者简介:

张葆俊,男,汉族,生于七十年代中期,甘肃省静宁县高城寨人。“左手右手”手工坊静宁坊主,静宁一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掌门人,自幼人们俗称老宝。毕业于兰州商学院,先后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担任部门经理,曾赴非洲天府之国——尼日利亚参加TUMMY-TUMMY方便面项目建设,现就职于中国燃气旗下三级子公司。为人正直,处世乐观,平日里喜欢爬山涉水,怀旧农村生活,经常写一些生活随笔。作品曾经在《中国燃气期刊》、《静宁文艺》等刊物发表。

hulu-pan

关注理由:静宁是一座很小的城市,但是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