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灰姑娘式的故事
最终时代给它判定了一个
异于童话故事的结局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蒙娜丽莎以富含深意,
让人捉摸不透的微笑,
吸引了人们五百多年的驻足。
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同样是一幅世界名画的“主角”,
因令人震撼的美
衍生出太多关于她的猜测与幻想。
不论是学院中人,
还是和少女一样地位普通、
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的大众,
都深深为她的回眸所打动。
如今,我们欣赏这样一幅名画,
可以亲自去收藏她的美术馆,
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以及表现方式。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是荷兰黄金时代画坛巨匠
维米尔的代表作,
这一幅小小的油画,
比八开纸大不了多少,
油彩都已经干得开裂。
但就是这样一幅,
看似不起眼的小画,
却使得许多文人墨客、
游人看客在画前欲走不能。
这幅画问世三百多年来,
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
那柔和的衣服线条、
耳环的明暗变化,
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
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
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
毫无疑问,维米尔是荷兰
十七世纪中期著名的绘画大师,
但他生前却郁郁不得志,
一贫如洗,负债累累,
死时年仅43岁。
约翰内斯·维米尔自画像
少女的眼神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画家会创作出如此简单又如此丰富、令世人难忘的作品?
带着这个疑问,立志要赏遍维米尔存世真迹的美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真迹中展开她的想象,创作了一本同名小说。
小说中,画家维米尔家中请了一位贫穷少女葛里叶前来帮佣,具有极高艺术天赋的葛里叶倾慕画家的才华,也深深影响了维米尔的绘画风格,甚至成为画中人:“珍珠垂坠下来,世界因之明亮。”
我的眼里溢满了泪水,但没有流下来。“对,不要动。”
他决定要画我。
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在少女的视角里,这幅画却是陌生:
画面上只有我——我的头和肩膀,没有桌子和窗帘,也没有窗户或粉刷来缓和或分散视线。他画我睁大眼睛,光线落在我的脸上,我的左半边脸笼罩在阴影之中。我穿戴着蓝色、黄色及褐色,包在我头上的头巾让我看起来不像我自己,而像是来自于另一座城镇,甚至是来自于另一个国家的葛里叶。
小说并没有给两人圆满的结局,和少女的忧伤一脉而承。
奇迹的是,导演彼得·韦伯看过这本根据名画改编的书后,又立刻将其改编为感人至深的爱情电影,并大获好评。
或许《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无人知晓这个女子到底为何能散发出如此恬静的微笑,更是令人在看完后过目不忘,深陷其中。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这部电影在上映后便风靡全球,
通过电影,
导演彼得·韦伯让我们领略到了
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
电影中饰演少女葛丽叶的演员
斯嘉丽·约翰逊,
更是把少女的姿态还原到了极致。
那若即若离的眼神,
真真地惊鸿一瞥。
抛开斯嘉丽的美貌,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每一帧都像油画,可能就要归功于导演与摄影师了。
电影画面的光影细腻,
质感极具古典色彩,
如同荷兰的风情画。
画面色彩也很有层次感,
深浅明暗不一,拍摄中大面积使用柔光,
明处是主体,
暗处有细节。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画面的光影、色彩
和质感都十分和谐,
甚至连配乐
都似乎加重了电影的油画感,
每一帧截下来就是一副油画作品
女主葛丽叶出身书香世家,父亲对艺术也有一定的鉴赏力,不幸家道中落,她被推荐到画家维米尔家当女仆,安排打扫画家的画室。
应该说,葛丽叶有着对艺术先天的领悟力,到画室的第一天,她就像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所在,如果说后来她爱上了画家,也可以说,她骨子里对美的认知与渴望被调动了,虽然身为女仆只能做粗重的家务劳作,但她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并没有泯灭。
葛丽叶来到的第一天,
一位年长的女仆就告诉她:
不要去打扰那位作画的男人。
从此以后,
葛丽叶便开始了
无止境的仆人生活,
洗衣、买肉、擦窗户……
哪里有脏活累活,
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后来直到她遇到了一个人,
她的生活才开始有了色彩。
那便是这家的男主人:维米尔。
维米尔一家在繁华的外表下,
隐藏着生活深处危险的涌流,
怀孕的妻子嫉妒多疑,
对艺术毫无理解,
主管家权的岳母苛刻严厉。
而男主人公维米尔,
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外人,
一个落落寡欢的隐士,
甚至为了谋生而屈从于
狡猾低俗的富商,
而创作所谓受欢迎的作品。
有一年,维米尔的家中光景太差,他们要变卖更多的珠宝。得不到丈夫关爱、视财如命、脾气暴燥的妻子,因此砸碎了无数的瓷器,毁了维米尔许多珍贵的作品。从此以后维米尔再也不允许妻子走进他的画室。
一天,
葛丽叶在擦画室的桌子时,
发现了一幅画家的画,
一位优雅的女士看着窗外,
黄色的微光映衬下,
身上仿佛带着金色的光环。
维米尔《戴珍珠项链的女人》1662-1664年
电影中出现的《戴珍珠项链的女人》
黄色的绸缎将她的丰腴身材显露无疑,
颜色和画面精准得更是无可挑别,
她惊呆了。
葛丽叶第一次发现了
这个奇妙的绘画艺术世界,
画家笔下的世界,
唤醒了她潜在的艺术天分,
她被维米尔的艺术才华所吸引,
并能理解他对艺术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
维米尔发现了葛丽叶对绘画的天赋,
这个令他充满惊喜的女孩儿,
让他一次次地体会到了心动的感觉。
一天,维米尔打开窗户,同她:“云是什么颜色的?”
葛丽叶一开始回答:“白色的?”后来补充道:“黄色、灰色、多彩的。”
这让他看出了她对艺术色彩的天分,也正是这时,维米尔喜悦,仿佛找到了知己。
自此以后,
葛丽叶开始为维米尔调各种颜料。
维米尔教葛丽叶怎么研磨颜料,看着葛丽叶笨笨的样子,他笑了……
纯洁沉静的葛丽叶恰如一股清风,让画家的如死水的世界荡漾起阵阵涟漪。
渐渐地,
他们之间的关系
变得不再像主仆之间那么纯粹,
葛丽叶也从地下室
搬到了充满阳光的阁楼上,
她的生活正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
然而好景并不长,
维米尔的妻子,
还是渐渐的发现了某些端倪。
于是她故意陷害葛丽叶,
借着梳子丢了的理由,
想要把葛丽叶赶出家门去。
但维米尔为了解救葛丽叶,
他发疯似地去寻找那只丢失的梳子,
当他找到梳子的那一刻,
他妻子的心已经凉了。
这些疯狂的举动,
已经充分体现出来
他们之间那份不可描述的情感。
在他们的世界里,
这份感情是纯洁无比的。
或许是维米尔不忍心看到这样美好的葛丽叶受到玷污,也想把葛丽叶的美画出来,所以他说服她,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画中的主角,葛丽叶答应了。
他让葛丽叶去换头巾的时候,偷窥到了葛丽叶的头发。葛丽叶卷曲浓密而光泽亮丽的头发,仅仅被维米尔一个人见到过,甚至连自己的情人(屠夫的儿子)也没看过。
她拒绝为她的情人摘下头巾,
因为包裹住头发的,
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
更是她内心的保守和童贞。
少女的皮肤在蓝色的
布料映衬下更加白皙动人,
他为她戴上珍珠耳环。
在只有两个人的房间里,
光线从左侧打过来。
维米尔右手拿着针,
左手食指摩挲着她的唇瓣,
被刺破的疼痛,
让她忍不住轻呼出声。
维米尔最终为她戴上了耳环。
经过长期的创作,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终于完成。
但他们之间的爱,
最终还是因为身份悬殊,
走向了分离的悲剧。
遍体鳞伤的葛丽叶,
带着无限遗憾与回忆,
嫁给了她应有的人生,
成为了屠夫的妻子,
完成了从少女到女人的转变。
而这份秘不可宣的爱情,
也被永远埋藏在这幅传世之作中,
把伤痕与那一瞬的眼波流转间的爱,
变成了艺术品永久珍藏。
画家维米尔一生穷困潦倒,
只活了43岁,
电影的结尾,
画家去世后把这对珍珠耳环
送给了葛丽叶,
珍珠像征着女子的纯洁,
亦状如泪珠,
让人想起维米尔帮葛丽叶穿耳洞,
戴上珍珠耳环的那个画面,
那种深浸皮肤的痛与隐忍,
命运有着无法逾越的边界,
然而内心的波澜,
总会有痛来警醒。
而其中纯挚隐蔽的爱情,
少女的纯洁心灵,
和美好气质令人难以遗忘。
或许,
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中,
葛丽叶不仅是女主角,
更是画家心中的女神形象,
神圣而不可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