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曾被评价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他能坚持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少年时一心想考取功名,报效祖国。从诗词的风格来看,他豪放,才华横溢,天资聪颖,文章充斥着一种强烈的生命力,有着一日千里的气概。

苏轼的相思离别诗句(苏轼新婚之夜写下一首)(1)

苏轼的仕途跌宕起伏,他的感情生活也不平坦,苏轼一生结过三次婚,苏轼的三个妻子陪伴他人生的三个阶段,他曾评价王闰之是他最贤惠的妻子,但要说让他最印象深刻的,还是少年夫妻,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

这是苏轼在妻子死后十年所作,强忍思念,终究难相忘,无人能让自己话凄凉,午夜梦回,二人相见只是沉默无语,惟有泪千行。

苏轼的相思离别诗句(苏轼新婚之夜写下一首)(2)

苏东坡十九岁跟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她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是一首悼亡诗,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当然,苏轼如此想念妻子,是因为二人曾经相爱过,他们夫唱妇随,王弗也是一个才女,据说两人在新婚之夜,苏轼就诗兴大发,写下一首“洞房诗”,用来描述当时场景,让王弗听了直脸红。

苏轼的相思离别诗句(苏轼新婚之夜写下一首)(3)

词的上片描写了王弗的美貌,“寒玉细凝肤”说的是王弗的体态,容貌清秀,皮肤润滑,妻子的歌喉很美妙,豆蔻年华的王弗,旺盛、新嫩、活泼。

苏轼的相思离别诗句(苏轼新婚之夜写下一首)(4)

下片描写了难忘的新婚之夜的欢乐生活,珍惜年少时光,青春易逝,生命可贵,“芳时”宝贵。

“罗帐细垂”是新婚夜的象征物,是一种邂逅情趣,“银烛背”描写的是不能对外透露的婚姻隐私生活。

此处突出了性情以“互爱”为前提,情爱是人类的至高情感之一,新婚之夜的尽情倾泻,更会获得“欢娱”的美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年轻夫妻新婚夜的璀璨夺目的情爱世界长卷。

苏轼的相思离别诗句(苏轼新婚之夜写下一首)(5)

全词是集句的形式,但是通过作者对句子的连缀组合来看,真实地反映了词人少年时美满的婚姻生活,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展现出作者对唐代诗词的融会贯通,信手拈来。

纵观诗词主题,描述得是洞房花烛夜,是新人之间卿卿我我的羞涩画面,含蓄又有风度,流传至今,苏轼不愧是一个风流才子。

婚后两人也是如胶似漆,王弗经常陪伴在苏轼身边,成为他的贴身帮手,然而两人未能携手到白头,这段幸福的婚姻,在十二年后戛然而止。

苏轼的相思离别诗句(苏轼新婚之夜写下一首)(6)

苏轼在极度悲痛之下,就发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感叹,这说明王弗在他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不过即使如此,生活还是要继续,他有一个朋友叫张先,当时他已经八十岁,但是却看上了一个十八岁的妙龄少女,不顾闲言碎语将女孩娶进门当小妾。

在老先生娶妻那天,苏轼又为其写了一首“洞房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枝梨花压海棠。这句诗是说两人年龄差距大,后来也流传下来,成为千古名句。

苏轼的相思离别诗句(苏轼新婚之夜写下一首)(7)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身上是文人的理想,他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幸福乐观潇洒等所有的想象。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几度烟雨几度苦难的人生,就被他浪漫潇洒地度过,命运没有让他屈服,千百年后,后人还是能从他的诗词中汲取力量。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