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维和东方思维区别(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1)

上一篇文章谈了国学不仅是我们看得见、听得见、直观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曲、中医、民俗文化、建筑、器物、神话故事等等;还有更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这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往往会遵循着几个方面: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以人为本、整体思维、天圆地方、物极必反、自我超越等。这些都是有哲学概念的,我们虽然没有刻意地去理解、去研究、去遵循,但多多少少都自然而然地遵循着这些规律,为人处世、日常生活、工作管理方面都存在这些方面的思维。

以前我国是农耕文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短短的70多年,就步入了工业文明、互联网文明、现在正在进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文明,技术日新月异,人的生活样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大的变革,国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以往有了新的发展。学以致用,才是国学的精髓。所以,不仅要学习古人的好的思想,也要符合社会变革。

古代中国,地处内陆,气候适宜,以农业为主,产生了农耕文明,与西方的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甚至于是“海盗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

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农政思想。由于地域多样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它不需要培养侵略和掠夺的劣性,无需培养尔虞我诈的商战技巧,尽管也有争斗和战乱,本质上是顺天应命、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形成了中华民族善良、勤劳的美德。四大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就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

由于中西方文化发展的源头、过程、结果都不同,因而形成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

中国人讲求整体性,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性;

中国人的思维以道德为标准,西方人的思维则以科学为标准;

中国人重视求同思维,西方人往往追求求异思维;

中国人重义轻利,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原则性;

中国人的思维轨迹是曲线的、圆形的,西方人的思维轨迹则是直线的;

中国人的感情表达间接、含蓄,西方人的感情表达则直接、外露。

东方思维的几个特点:

西方思维和东方思维区别(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2)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家、佛教、道家三家思想都主张“天人合一”,各有阐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也就是说天是规则,道是规律,所谓天道就是万事万物的规则、规律。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也指天人相合相应。

古人以农业为生,靠天吃饭,逐渐产生了对“天”和“自然”的崇尚,认为天与人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自伏羲氏画八卦开始,“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处于了萌芽状态,至春秋时期,产生了完整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老子“天人合一”的观念最为全面,后来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达到了新的境界。

老子《道德经》、《庄子》、《孟子》、《管子》、《易传》、《黄帝内经》等等,都对“天人合一”加以论述。

天人合一的一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天人合一”蕴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性等和谐统一的多重意蕴。对于个体而言,周边各种环境(大到国家政策、金融、社会情况、人文地理,小到行业规则、人际关系规律、甚至于是公司规章制度),就是“天”,要“顺应天地”,不要动不动就想“逆天而行”(当然了,要坚守底线,遵循本心,不能干坏事),除非有了改变环境的实力,才可以改变自身周围的“小天地”。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大格局、大境界,处理问题、看问题、看社会现象,都应该以“天人合一”的境界去看。

首先,不仅仅是换位思考,而是站在更高处,甚至于是站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行业、全球的角度去分析。现在技术变革非常快,就需要看得更宽广不仅仅需要了解本行业,也必须考虑其他行业,就像低端数码相机、录音笔、随身听、收音机等等,被手机干掉了;时间跨度上要更长,分析社会现象。

其次,不仅要看过去,还需要分析以后好多年的状况,才可以分析得透彻。

第三,这需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去坚持,习惯了,才能考虑到位,才能提升自己的格局境界。

国学思维的其它几个方面,下一篇再学习。至于如何应用,如何提高,随后再详细讨论。

我们的国学博大精深,在此,欢迎各位的指教、评论与交流,可以让我学得更好,更透彻,祝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