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舍式慈善(海南周刊海口博养邝氏)(1)

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博养村邝氏宗祠。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通讯员 宋昌吉

18世纪末,在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琼州府琼山县五原乡凤楼都博养村(今属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太学生邝天存,毅然放弃科考入仕之路,回家打理宗族事务,不但把家族事业做大,还教育子孙贵而不骄、富而不吝,并身体力行,周济孤儿寡母和贫寒人士,处事待人,宁可让人负他,而绝不负人,其子孙也度量过人,为人行事光明磊落,英奇出众。

邝天存说过:“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虽是前人说过的话,也不失为透彻的人生体悟!这句话在他六十岁寿辰时,为一位陈姓姻亲的祝寿文所引用,然后被收在《邝氏族谱》中。

施舍式慈善(海南周刊海口博养邝氏)(2)

《邝氏族谱》对邝天存事迹的记载。

邝天存(1775年—1856年)生活在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但族谱本身惜墨如金,对他的行传记述不多,若不是收录了那篇祝寿的文章,后人根本无法知晓他做过什么。

在邝天存的事略文字旁边,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了“捐凤楼宾兴”5个小字。

“宾兴”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郑玄注:“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于王矣。”“宾兴”原是周代举荐民间贤人的方式。

到了科举年代,地方官宴请准备考取举人的学子,因此“宾兴”也是乡试的代称。

据已故海南文史专家王俞春生前的研究,清代中晚期,“宾兴”活动在海南得到了拓展,内涵也得到了延伸,不再局限于喝酒、吃饭,送优秀学子去读书、应试,而是通过捐出资金,购置田产、商铺等不动产,出租或放贷,不断收取租金或生息生利,以资助更多的读书人,是一种比较超前的民间金融助学形式。

说到经营获利,这无疑是邝天存所擅长的,更加难得的是,他还身先士卒,在家乡“凤楼都”带头捐钱捐田,得到族中父老子弟的响应。

施舍式慈善(海南周刊海口博养邝氏)(3)

广东布政使司赠予邝天存的“桥门山斗”牌匾。

嘉庆癸亥年(1803年),广东布政使司褒扬了邝天存的助学义举,题赠“桥门山斗”牌匾。该匾现张挂于邝天存旧居正厅横梁之上。

在其后,邝天存的儿子邝德潜和邝德昭,孙子邝圣、邝全和邝珹,曾孙邝文书、邝文训和邝文述也纷纷效法,踊跃捐助“宾兴”事业,其中邝文训捐助的“宾兴”项目达7个之多,分别是“府城印金”“府城景贤”“西路仝村”“县试”“挺秀”“凤楼”“六图”,范围包括且不限于本地,覆盖到了琼州府城,即琼山县城。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据博养村中邝氏父老介绍,村里的邝姓人家中,邝天存的后人最多,且读书人很多,应该是历来重视教育和乐于助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邝天存的乐善好施,还影响到了今天的博养村。

2003年,博养村热心教育事业的村民,到秀英区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地方公益性机构——“博养村教育基金会”;2013年,更名为“博养村教育促进会”。这一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将村民捐款用于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优秀的博养小学教师、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学子。

从2013年开始,以博养村邝氏为发起人的海南邝氏宗亲,也捐款奖励高考本科生近200人。博养村的邝道胜个人捐款就有20多万元,邝继产也捐出奖金近8万元。

邝天存的十五世祖邝颐(1487年—1558年),原籍广东开平,明代嘉靖初年(约1530年)因事避居琼州府城“西门所”(有人认为是在府城右所的区域),娶妻李氏,生二子——邝惟经和邝惟纬。1551年,看到两个儿子已经成年,思乡心切的邝颐便只身返回原乡。

家在博养村的邝颐的二十世孙邝才热告诉记者,邝姓目前在博养村有将近3000人口,是村中第一大姓,也是全岛邝姓人口最多的聚落,三世祖邝以礼是博养村的肇基始祖。

据了解,全球邝姓人口约24万,岭南是主要聚居地,海南邝氏基本上都是邝颐的后人,已繁衍至二十五代,人口约1.2万人。海南邝氏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澄迈、琼海、定安、屯昌和东方,部分迁往雷州半岛。

明初邝氏始迁琼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毕竟是小姓,要想从海南古代方志等文献资料中找到有关邝氏的记载,好比寻到凤毛麟角。但少不等于无。根据明代正德《琼台志》、万历《琼州府志》、清代道光《琼州府志》和民国《琼山县志》的记述,最晚在邝颐登岛之前的明代初期,才有邝氏先民迁居琼州府城,且有可能是军籍人士。

“邝信”一名,留在了方志“人物志·笃行”的篇目中,称其为琼山右所人,勤奋治学,知行合一,设立家塾教育子弟,儿子邝俊、邝杰都知书达礼。

明代之初,沿袭元代的卫所制,在琼州府城设立海南卫和前后左右中五所,海瑞的先祖海答儿戍守海南时,落户左所,因此史料在介绍海瑞的户籍时,一般写作“琼山左所”,且卫所人家多是军籍。有理由相信,邝信的先祖最晚在明代初年,便以军人或军属的身份迁琼。

邝俊后来隐居不仕,邝杰在明初科举考试尚未恢复时,以“贤良方正”之名被荐举、任命为崇安县的“县丞”。古代一县的长官为“县令”,“县丞”为第二把手。崇安县即今天的福建省武夷山市。

邝杰后来还当过御史(弹劾官员的监察职务)、广西佥事(专司判断广西官事)。

宦游之余,邝杰喜欢吟诗作对,目前可查得其七律二首。

其一,《清远飞来寺》:“古寺飞来诚地灵,舟中过客久知名。四维拥翠峰峦秀,一境无尘法界清。塔外闲云横碧落,门前流水接蓬瀛。玉环献后人何在,落日空闻猿啸声。”

其二,《游灵山得游字》:“元戎小队出南州,驻节名山得胜游。日转松阴连榻净,雨余山色带烟浮。看花听鸟临风久,对酒吟诗意日留。幸际太平无个事,不妨行乐共悠悠。”在太平盛世,当个不大不小的官吏,公务之余,寄情山水,确是幸事。

与邝信、邝俊、邝杰父子三人一道在《琼台志》中留下传略的,还有邝俊的儿子、邝杰的侄儿邝海。邝海写得一手好字,书法之名独步一时,“尽得擫、押、钩、格、抵之法,点画生动不苟”,当时的碑碣、对联、匾额,很多都是他题写的。

一个人口不多的姓氏,祖孙三代都在郡志中留名有传,真是难能可贵。

景泰七年(1456年),琼山人邝兰考中举人,被授任安徽歙县教谕。同榜的还有琼山人、海瑞的祖父海宽(福建松溪知县)等,共十人。

那一年,博养邝氏的始祖邝颐尚未入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