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下层工作,享上等荣誉,大丈夫当如是也迄今昭忠栖魂,菩提賁骨,数千里齐来瞻仰,英名永不朽,功业直追佛、耶、回为民团领袖,当自治导师,有志者事竟成矣试看桑麻遍野,花柳烟溪,百万户同庆升平,光辉垂故里,恩泽常留镇、内、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彭府祠堂?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彭府祠堂(镇平有座彭公祠)

彭府祠堂

做下层工作,享上等荣誉,大丈夫当如是也。迄今昭忠栖魂,菩提賁骨,数千里齐来瞻仰,英名永不朽,功业直追佛、耶、回!为民团领袖,当自治导师,有志者事竟成矣。试看桑麻遍野,花柳烟溪,百万户同庆升平,光辉垂故里,恩泽常留镇、内、淅。

——黄炎培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东北部杏花山上,有座千年古刹菩提寺,寺院东山洼有座彭公祠。

彭公祠乃1934年,宛西三县民众为了纪念宛西自治领袖彭禹廷,而修建的祠堂。该祠堂是一个四合院落,正面四柱框架的砖石山门蔚然耸立,上书“彭公祠”三个大字。

祠堂主房占地60平方米。青砖灰瓦砌筑的(每块砖上均刻有“彭公祠”三字)高6米、深7米、面阔11米正堂,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石墩廊柱、砖砌瓦缮,斗拱飞檐、典雅古朴。

堂内“一代完人”、“万家生佛”等巨匾高悬,冯玉祥、于右任等挽联高挂。其中彭禹廷“自跪自歌”的画像耐人寻味,示“自立、自强、自治”之意。

祠堂的左厢有房舍十余间,两层结构。右侧有廊房八间,廊壁上书写有彭公生平事迹——乱世英杰彭禹廷传略。

祠堂正房之后是彭禹廷的墓园,墓前有“彭公禹廷纪念碑”。墓园与祠堂中间为照壁,沿墓园平台边青砖砌筑、形似西式屏墙的围墙通长27米;祠堂前利用回音原理,砌有石阶台壁。双手相击,回音响亮,宛如蛙鸣,清晰可闻;祠堂东南面山腰上,建有六棱形汉白玉质地“彭公禹廷纪念塔”,与墓园和祠堂遥相呼应。

通体观之,山门、祠堂、墓碑、墓冢,随山势梯次上延,其间苍松翠柏掩映,祥静幽雅,虽不算壮观,却是名流望者安卧的极佳胜地。

彭公名锡田,字禹廷(新四军著名将领彭雪枫之族叔)。1893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1899年就读于本村彭子善先生(彭雪枫伯父)的私塾学堂,1908年就读开封知新中学,1909年被保送开封优级师范。1911年参加河南革命军总司令张仲端策划的起义,因事泄密只身逃至襄阳,被鄂北革命军司令季雨林派回镇平,联系王天纵会攻南阳。

南北议和后,复入开封优级师范读书。1913年发动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考入北京汇文大学,后因家贫辍学。民国6年(1917年)肄业后,任省立五中(今南阳一中前身)英语教师。1919年任河南省印刷局副局长、南阳丝厘局局长等。1921年11月,被西北军师长张之江,举荐给西北革命军首领冯玉祥将军,历任西北革命军旅部书记官兼军部法官、西北革命军军法科科长兼哈尔宾禁烟督办、察哈尔督统署秘书长、西北边防督办公署秘书长等。

1927年6月,随北伐军由西北进入河南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高等执法官。同年8月,因母病危返乡。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任命其为豫南第二行政区区长,先后率部在南阳,南召、唐河、邓县等奋力剿匪。1930年开始在南阳西部,倡导并开展地方自治。

因其对蒋政权激烈的不合作态度,致使其深为仇视。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按照蒋介石的指使,派人收买彭禹廷的卫士杨天顺等三人,于1933年3月25日夜,将其活活勒死(逃跑到南召的杨天顺被抓回镇平,愤怒的民众将其凌迟处死)彭禹廷被害时,年仅41岁。

彭禹廷遇害后,灵柩停在镇平县城两个月。每天日夜香火缭绕,哭声震天,宛属十三县及全国各地民众,前往致丧者达千余人。至5月10日,各界召开追悼大会举行隆重公祭。当地民众及全国各地社会名流、文人学者等,前往致祭者甚多。孙科送挽联“继国父遗教,为自制先驱”,李宗仁送挽联“功在乡邻”,冯玉祥将军送“杀身成仁,做万家生佛;舍生取义,为一代完人”的挽联,并作一首长诗以志纪念。还有黄炎培(长联见文首)、于右任、李济深等等要人,纷纷送挽联或赋诗以致哀,所送挽联达千副之多。

一位刚过不惑之年的人,缘何在其死后引起如此轰动,并自发建立祠堂、称之为“公”?其中自有令人赞扬和敬佩的事迹与人格所在:

办实事,抛弃高官厚禄。1927年8月,彭禹廷回镇平为母守孝。当时,在北洋军阀逐步向国民党转移中央政权的过程中,大规模的派系战争和各种地方割据势力冲突不断,地方政权只有随波逐流。官吏更换频繁、朝令夕改,官府已成酒囊饭袋。远离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和省城开封的宛西“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成了河南全省匪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面对境内土匪猖獗、民无宁日的惨状,正在为母守墓的彭禹廷,应乡邻哭请,抛弃高官,戴孝出任镇平县南区区长。

地方久乱思治,加上他的机智果敢,很快就建立了一支30多人枪的民团,并着手训练,剿匪安民。仅镇平侯集一战就击败17杆悍匪1000多人,并击毙督战的大匪首。接着,彭下令附近乡村调查零星土匪,和流氓无赖等出入无常的人。定出十户联结,调查户口,清查匪踪。零星匪徒走投无路,自动交出枪支。

在剿匪中,彭禹廷常跟部下讲:“土匪都是乌合之众,只要我们有组织,有训练,一可当十,十可当百。”并总结出“击尾不击头,击饱不击饿(土匪行动时,前面的都是不要命的悍匪,最好不要与其硬碰,设法拦腰攻击,先打战斗力差的土匪,容易将其击溃;轻装的土匪都似下山的饿狼,很难对付,而抢掠过后,人人无心恋战,就能轻松打败他们,夺下钱财和‘肉票’)”的策略。

靠着这些特殊的策略,彭禹廷的民团在镇平无往不利。一年时间,境内土匪基本肃清,境外土匪也不敢到镇平作案。镇平剿匪完成后,他还应南阳区内外县之邀,到南阳、唐河、邓县等地剿匪。

1928年8月,石友三部驻防南阳,委任彭为民团旅长。此时,任国民党政府禁烟委员会主席的张之江,从南京连续来电,请其前往任职。但彭禹廷认为国家的基础在乡村,乡村不治,国基难固,决心以改造乡村为已任。于是复电坚辞,只以公民的身份做地方事业。

1929年7月,彭禹廷在西北军时的旧相识韩复榘,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韩想让彭出任豫南民团总指挥,但他深感解决农村问题不能只靠剿匪,必须有治本的方法。于是回绝了韩的任命,只提出了办河南村治学院的请求。

经半年筹备后,河南村治学院在辉县百泉成立,彭禹廷出任院长。1930年2月,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数百名学生进入河南村治学院,有声有色地教学开始了。

但不久中原大战骤起,背叛了冯玉祥的韩复榘不愿与冯作战,向蒋请调山东。梁漱溟、梁仲华带着村治学院人马,随韩转移到山东邹平,开展乡村建设。而彭禹廷到辉县办学后,镇平匪患又起。邓县土匪上万人攻破镇平县城,烧杀抢掠,绑票上万。地方父老函电交催,求其再回镇平。于是,彭禹廷再次返回家乡。

救民众,大搞地方自治。(说到宛西自治,人们大多会想到别廷芳。其实,宛西自治的首倡者实为彭禹廷。别廷芳是在彭禹廷遇害后,才接管宛西自治的。)彭禹廷回到镇平后,了解到匪患已经发展为上万的大匪帮,一县民团之力已不能剿除。于是,他审时度势谋求盟友,首倡宛西联防。

1930年9月底,内乡(含今西峡县)的别廷芳、邓县的宁洗古、淅川的陈重华等,南阳各县民团首脑与彭禹廷,齐集内乡杨集举行联防会议。会上彭介绍了他“自卫、自治、自富”的乡村建设主张,提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村无讼,家家有余”的自治目标,得到众人的认同。于是,会议决定成立自治指导委员会,由彭禹廷任主任。同时成立宛西民团指挥部,由别廷芳任司令。

彭禹廷结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治理论,即“缩小的三民主义”-----“自卫、自治、自富”的“三自主义”。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力图通过地方自治,以自卫、自治、自富为手段来拯救农村,拯救中国,最终实现大的三民主义。

他将自己的一张坐像,和一张跪像合成为一张照片,起名“彭禹廷求彭禹廷”。向民众宣扬“非自救万无幸存之理,第一是自救,第二是救国。”等万事靠自己的观念。

同时,他在镇平大力开展乡村建设。首先,他组织民众开展植树造林、改良农作物种子和牲畜品种,提倡家庭副业,整修公路等活动,使镇平经济很快有了起色。1931年冬,镇平在宛西各县率先开始修路。先后修筑公路11条,共计125公里,大大方便了内外交通。

他成立丝绸委员会,制定标准,严格检验(镇平历史上以盛产丝绸闻名,但由于匪患和商人贪图小利等,丝绸质量低劣,自己砸了牌子没了销路),使镇平丝绸又打开了销路,带动了丝绸业的复苏。

他大力兴办学校,狠抓童教(1933年与1927年相比,镇平学校数目增加了10倍,就学儿童增加了20倍);他组织开展全民扫盲,大抓八德训育。他赋于村校教师行政监督权,普及民众德化教育。他破除陋俗,整顿世风,工学相济,使人人有事做;他倡导自治委员会建设平民(免费)医院、养济院、救济院、及农民借贷所、义仓等,建立自治银行、兵工厂、平民工场、机械研造所,及手工业合作社,并开展电讯建设,提倡远途贸易。

他还仿瑞士兵役制,建立全民皆兵的武装力量。借剿匪军训实战,保卫自治果实。在自治中,彭禹廷不但不靠县官,连军队也不靠,对国民党县政府采取了公然对抗的态度。他们成立的自治委员会总揽全县行政权力,成立息讼会替代了县政府的司法权,并选举出自己的村长、乡镇长、区长等管理地方,使国民党县政府形同虚设。

期间,1930年秋,南阳第五中学11名学生(共产党员),因闹学潮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彭利用其与杨虎城在西北军的故旧之谊,专程到南阳(当时杨虎城率新编十四师驻守南阳)找到杨虎城,申明共产党的大义,将即将被处以极刑11名学生全部救出;1930年10月,在邓县自治领头人宁洗古(黄埔军校四期毕业,中共党员),被当时南阳守备司令姚丹逢,所委派的镇平县长阚葆贞杀害后。彭不惜与姚丹逢闹翻,毅然设计砍下了阚葆贞的脑袋,到宁洗古坟前祭奠;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某部由湖北进入宛西。国民党豫鄂陕督办刘镇华,电令彭率队截击。而他不仅命令民团避而不击,而且积极收留掉队的红军伤员。

干事业,廉洁奉公身先之。彭禹廷父母下世后,一家20多口全靠他的二哥延祖一人苦撑。因此,彭禹廷对其二哥特别尊重。

一次,邻村王姓之子,因被人告发通匪而被捕。当时有明文规定,凡通匪、窝匪者一经逮捕一律枪决。这使姓王一家非常惊慌,即向彭延祖诉说冤枉,说明并非通匪,请其向彭禹廷说情。

彭延祖在彭禹廷路过本村时,假装无意,随口说了邻村王姓之子,通匪并无任何真凭实据。应当认真了解一下,不要轻率地枪决。于是,彭禹廷即着人对此事进行了认真调查。在确定那孩说不上通匪之后,即命令释放其回了家。

姓王的对彭延祖的说情感激不尽,便送去了一个果子盒(点心盒)。没过几天,外边传出闲话,说延祖受了人家的鸦片、向彭禹廷说情,该王姓的儿子才免一死。

这话传到彭禹廷的耳朵里,不禁气愤万分。本来他是不常回家的,一听此事,立即回到家中,见着他二哥劈头就问:“你受了王家的礼了?”

他二哥不在意地指着桌上的果子盒说:“那不,就这个果子盒。”彭禹廷一时怒火满腔,难以自遏,抬手打了他二哥一个耳光,回身出门而去。

他二嫂生气地走过来:“一个果子盒,搁着发这么大的火!”抬手将果子盒摔在地下。盒子被摔烂了,二两鸦片露了出来。他二哥这才知道原委,并当即把那果子盒退还给了姓王的;

1933年3月,彭禹廷创办宛西乡村师范学校,并被公推为校长。他把宛西乡师看作是河南村治学院的延续,是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完成自治目标的重大举措。

他在学校时每天给学生讲课,课余与学生一起劳作,打水、磨面、清扫厕所,“率皆以身先之”。吃饭的时候,教师都吃白面馍,只有彭禹廷吃掺了高粱面的花卷馍。有教师询问时,他先是掩饰,后坦诚地说:“我从镇平来天宁寺(宛西乡师所在地),一路见大多数老百姓连黑窝窝也没有。我自己不耕耘,吃花卷已经是过分了。能在路上看见百姓都吃麦子面馍的时候,我姓彭的再吃也不晚”;

彭禹延担任地方自治领导人后,日夜忙于军政事务,他的女儿彭修维,在女子师范上学的衣食供应,全由其二伯父延祖负担。

1933年深秋,修维见学校不少同学穿胶底布鞋,就给她二伯说也想买一双。她二伯看家中没钱,又不敢直接说给彭禹廷,便瞅机会对彭禹廷的谭副官说:“年轻人都爱穿,希望老五(彭禹廷)能给几个钱,给修维买一双胶底鞋。”

当时,彭禹廷正在内乡宛西乡村师范担任校长。每月必定在校十天,处理校务。一天早上,谭副官把彭延祖的话销给了彭禹廷。彭禹廷深思多时,脱下自己穿了多年的布鞋换了双草鞋。并写了一封信,让谭副官捎给了维修。

信中写道:别人家的孩子,有父母的朝夕抚育。可是你母亲远在省城,我又忙于地方事务,苦无闲暇对你进行照料,这是做父母的不是之处。在学习上你要和成绩好的同学比,在穿戴上你要和条件差的比。处处要俭省节约,不要增加你二伯父的负担。听你谭叔说,你想买双胶底布鞋穿,我以为还是不买为好。今送去我所穿的鞋子一双,此鞋是你三娘前年给我做的,鞋底已掌过三次。我穿着这双鞋打过崔二旦、王太,打过魏国柱、马西有。到过方城、赊旗、唐河、泌阳及宛西各县,行程不下数千里,千补万纳,不计其数。我从不嫌弃它破烂,总感到我还有许许多多要做的事还没做好……

镇平有座杏花山,山上有座菩提寺,寺旁有座彭公祠,祠里安卧着人们敬爱的一代英贤彭禹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