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宋丹丹路过建外SOHO,回家后忍不住发微博问:“长安街南边那么好的位置你盖了那么一大片难看极了的廉价楼,把北京的景色毁得够呛你后悔吗今天?求你了,不带这样的!”

当时她发的微博引起了网上的大讨论。有家报纸采访了几个专家,其中有个专家是这样说的:

“用'漂亮'一词衡量建筑与城市风貌是浅薄和危险的,城市建筑应该追求能够延续到未来的“美”,这种美一定是凝聚了当地持续的自然、人文历史性格和对未来社会心理的理性判断,并与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和当时技术水平相结合,建筑是这些因素能够实现的具体表现形式。”

这段话你看懂了吗?我反正没太看懂。别人说:“这组建筑为什么这么难看?”他回答:“建筑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不是那么简单能说清的……”跟没说一样。这些设计专家,一个个油滑得很,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再说一大堆理论,既不得罪人又凸显了自己的专业性。

就算是复杂的专业问题,核心也是简单的。漂亮就是漂亮,不漂亮就是不漂亮。老百姓就要求好用、好看、方便、舒适,这些要求过分么?

话说回来,不管专家怎么说,建外SOHO就是难看,看着就是很廉价,不适合放在CBD。

北京建外soho的房子为什么便宜(北京建外SOHO的建筑到底为什么不好看)(1)

建外SOHO白不呲咧的,不像廉价楼像什么?

我在建外SOHO上过班。这组建筑不光难看还难用。空间低矮狭小,内部流线乱,电梯超级慢,基本没什么优点。

看看建外SOHO的功能分布图,有很多70年产权的公寓,这些公寓介乎于办公和住宅之间。在北京这种横平竖直为主,讲究住宅南北朝向的城市,莫名其妙大部分建筑扭转几十度,没有意义。这样机械化的总平,拿到大学里的设计课上是肯定会被老师批的。

北京建外soho的房子为什么便宜(北京建外SOHO的建筑到底为什么不好看)(2)

建外SOHO功能布局平面图

北京建外soho的房子为什么便宜(北京建外SOHO的建筑到底为什么不好看)(3)

内部空间低矮狭小

同样是方格子立面,建外SOHO北边的银泰中心看着就好很多。银泰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精品酒店、豪华公寓、商业旗舰店等,定位符合CBD地区的档次需求,形态上也考虑了地标性,特别是建筑顶部进行了处理。开发商和设计师上不上心,谁都能看出来。

北京建外soho的房子为什么便宜(北京建外SOHO的建筑到底为什么不好看)(4)

由北向南看银泰中心,银泰中心后边是建外SOHO

建外SOHO刚建成的时候,潘石屹说:“我想需要五年的时间吧,我相信到时候就有人接受它了。引领时尚就是要走得比别人快,慢了就没有意思了。” 现在过去十六年了,看看大家的评价改变了吗?

那么到底建外SOHO为什么那么难看呢?我们来简单研究一下。

建外SOHO的主设计师是个日本人,叫山本理显,是个纯现代派大师。他介绍设计理念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建外SOHO在居住概念上强调了“小”,街道的尺度小,广场小;在设计上突出了‘无中心、多层次、混合就是活力’的理念,使其商业街呈现出更丰富、更亲切的空间情态。”

他还说:“建外SOHO的灵感来自一个名叫休达的摩洛哥城市。我的做法就是把建外SOHO做成开放的,把一条条街穿插到建筑中去,打破了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封闭概念。”

我查了一下, 休达(Ceuta),也称休达自治市,是西班牙属地。小城市(面积18.5平方公里),三面临海,是西班牙在北非地区的优良港口。下图中黄色的部分就是休达:

北京建外soho的房子为什么便宜(北京建外SOHO的建筑到底为什么不好看)(5)

休达地图

休达的街景是这样的:

北京建外soho的房子为什么便宜(北京建外SOHO的建筑到底为什么不好看)(6)

看了半天,不论是从城市形态、环境、风貌哪个方面看,休达这个地方和北京CBD都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休达这样的街景,在国外随处可见。不明白日本大师的思路。

不过有的时候,开发商找大师不是为了设计品质,而是为了名气。找著名建筑师站台是开发商常玩的手法。开发商先通过策划和算账,确定各部分功能多少面积,怎么划分,产品采用什么形式等问题,然后写出设计任务书,设计师在任务书框架下提出设计理念。所以归根到底,开发商想卖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核心。

我们看看建外SOHO卖的是什么产品。

SOHO中国的前身叫北京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1995年注册,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SOHO现代城,位置就在国贸桥东边不远的地方。见下图:

北京建外soho的房子为什么便宜(北京建外SOHO的建筑到底为什么不好看)(7)

SOHO现代城离国贸桥不远

SOHO现代城主要面向租不起甲级写字楼的成长型企业,为他们提供办公兼居住的产品,物美价廉,所以项目很成功。该项目在1999和2000年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房地产单体项目的销售冠军。

红石实业的第二个项目是博鳌蓝色海岸,产品主要是别墅。这个项目由于产品与博鳌亚洲论坛带来的会场经济不太匹配,所以不太成功。

第三个项目是长城脚下的公社,这个项目位于北京水关长城附近。潘石屹找来12位亚洲著名建筑师进行设计,产品仍旧是别墅。这个项目名气很大,曾经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5年“中国的十大新建筑奇迹”之一。

第四个就是建外SOHO。潘石屹延续了之前特定产品 著名建筑师模式。当时对于SOHO中国的总体策略,潘石屹曾经说过:“机构整栋购买的数量相对较少,更多具备购买力的客户仍是中小型客户。”“从公司的股本金回报来看,物业销售比物业出租要高得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更高。”

建外SOHO执行了这个策略,拿到好的地块,复制SOHO现代城的产品定位和成功经验,针对初创型企业,做出好卖的灵活的产品,尽快销售物业回笼资金,是项目的目的。在这个前提下,设计品质和建筑外观就未必那么重要了。

山本里显对于建外SOHO建筑空间设计的描述也印证了这一点:“办公空间布局开阔,可分可合,适于进行灵活的空间分割组合,以满足不同公司对于办公环境的个性化需求,为办公格局带来更多的选择”。你如果了解建筑行业就知道,对于建筑师,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精益求精的,简单又来钱快的活很多人都愿意干。

不过我认为SOHO这种产品不太适合CBD核心区。来国贸片区的,一般是实力强劲的大企业,为了凸显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不惜财力在CBD设立办公室。SOHO适合成长型的,对办公的地段和品质要求都不高的企业。建外SOHO在CBD这么核心的地块,开发这类产品,自然有点尴尬。

建外SOHO后来的租金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2005年,建外SOHO写字楼的租金仅为12-14美金/平米/月,而当时国贸地区写字楼租金能达到40多美元/平米/月。据说当时很多买建外SOHO的人都被套住了。

但是这个项目销售是很成功的,在2003年由新浪网与北京房地产交易所联合推出的2002年北京房地产十大热销楼盘排行榜上,建外SOHO以2002年总销售额24.13亿的佳绩名列榜首。此次评出的十大楼盘销售额占北京市全部楼盘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而建外SOHO的销售额占这十大楼盘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

所以说,建外SOHO做得那么难看,是因为人家只考虑了怎么好卖,根本就没想给你做好看了。

开发商是商人,他们要做的就是把利润最大化,这本来无可厚非,什么好卖做什么。可问题在于这是国贸片区,北京的CBD,国贸一期是中国第一个城市综合体。在城市核心地区做设计,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在里边,就应该考虑城市历史、文脉、建筑品质、形象、功能定位、未来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这就应该由政府牵头,开发商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新加坡的CBD,每一栋楼都经过规划局详细控制,整体建筑群组的效果就还不错,能形成地标。

北京建外soho的房子为什么便宜(北京建外SOHO的建筑到底为什么不好看)(8)

新加坡CBD建筑群组

在中国极速发展的时期,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考虑得没那么细致。而且北京头些年几乎没有对城市设计的控制,对CBD的整体形象也什么明确想法,这才让一些奇怪的项目找到了机会。

现在中国进入了精细发展的阶段,也更注重规划的品质。特别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文脉的保护,城市形象的打造等方面,都越来越重视。希望之后在北京的重点地区,像建外SOHO这类设计品质不高的项目,不要再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