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文词汇知识点梳理

一、文言虚词

在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汇总(常见文言文词汇知识点梳理)(1)

常见文言文词汇知识点梳理,让我们及孩子学习、阅读文言文不再难

(一)之

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注:此处作实词)

(二)以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③译为: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译为: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⑤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注:此处作实词)

(三)而

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关系等关系。

1、①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2、②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③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5、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例: 富而可求也 (《论语十则》)

2、作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

(四)于

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

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2、表示目的,译为:到。例:出于秦川。(《出师表》)

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4、表示比较,译为:比。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其

1、 作人称代词,代人/物,译为:他/它,他们/它们,他的/它的,他们的/它们的。

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流辈甚称其贤。(《送东阳马生序》)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2、作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例:蹲其身。(《童趣》)

3、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4、作指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5、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等。译为:难道,恐怕,大概。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吗马也。(《马说》)

二、常见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 “说”通“悦”,愉快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扳”通“攀”,牵,引

3.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 “火”通“伙”

4.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贴”通“贴”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阙”通“缺”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 “坐”通“座”

7.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曾”通“增”

8.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9.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通“弼”,辅佐

10.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通“又”

1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辟”(bì) 通“避”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辩”(biàn) 通“辨”

1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得”(dé) 通“德”

1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乡”(xiāng) 通“向”

15.小惠未徧《曹刿论战》 “徧”(biàn) 通“遍”

16.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反”(fǎn) 通“返”

17.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惠”(huì) 通“慧”

18.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亡”(wǘ) 通“无”

19.一厝朔东《愚公移山》 “厝”(cuò) 通“措”

20.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转”(zhuǎn) 通“啭”

21.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反”(fǎn) 通“返”

2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食”(sì) 通“饲”

23.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xiàn) 通“现”

24.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cái) 通“才”

25.其真无马邪 《马说》 “邪”(yé) 通“耶”

26.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支”(zhī) 通“肢”

27.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被”(pī) 通“披”

28.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具”(jù) 通“俱”

29.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属”(zhǔ) 通“嘱”

30.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羞”(xiū) 同“馐”

31.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直”(zhí) 同“值”

32.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要”(yāo) 通“邀”

33.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不”(fǒu) 通“否”

三、常见古今异义字

1.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

2.由是感激。《出师表》 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3.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非常憎恨。

5.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

6.临表涕零,不知所云。《出师表》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8.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中间,空间,或时间。

9.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10.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11.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2.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请:古义,问;今义,邀请。

1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4.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5.滕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16.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损害一方的利益。

17.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18.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19.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汇总(常见文言文词汇知识点梳理)(2)

常见文言文词汇知识点梳理,让我们及孩子学习、阅读文言文不再难

四、常见的一词多义:

1.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2.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4.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5.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6.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7.称 (1)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2)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8.道(1)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2)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9.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10.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11.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12.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13.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14.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15.间(1)立有间(一会儿)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6.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

(2)才美不外见(通"现")

17.景(1)春和景明(日光)

(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

18.具(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

19.居(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

(3)居十日(经过,停留)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20.举(1)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21.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

(3)往来而不绝者(断、断绝)

22.临(1)临溪而渔(来到)

(2)执策而临之(面对)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

23.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2)名之者谁(命名)

24.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25.去(1)则有去国怀乡(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出(距离)

(3)去死肌,杀三虫 (除掉)

26.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

(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3)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如果)

27.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

(2)食不饱,力不足(吃)

(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

28.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

29.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死亡)

30.鲜(1)芳草鲜美(鲜艳)

(2)陶后鲜有闻(xiǎn,少)

31.寻(1)寻向所志(寻找)

(2)寻病终(不久)

32.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

(2)杂然相许(赞同)

(4)高可二黍许(左右)

33.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34.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

(2)上下天光,一碧万倾(都,一概)

35. 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

(2)不治将益深(更加)

(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利益)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汇总(常见文言文词汇知识点梳理)(3)

常见文言文词汇知识点梳理,让我们及孩子学习、阅读文言文不再难

36.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37.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2)寒暑易节(交换)

38.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

(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39.志(1)寻向所志(记号)

(3)处处志之 (作记号)

40.自(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如果,假如)

(2)有朋自远方来(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