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追不上;即使追上了,又害怕弄丢了似的。”

【注释】

(1)《皇疏》引缪协曰:“学自外来,非夫内足,恒不懈惰乃得其用。如不及者,已及也。犹恐失者,未失也。言能恐失之,则不失。如不及,则能及也。”

(2)许谦《读四书丛说》:“为学者昼夜勤力不息,如追一物,唯恐不及。既用功如此,尚恐失之。盖人生有期,白日不再,既生为人,全不见些小道理便死了,只是枉了一世。所以古人为学,不分毫放过。”

【解读】

《周易》所谓“及时”之义,或与本章主旨相通。《乾文言》在解释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时说:“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项安世释之曰:“进退上下,不敢自必,相时而动,所谓‘自试也’。大抵上下之交,皆危疑之地,故三厉而四犹疑之。”(《周易玩辞》)程子则说:“君子之顺时,犹影之随形,可离非道也。”(《程氏易传》)盖九四以阳刚居柔位,乃上下之际,当勇往直前以求上进也;然当“危疑之地”,故在外人看来,有“上下无常”“进退无恒”之象,但如此做绝非“为邪”,亦非“离群”,而是“不敢自必,相时而动”之举,都是合道的。其实这也就是乾卦《大象》所谓“自强不息”之精神也:其九三“终日乾乾”谈的是这种精神,其九四“或跃在渊”谈的也是这种精神;如果说整部《周易》以及《论语》谈的都是这种精神,应该也不算太离谱。李光地《周易折中》曾引王通云:“《易》之忧患,业业焉,孜孜焉。其畏天悯人,思及时而动乎!”即此意也。很显然,本章孔子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者,体现的正是这种“及时而动”的儒者精神。#阅读海淀#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论语智慧解读第七章25节(论语易读817)(1)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