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其十四部小说中描写了很多和尚的形象,有些是修行严谨的高僧大德,有些是为非作歹的假和尚。在金庸小说中,还有一位和尚,他不守戒律,喝酒吃肉还生了一个女儿,却被他师父认为有慧根,这个人便是《笑傲江湖》中的不戒和尚。
不戒本是一个杀猪的屠户,因为爱上了一位美貌的尼姑,所以出家做了和尚:
不戒继续道:“那时候我是个杀猪屠夫,爱上了她妈妈,她妈妈睬也不睬我,我无计可施,只好去做和尚。当时我心里想,尼姑和尚是一家人,尼姑不爱屠夫,多半会爱和尚。”(《笑傲江湖》三联版第十二章)不戒的这个想法简直是脑洞大开,令人喷饭。
不戒做了和尚之后,才发现和尚不能娶妻生子,大为后悔,想要还俗。不料他师父说他有慧根,是真正的佛门弟子,不许他还俗。
为何不戒和尚的师父不许他还俗,还说他有慧根呢?这要从不戒和尚的法号——“不戒”说起,这个法号别有深意。
大家都知道,佛教中有很多戒律。最基本的是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只要是皈依佛教,都要守这五戒。皈依佛教后,如果还想出家做僧人,就要守更多的戒律,和尚受的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尼姑受的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戒,可谓种类繁多。
然而不戒的师父却给他起了“不戒”这个法号。不戒和尚确实也对得起这个法号,清规戒律一概不守,喝酒吃荤、杀人偷钱,什么事都干。他还终于追到了那美貌尼姑,生下了仪琳。
为何不戒不守戒律,还被师父认为是有慧根之人呢?因为守不守戒律,那是外在的形式,真正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因为佛教的核心原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教说“四大皆空”、“诸法无我”,戒律也是空的。如果执着于戒律,而忘了佛教最根本的精神,那是舍本逐末,没有慧根。
如果严守戒律,却不做好事,贪婪恶毒,这样的和尚绝不是真正的和尚,只是魔子魔孙。相反,就算不守戒律,但是却普度众生,与人为善,这样的和尚也算是有慧根的好和尚,而不戒就是这样的和尚。
比如,淫贼田伯光到处祸害良家妇女,正派人士却都袖手旁观,不肯出面。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号称君子剑,也不愿出手对付这淫贼,直到田伯光在长安城中犯了案,岳不群认为他是挑衅自己,才出马追捕此人。
而不戒和尚却直接打听到田伯光在何处犯案,手到擒来将其抓住。后来不戒和尚还给田伯光做了手术,让他以后都没办法行男女之事,没办法祸害女性了。
其实只要弄清楚不戒和尚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型,就知道为何他师父说他有慧根了。不戒和尚的原型是传统文学中一位有名的大英雄——花和尚鲁智深。
不戒和尚与鲁智深有诸多相似之处:
两人都不守戒律,喝酒吃肉、杀人放火啥都干,只是鲁智深不近女色,不戒和尚却娶了老婆。
两个人都性格粗鲁,却又武功高强。
不戒和尚曾躲在富家小姐的闺房之中等待田伯光到来,田伯光摸黑进入房间,伸手往床上一摸,摸到一个光头,被不戒和尚擒住。鲁智深曾躲在刘小姐闺房之中等待周通到来,周通摸黑进入房间,伸手一摸,摸到鲁智深的肚皮,被鲁智深擒住,胖揍一顿。
不戒和尚这个形象,简直是照着鲁智深来写的,所以央视拍《笑傲江湖》之时,找了曾饰演鲁智深的臧金生来饰演不戒和尚。
智深虽然不守清规戒律,但是一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一副菩萨心肠。所以五台山文殊院的长老说他日后必成正果:
长老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后来在杭州六和寺中坐化,果然修成正果。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还有一位和尚,他整天喝酒吃肉,不守戒律,却又扶危济困,普度众生。这个人就是济公。
在小说中,济公疯疯癫癫,却神通广大,被人称为活佛。
佛教发展到后来,越来越衰败了,佛教戒律也越来越松弛。居士我不否认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真正的僧人持戒严谨,修行勇猛。但也有很多僧人开始公然喝酒吃肉,不知修行。还有的僧人虽然仍持戒律,但也是借佛教敛财,完全不符合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精神。其实直到现在,依然有这样的情况存在。
所以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讽刺佛教和僧人的文学作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百姓们喜欢济公的故事,济公虽然喝酒吃肉,不守戒律,但是却普度众生,菩萨心肠,是一位真正的高僧。这样的故事,岂不正是对那些假僧人的讽刺吗?中国百姓因此很喜欢这种喝酒吃肉的高僧形象,而不戒和尚正是这种形象在现代武侠小说中的延续。
喜欢金庸作品的朋友们,欢迎加入我的圈子“金庸迷之家”。
本圈子是属于各位金庸迷,包括:金庸小说读者、金庸电视剧观众。大家在此可自由讨论,梦露居士也会在这里分享自己的见解与心得。
在这里,你可以认识各位同好,把酒言欢,谈论江湖之事,何其快哉。
在这里,你可以分享自己看金庸小说、金庸电视剧时的感悟。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梦露居士对金庸小说的分析,对金庸人物的品评,以及梦露居士续写的金庸武侠前后传。
购买圈子,可以获得专栏“金庸武侠前后传” “梦露居士品评金庸人物”,单独购买共需43.3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