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背诵的古诗(孩子背诵的这首古诗)(1)

提醒:孩子背诵的这首古诗,不少译文都有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少年儿童背诵的古诗(孩子背诵的这首古诗)(2)

这首脍炙人口的《惠崇春江晚景》中,描述春天的诗句,每到春季都会浮现在我们脑海中。说起此诗,不由想起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惠崇和苏轼是好朋友,两人志同道合,都能诗善画,常常在一起交流切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惠崇,看到惠崇正在作画,苏轼站在背后观看,惠崇寥寥数笔就在宣纸上画出了,竹子,桃花,芦苇,蒌蒿,和几只鸭子。“妙!真是好画。”苏轼称赞,惠崇发现苏轼站在身后,便谦虚的邀请苏轼为画题诗。苏轼略加思索,提笔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一副好画,一首好诗便诞生了。

关于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有注解是: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春江。

少年儿童背诵的古诗(孩子背诵的这首古诗)(3)

这个解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孩子对这句诗的准确理解。

质疑的理由有三点,一是河豚在我们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始终生活在淡水河流中,不存在从大海洄游到淡水里。二是,河豚在古代可能是一种江鲜,诗中表达的“河豚欲上”也有可能是新鲜的河豚鱼春季最初上市,进入寻常百姓的餐饮之中。三是,海水中的河豚即便是洄游,也只能是江海交界处近水地带,苏轼诗中所指的地方,海中豚鱼是不是能洄游到此地,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因此,“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诗应该理解为,或者翻译为:现在正是河豚将要出现的时候。

作者:天声人语

少年儿童背诵的古诗(孩子背诵的这首古诗)(4)

06照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