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1)

本文衔接:《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上):不偏不倚 | 宁静生长时,力量就会升起》,其中包含“静坐的好处”这部分的内容。

原文诵读

现在,我们将进入《道德经》第五章《不偏不倚》。这一章的原文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2)

以道为镜

《道德经》就是一本打造圣人的“生命使用说明书”!老子说人人都是圣人。圣人与凡人的差别就在于: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3)

在第五章中,老子讲了世间万象,躁动不已,天地与圣人却心清神明,始终不偏不倚、不利不害、执两用中。

圣人承担自己责任,内观自己不足,就是为了让给自己保持虚空、让生命力更丰盈。因为,这个世界所发生的种种问题,本就是我们共同要承担的责任!

圣人守中,就是为了防止躁动和多言——因为,躁动则灭,多言则穷。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4)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5)

以天地为镜少说多做、以人为镜时时觉知,这是守中;而守中,才能获得大自在、大成功。

在第五章《不偏不倚》中有三条规律: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6)

本章讲的就是一句话,“大道不仁”。

老子和孔子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的两位巨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的“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相互亲爱的情感和行为。“仁”,在儒家体系中被看得极其重要!

但“仁”在《道德经》体系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老子认为,“道”是融通万物的。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7)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说: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也就是说,圣人总是善于帮助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使用物品,因而就没有被丢弃的物品。

老子所说的天地圣人的“不仁”和“视万物百姓如刍狗”,实际上是强调了天地和圣人的一个理念:即对万事万物、对每一个人都要平等视之,要抛弃一切偏见,而永远保持一颗公平的心——越是大公无私,越是成就无限!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8)

快乐农夫

接下来,请您继续保持静坐的状态,我们将进入今天的“快乐农夫冥想”,将每章中的规律播种于心,明天带着种子思维去工作、去生活、去绽放生命。

今天的快乐农夫是:

让我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我知道,我是一个“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人。

我是无限的爱、无限的光、无限的创造!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把爱传出去!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9)

生命的力量来自我们完全燃烧自己、完全开放自己——我们存在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无条件的爱!

人最大的宽容与慈悲就是:能够护持他人的善念!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之花,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但是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10)

结束语

全人类需要静心,全世界需要静心!

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很多人在埋怨命运不好、埋怨家庭和他人,但要知道:上天给我们眼睛,是让我们内观自己的,所以还是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吧。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11)

人生就是一场语言的修行,语言有思维语言、口头语言、行为语言,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做出成绩,最重要!

现在,就让我们燃起心香一炷,共同祈祷:

祖国安平泰!世界安平泰!地球安平泰!万物众生安平泰!

谢谢您,今天的“走进道德经”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我们明晚九点,再见。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12)

上一篇:

道德经中的打坐呼吸法 道德经与打坐第05章(13)

关于《道德经》第五章的详细讲解,请翻阅下列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