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的竖向组合联系,主要依靠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台阶、坡道以及爬梯等竖向交通设施,其中以楼梯的使用最为广泛。楼梯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和物的正常运行和紧急疏散。其数量、位置、形式应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必须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强度和刚度,并满足防火、防烟、防滑、采光和通风等要求。部分楼梯对建筑具有装饰作用,因此应考虑楼梯对建筑整体空间效果的影响。

楼梯的设计要求和步骤(无障碍中楼梯的设计要求)(1)

在部分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中,电梯是解决垂直交通的主要设备,但楼梯作为安全疏散通道必须设置。

在楼梯中,布置楼梯的房间称为楼梯间。楼梯间的门应朝向人流疏散方向,底层应有直接对外的出口。北方地区当楼梯间兼作建筑物出入口时,要注意防寒,一般可设置门斗或双层门。

7.1.2 楼梯的类型

建筑中楼梯的形式较多,楼梯的分类一般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1.按楼梯的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楼梯、木楼梯等。

2.按楼梯的位置分: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

3.按楼梯的使用性质分:主要楼梯、辅助楼梯、疏散楼梯及消防楼梯。根据消防要求又有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之分(图7-1)。

楼梯的设计要求和步骤(无障碍中楼梯的设计要求)(2)

4.按楼梯的平面形式分:单跑直楼梯、双跑直楼梯、双跑平行楼梯、三跑楼梯、双分平行楼梯、双合平楼梯、转角楼梯、双分转角楼梯、交叉楼梯、剪刀楼梯、螺旋楼梯等,见图7-2所示。

楼梯的平面形式是根据其使用要求、建筑功能、平面和空间的特点以及楼梯在建筑中的位置等因素确定的。目前在建筑中应用较多的是双跑平行楼梯。螺旋式楼梯对建筑室内空间具有良好的装饰性,适用于公共建筑的门厅等处,但不能作为主要人流交通和疏散楼梯。

1.楼梯梯段

是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由若干个踏步构成,俗称“梯跑”。每个踏步一般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组成,供人们行走时踏脚的水平面称为踏面,与踏面垂直的平面称为踢面。踏面和踢面之间的尺寸关系决定了楼梯的坡度。为使人们上下楼梯时不致过度疲劳及适应人行的习惯,每个梯段的踏步数量最多不超过18级,最少不少于3级。两平行梯段之间的空隙称为楼梯井,公共建筑楼梯井净宽不小于150mm,当楼梯井净宽大于200mm,有儿童经常使用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楼梯的设计要求和步骤(无障碍中楼梯的设计要求)(3)

2.楼梯平台

是联系两个楼梯段的水平构件,主要是为了解决楼梯段的转折和与楼层连接,同时也供使用者在上下楼时稍做休息。平台一般分成两种,与楼层标高一致的平台通常称为楼层平台,位于两个楼层之间的平台称为中间平台。

3.栏杆和扶手

为了确保使用安全,应在楼梯段的临空边缘设置栏杆或栏板。栏杆、栏板上部供人们用手扶持的连续斜向配件称为扶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