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罗仲霍在《辛亥春返国留别诸同志》中的两句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浪客剑心里的经典语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浪客剑心里的经典语录(愿将铁血造世界)

浪客剑心里的经典语录

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罗仲霍在《辛亥春返国留别诸同志》中的两句诗。

罗仲霍(1881-1911),名坚,字则军,广东省惠东县人。幼年丧父,靠着族人资助,在乡间私塾读书。1901年,罗仲霍远赴南洋,到马来亚吉隆坡等地做工谋生。1903年,在华侨好友的资助下,进入槟榔屿师范学校读书。他一面读书,一面向报刊投稿,以解决部分生活费用。1906年,罗仲霍以优等成绩毕业,受聘在吉隆坡遵孔学堂、荷属火水山中华学堂教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参加革命工作。

1911年,同盟会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罗仲霍被委任为第十路指挥,负责攻打电讯局。3月29日,起义爆发,罗仲霍率领敢死队员猛攻总督署。在激战中,罗仲霍不幸负伤被捕,清朝官员企图劝他投降,他严辞拒绝。临刑之前,罗仲霍慷慨陈词,宣传革命大义,英勇就义,时年30岁。后葬在广州黄花岗,成为黄花岗七十二位烈士之一。

在离开南洋回国参加这次起义前,罗仲霍曾写下了三首诗,题为《辛亥春返国留别诸同志》,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舍身救国的意志。这三首诗是:

陨霜杀草一何悲,赤子扶扶捧首啼!忍见铜驼卧荆棘,神州遍地劫灰飞!

英雄老至忽如电,世事云翻雨覆时;漫把先鞭让祖逖,黄龙置酒岂无期?

公等健儿好身手,愧余一介弱书生!愿将铁血造世界,亚陆风波倩汝平!

第一首诗意思是说: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在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下,中国的老百姓就象严霜下的草芥一样,被无情地杀死,幼小的孩子无依无靠,只能双手抱头哀哀啼哭,这是多么悲痛的惨象啊!泱泱大国到处残破不堪,神州大地遍地都是劫火烧剩的灰烬!诗人形象地写出了我们祖国面临的险恶形势。

第二首诗是说:时间快如闪电,飞逝而过,英雄容易老去,世界上的事情变幻莫定的。我们要奋力争先,及早建功立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庆祝成功,把酒高歌!诗人在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其一,南北朝时期,祖逖和刘琨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勉励,立下了誓要收复中原的志向。后来,祖逖率先得到朝廷的重用,刘琨很着急,他说:“我每天都枕着武器等待天明,丝毫不敢松懈,立志要扫平敌人,常常担心祖逖在自己前面建立功业。”其二,南宋爱国英雄岳飞在抗战的过程中,听到了金兵的将军韩常准备带领五万人马来归降的消息,岳飞非常高兴,他对手下的兵将说:“等到我们直捣金人的老巢黄龙府把酒庆功的时候,我一定要与大家痛饮一番!”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消灭敌人,夺取胜利的坚强信心。

第三首诗的意思是:你们大家都身心强健的好男儿,可惜我只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但是,为了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我愿意付出我的鲜血和生命,收拾祖国山河的任务就靠你们大家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忠贞爱国的一片热忱和舍身许国的坚定决心!

“愿将铁血造世界,亚陆风波倩汝平”是这三首诗中的名句。诗人早已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的动乱局面,仅靠文质彬彬的改良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必须要通过武装斗争才有可能成功。然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因此,诗人愿意用一腔铁血向旧世界宣战,用鲜血和生命去打造一个崭新的世界。每当读到这两句慷慨激昂的诗句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战国末期荆轲刺秦王前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情景,对诗人舍身救国的崇高精神产生由衷地敬佩之情!

亲爱的读者,您喜欢这篇文章吗?请您点赞和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爱国名句,弘扬爱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