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不如小龙虾,繁殖能力比不上亚洲鲤鱼,生命周期还只有短短几年,欧洲怎么就被麦穗鱼给攻陷了?
中国作为麦穗鱼的原产地,许多水体都被它搞得乌烟瘴气,就拿云南洱海来说,洱海在没有引进经济鱼类时大概只有17种鱼,经过轮番引种后才增长到30种左右。
可是自从麦穗鱼一来,整个洱海的生态环境都变了样。每当洱海四须鲃、裂腹鱼等进入繁殖期时,麦穗鱼就会直接闯过来疯狂吞食鱼卵。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时,云南本土的洱海鲤、裂腹鱼等土著鱼种,数量急剧下降,几近绝迹;1973年之前,大理裂腹鱼的收购量,还一度达到了15吨左右,没想到两年以后,产量就骤减到了0.5吨,再过了一年,这种鱼的捕捞量仅仅只剩下了6.5公斤。
当然,要是大家知道麦穗鱼在世界范围内做了什么,恐怕它对国内造成的伤害只能算是毛毛雨了。
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越南、俄罗斯以及欧洲各国,都被麦穗鱼摁在地上摩擦了个遍,要说其中最惨的,那老马觉得恐怕就是欧洲了。
其实从现实角度来看,麦穗鱼也不能说是“入侵”了欧洲,而是欧洲人自己要求引进麦穗鱼,原因呢也很简单:因为麦穗鱼有一种非常强大的“特点”,吃孑孓(jie、jue)。
孑孓就是吸血大户蚊子的幼虫,对于欧洲历史有点了解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欧洲以前可是和“脏、乱、差”三个字离不开关系,尽管说相比起东南亚这种温暖潮湿的地区要好上一些,但是蚊虫叮咬依旧成为了欧洲人的一块心病。
为了解决蚊虫泛滥问题,欧洲人对于能够吃孑孓的麦穗鱼表示出了极大兴趣,而在成功引进麦穗鱼之后,蚊虫的数量也确实得到了有效控制。
尽管麦穗鱼吃孑孓的效率没有官方数据,但是一般认为一条成年麦穗鱼一天就能够吃掉上千只孑孓。
欧洲人可能怎么也没想到,为了对付蚊虫这个“豺狼”,他们引进的麦穗鱼堪比“老虎”。
由于麦穗鱼本身也能够看作是一种观赏鱼类,有一部分欧洲人靠人工养殖、售卖麦穗鱼牟利,而且它繁殖能力又那么强大,当地的水生生态环境很快就因为麦穗鱼的大量出现而导致了失衡。
之前老马也说过,麦穗鱼的食性很杂,除了吃蚊子幼虫之外,对于浮游类甲壳生物也是来者不拒。
自然水体中要是浮游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就会导致藻类植物短时间内爆发式生长,欧洲许多水体的环境也就因此不断恶化。
而且麦穗鱼的胃口更是不可小觑,真遇到饿极了的情况,即便面对自己的同类也能痛下杀手,而那些欧洲本土鱼哪里见过这么凶恶的同类,很快就成为了麦穗鱼的“嘴下亡魂”。
除此之外,麦穗鱼还能啃食水生植物的嫩茎,抢占底层资源和生存空间,对水体的pH值也有很强的耐受力,即便环境很是恶劣,其他鱼类都无法生活,麦穗鱼指不定都还能活蹦乱跳的,简直就是“水中小强”,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欧洲本土鱼的生长和繁殖。
你们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小了,格局小了。
很多专家和研究人员都发现,这麦穗鱼还不讲武德,不光能够从物理方面(吃)消灭欧洲本土鱼,竟然还会搞“细菌武器”。
部分麦穗鱼的皮肤组织中,曾被发现至少有超过80种有害寄生虫,而且还携带有传染性病原菌。对于麦穗鱼而言,它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和这些小东西共存,但是欧洲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一旦感染,轻则死亡率上升整体产量下降,重则直接“全军覆没”。
那些水产养殖户可以说是被麦穗鱼搞得苦不堪言,指不定哪天,一条小小的麦穗鱼就能让人直接破产。
麦穗鱼能够在欧洲成为混世魔王也有许多其他原因,比如麦穗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强到让一些动物学家都匪夷所思的地步,他们不光能够适应高达38摄氏度的水温,接近冰点的低温都不能限制住它们。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麦穗鱼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0摄氏度,对应的纬度区间则为北纬15度到50度,这和欧洲的地理位置有很高的重合度。
一般来说,出现这么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是放在咱们中国,估计早就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了,但是欧洲人偏不,就是任性就是玩儿。
因为本身麦穗鱼确实商业价值较低,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本身不会用筷子,吃这种鱼刺多的鱼很是费劲,就算是油炸,也有更好的鱼肉可供选择,因此就没有多少渔夫愿意费心费力去捕捞,平时就算捎带捕上来一点,要么是直接扔回水中,要么就是扔给猫猫狗狗吃。
而且欧洲政府在早期的时候对于麦穗鱼并没有多么上心。
想想也是,首先是许多专家,并没有找到合理且低成本的驱除方法,并且治理麦穗鱼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成绩,对于欧洲政客们的升迁没多少帮助,自然就不会有多少人愿意理这些小鱼了。
不过麦穗鱼的生命周期其实很短暂,正常情况下寿命只有2年左右,能活到3年的都是少数,可谁让麦穗鱼的繁殖能力强啊!
在中国,麦穗鱼的最佳繁殖期一般都在4-6月份,同时它们的产卵数量相当惊人,一条雌性麦穗鱼一次性能够产下上千枚鱼卵。
说来也很有趣,它们虽然喜欢吞食其他鱼类的鱼卵,但是对于自己的后代却是相当上心,会一直在鱼卵旁守护,一直到幼鱼成功孵化后才会离去。
尽管幼龄期的麦穗鱼以轮虫等浮游动物为食,但当其逐渐成长到2.5公分左右时,主菜就逐渐更换成了水生昆虫,而且它们对于其他鱼类的鱼卵有着极大的兴趣,只要发现一个就会偷吃一个,丝毫不给其他鱼类面子。
而且麦穗鱼简直就是属狗的,抢食的速度那叫一个快,管你虾虎鱼鳑鲏鱼还是其他什么鱼,在食物面前根本就不是麦穗鱼的对手。
麦穗鱼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不仅性成熟时间早,个体繁殖率也很高。
它们因为整体寿命不长,为了延续整个种群的繁衍,进化出了性成熟非常迅速的身体,一般情况下一年左右,就足以让一条幼年麦穗鱼拥有繁殖能力了,再加上它们一年至少能繁殖三次,每条麦穗鱼这一生的产卵数量,都有可能突破一万枚。
就拿这个繁衍速度来说,其他鱼类哪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从表面上看来,好像麦穗鱼确实是作恶多端,让不少水产养殖户深恶痛绝,但是它却成为了不少科学家的心头好。
毕竟之前老马也提过,麦穗鱼对于环境有着较高的适应力,所以在实验室环境下也很好养活,再加上麦穗鱼本身对于环境毒性十分敏感,是较为理想的水生毒理学试验对象,而且还可以用来当做水体污染的检测对象。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它们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在日益加剧。
比如大城市和一些工厂将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至大江小河,导致许多自然水体受到污染,而在农业上,为了追求更好的产量和收益,许多人在农田和水体中投放了大量的化肥,氨态氮和亚硝态氮等有毒化学物质,会导致许多鱼类急性中毒。
过度的使用氮肥及其他营养物质,许多残渣会在水体中慢慢堆积,逐渐导致引起水质营养过剩或者变质,同时还会让水体中的亚硝酸含量不断增加,亚硝酸盐会与鱼体内的血红蛋白发生反应,产生高铁血红蛋白使鱼体供氧能力降低,直接造成功能性贫血。
不仅如此,过量的亚硝酸盐,还能造成机体组织各个器官的损伤。
一般情况下,养殖水体如果分子氨浓度≤每升水0.02毫克时,鱼类并不会有什么异样,即便浓度升到每升水0.2毫克也不会有什么大影响,可是一旦达到了每升水0.5毫克这个阈值时,鱼类中毒现象就会突然爆发。
在2013年时,有专业人士用麦穗鱼做过实验,当非离子氨氮浓度达到每升水0.2毫克时,麦穗鱼的死亡率会出现一定增长,但是波动并不大,浓度达到每升水0.5毫克时,麦穗鱼整体死亡率非常高,放在高浓度亚硝态氮环境下也依然如此,这个实验证明,用麦穗鱼来检测水体的毒性确实很有效。
对于麦穗鱼这个种群而言,即使被人类拿去当做实验小白鼠,即使被当成检测目标也完全没有关系,毕竟现在的它们数量已经达到了某个阈值,欧洲也是它们眼中的天堂,如果不采取某些强硬措施,我们或许有一天,还真的能够看到那些金发碧眼的欧洲人,一边学习使用中国筷子,一边在餐桌上狼吞虎咽麦穗鱼也不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