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六十五岁去世了,由于他是在远房的侄儿家寄居,没有人来管,所以侄儿家只能按照当地的习俗请人简单操办了丧事几个月后,杨二的二个女儿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后过来说要把父亲的坟迁回老家与之前去世的母亲葬在一起;等他们把坟挖开看到里面的东西,二个女儿再也抑制不住悲愤晕倒在父亲的坟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人一生只欠父母感悟?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一生只欠父母感悟(人这一生只欠父母)

人一生只欠父母感悟

杨二六十五岁去世了,由于他是在远房的侄儿家寄居,没有人来管,所以侄儿家只能按照当地的习俗请人简单操办了丧事。几个月后,杨二的二个女儿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后过来说要把父亲的坟迁回老家与之前去世的母亲葬在一起;等他们把坟挖开看到里面的东西,二个女儿再也抑制不住悲愤晕倒在父亲的坟前。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杨二有二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二个女儿都出嫁了。老两口凑钱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结婚生子。老俩口看到儿女都已经成家,正想着任务已经都完成,可以过两口子的日子了,没想到老伴因一辈子操劳得癌症住院了,杨二去找儿子要钱,儿子说他没钱,他媳妇也不愿意给,还说母亲得癌症反正也治不好,治是浪费钱就不要治了。杨二气得直哆嗦,嘟囔着“逆子”,他儿子听都不听了,直接走了。杨二见儿子都这样,想女儿都嫁外地了,家境也都不怎么样。估计也指望不上,就没去打电话给女儿而是直接回到家里,把家里的老房子卖给了别人,把钱拿去给老伴治病。老伴因为病已经晚期,加上长期劳累身体很差,没多久就去世了。

老伴去世了,钱也花得差不多了,房子卖了家里住的地方也没有了。因为老伴去世,杨二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丧事办完以后儿女商量杨二怎么安置,儿子媳妇直接说她家里有小孩,岳母住在家里帮带小孩,没地方,直接就走了。二个女儿离村里太远,杨二不愿意去得太远,他想离村里近点,可以经常去看看去世的老伴。

最后沟通只能儿女出钱,找个亲戚家安置,费用儿女平摊。村里亲戚知道杨二的儿子一家那样子,怕以后有什么问题,都不愿意接收,最后找了隔壁镇的一个远房侄子家里安置好。就这样,杨二在侄子家生活,由于二个女儿可能一年都过来不了一次,平时因为忙没事也很少联系,所以费用都由二个女儿给到杨二的儿子,再由他统一给到侄子家。因为对妻子的思念,杨二没多久也去世了。

侄子打电话给杨二儿子,儿子与媳妇认为他们已经给钱给侄子了,侄子就要负责将老人安葬,告诉侄子这是他们几个人共同的确定的,所以他们不会再过去,由侄子将杨二安葬就是。杨二死了好几天了,他儿子和女儿还是没一个人过来处理,过去催杨二儿子也不过去。侄子只好将其安葬。

杨二的儿子与媳妇为了继续收两个姐姐每个月的抚养费,他根本就没和杨二的女儿说这个事情。她们俩还是半年后听别人说的,赶回来问他弟弟为什么爸爸死了没告诉他们,他说我们每个月已经给侄子费用了,所以他应该负责的,他媳妇也认为是这样,不让他去。两个女儿听了懵了半天。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两个姐姐和弟弟大吵了一架,也不了了之。

后来两个女儿提出要将父亲和母亲葬到一起,也就是要将父亲的坟迁回来,儿子媳妇刚开始不同意,后来因为刚被两个姐姐骂的一顿,儿子有点过意不去就勉强同意了,三姊妹商议好了就去迁坟,等把坟挖开一看,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原来由于杨二不是当地的人,村里其他的人迷信,担心他葬在村里的地盘上会变不好或者抢走属于他们的福气。所以下葬的时候在杨二的头上横放了一根大铁棒,寓意他永世不能翻身。杨二女儿他们听说过这个习俗,但没见过,现在居然在自己的坟头上见到了,想起父亲客死他乡,现在又被镇压,翻不了身,看到这二个女儿再也撑不住,伤心过度晕倒在父亲的坟前.....

儿女齐全,客死他乡,还被迷信的习俗处理,对一个老人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想杨二夫妻之前为了儿子省吃俭用做了那么多,最后结果却是老无所依,老无所终。千古以来,中国一直都认为养儿是为防老,但现实残酷的回复:养儿是真的,但防老就未必了。

当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是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实告诉我这是真的。这里面的儿子、媳妇在现实生活当中应该还有不少,所以在这里把这个事情简述出来。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希望这样的传统能一直传承下去。老话说得好: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父母是我们一生的牵挂,不希望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更不要出现父母在,无人养或无人管。所有人都应该明白:父母在,此生尚有来路;双亲去,余生只剩归途。所以请及时尽孝,别让等待留下永远的遗憾。

哎,人这一生,只欠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