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事件说起,空洞的大道理不讲,聊聊具体事儿。

1、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改变,颠覆了我们的自信。

建国后数学教材中一直把我们传统使用的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叫做“市制”,把国际通用单位叫做“公制”。市制重量单位我们叫“市斤”,公制叫“公斤”,一公斤换算二市斤;市制长度单位自古以来一直叫”里“,公制单位叫”公里“,一公里换算二市里。人们习惯了这种称谓。

不知何时突然教材改了,“公里”改成了“千米”,“公斤”改成了“千克”。

由于教材的更改,市场商贩买卖称重也一下全改成了公斤秤。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适应,还在用“斤”作为单位,进行交易。此举违背传统习惯,违背民意,合适吗?假若教材改编能否改过来?市场里的电子秤是否也改成市制?

2、政府文件中,官员报告里,总会看到、听到“GDP”字眼,除了政府知道,百姓知道啥是GDP?如果用我们自己民族的话说“国内生产总产值”,不说GDP百姓都懂得,何乐而不为?

西方腐朽文化侵蚀(文化侵蚀从教材开始潜移默化)(1)

西方腐朽文化侵蚀(文化侵蚀从教材开始潜移默化)(2)

西方腐朽文化侵蚀(文化侵蚀从教材开始潜移默化)(3)

3、商业平台语言更为严重,价格不能说“元”,要说“米”,美国说成漂亮国等等,居心何在?

建议相关部门,应依法杜绝在一切文件、文章、公共场所标识中夹杂非汉字文字符号(非出现不可的情况除外),防止文化侵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