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杭州,像得了前列腺炎,淅淅沥沥个不停,让人陡生糟蹋了这个春天之憾。但站在北山的半山腰,却发现西湖更加妩媚和隐绰,无疑印证了这样一句俗语,日西湖不如夜西湖,晴西湖不如雨西湖。

这无疑是杭州最佳的观赏西湖的平台之一。找到葛岭路5号,推开两扇虚掩的斑斓铁门,盘桓拾阶,雨意青苔,在100来级之字形石梯的尽头,便是两幢黄色外墙,有着明朗线条的欧式小楼。楼内钢窗蜡地,透着岁月雕琢的民国痕迹。而小楼的前面,相对平坦,种着香樟,以及两棵巨大的广玉兰。

分析西湖和西子有哪些相似之处(欲把西湖比西子)(1)

静逸别墅现状。(王千马摄)

如果是在晴天,屋主吴晓波一定喜欢在香樟树的下面,烹茶待客。然后看阳光走过那一百来岁的枝干,撒花般地铺在你的脚杆下,然后慢慢地爬上你的腰。这时一定有温和的山风吹来,掠过你的发梢,再绕过你面前的那些郁郁葱葱,顺便吹皱那一湖春水。

事实上,就在你的眼皮底下,那条一侧贴着里西湖,一侧紧靠着北山的北山路,正铺陈而过,就像话痨,不分阴晴圆缺,都是人声鼎沸。但在这里,却一如小楼的名字:静逸别墅,安静异常。一百来米的距离,就将这个世界分成了两重天。

分析西湖和西子有哪些相似之处(欲把西湖比西子)(2)

北山路,东交环城西路,西接灵隐路。最精华的部分,应属于断桥至西泠桥一截。其位于里西湖一侧,紧靠北山。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些时候,小楼的西厢房一定是热闹的。尤其是在这雨天,大家喜欢缩在这间屋子里,围桌开会。喜欢背对着门的漂亮女性,应该是晓波的爱人。晓波在或不在的时候,会议都是由她主持。而在桌子的一头,总会有人站在空旷处侃侃而谈,纵论中国的经济大势,激荡这个时代的商业文明。

这样的场景对这座别墅来说,也不会太陌生。如果回到几十年前,这里一定也有不少“党国要人“、”商界领袖”进进出出。就像现在的年轻人,追寻着晓波兄的足迹,而这些“党国要人“、”商界领袖”,也为这里的屋主而来。和晓波老师相似,那个时候的他也差不多五十多岁。而且都有着一颗为国为乡的心。只不过,晓波老师勇猛精进在当下,相反,他现在已经被挂在了墙上,静默地感受时代在面前川流不息。

他不是别人,正是老蒋的把兄弟,也是民国时期两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张静江。

“静逸别墅”中的一“静”,便是指他。

1

如果没有算错的话,静逸别墅应该起建于1930年代初期,距今已不算短。但在北山这段宏大叙事的历史面前,它只能算是一个过客。

在它之前,此地已经潮起潮落多时。北山的山脚下,也就是北山路的一侧,正是今天杭州知名的景点——西湖。但是当年的西湖还不叫西湖,只是名字有时叫“钱塘湖”的泻湖。

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北山东段景区),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随着人们不断加固防潮大堤,加上泥沙的日积月累,最终将西湖和钱塘江彻底分割开来。

靠山近水,这也让北山与杭州的老和山,成为西湖一带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存最早的遗存,应该为秦始皇缆船石。

父老相传,秦始皇去绍兴拜谒大禹陵,横渡钱塘江时为风浪所阻,故泊舟此处。后来水落“石出”,本来在江滨的缆船石渐渐成了山景。

可以说,这块石头是杭州的“镇城之宝”,也是“杭州城历史文化之祖”,它见证了西湖由大海而湖泊,杭州城沧海桑田的几千年历史。

也正是在这秦始皇缆船石处,当时定都杭州的五代吴越国(907-978年)开始兴建相严院和兜率寺。自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寺于杭州创建之后,杭州的香火开始兴旺。到了唐亡之后的五代十国,更是如此。尽管周边一片战火纷飞,但由钱镠所建的吴越国,不起哄、不乱搞,笃信佛教,以"信佛顺天"为信条,竟让杭州“苟全性命于江湖”,变成了信佛的世外桃源。从兜率寺的创建可以看出,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正不断适应中国文化,大肚弥勒佛无疑正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

相比而言,相严院更为世俗文人所知。它有十三间楼,“楼上贮三寸佛一尊,”所以又称十三间楼石佛院,简称“十三间”。“东坡守杭日,每治事于此。”也就是说,苏东坡在杭州担任领导期间,常常在此处理事务。其亦有文《杭州端午·南歌子》曾写:“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到了北宋宣和六年(1124),有名为思净的僧人又盯上了这块缆船石,并以其为基础,“镌石建弥勒佛半身像,上覆穹殿,寺遂名大石佛院。后世俗称大佛寺。” 因为大佛只有头和两肩,显得佛头特别大,所以杭州人俗称为“大佛头”。南宋时,民间将兜率寺、大石佛院、十三间楼统称为“大佛寺”。

除了这些寺庙,在今天的北山路一带,其实还找到很多寺庙的遗存。有始建于唐元和二年(807年)的凤林寺,因其主持高僧圆修禅师喜在寺院的松树上居住,与喜鹊为邻,“物我都忘,羽族驯狎,由兹不下近四十秋。”所以又叫喜鹊寺,只可惜此寺今已不存,其址已成香格里拉饭店(也就是杭州饭店)。

此外,还有招贤寺、智果寺,以及所建山坡“质若玛瑙”,而有个浪漫名字的玛瑙寺。继之,位于宝石山上,形状尖尖的保俶[chù]塔开建……

分析西湖和西子有哪些相似之处(欲把西湖比西子)(3)

旧时的大佛寺。可以看出,今天的宝石山临湖一带,为寺塔所据。

这些寺塔的存在,让北山和西湖对岸拥有净慈寺的南山,形成了杭州最为知名的两个寺庙群。与此同时,串连了诸多寺塔的北山路,也成了东南佛国的一条主要佛教廊道。加上岳飞改葬栖霞岭,更加导致这一带寺院祠墓比肩而立。

不幸的是,世事变迁,经年战火,尤其是1861年太平军入杭,曾于北山一带发生过激烈战斗,导致绝大部分建筑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大佛寺也因此香火衰微,僧人渐散。但它依旧住进了一代代房客。1921年,张闻天曾在寺里的客舍隐居多日,伏案苦读《共产党宣言》,翻译马列著作。

而日后成为厦门大学校长的王亚南,也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因工作无着落而流寓杭州,借住大佛寺。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后来成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的郭大力。

正是两人的志同道合, 让《资本论》三大卷首次被全部翻译出来,这也成为马克思经济学说在中国系统传播的里程碑。

这些革命志士的到来,悄然之间改变了北山的气质。但是真正让它,以及那条北山路得到重塑,却是来自商业的力量。

2

进入20世纪之后的杭州,有点让人大失所望。尽管有白居易、苏轼作为代言人,但已然徒有“天堂”之名。

城里电灯、自来水、公共卫生设备等条件极差;市区街道都是石板小巷;民房破旧简陋,臭气难闻,而西湖的四周,同样没有像样的马路,以及像样的建筑。

即使是北山路,也还是无名小径,1912年,李叔同初到杭州时写:“除春秋两季香会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清,只有一条行走踩踏出来的泥土小道罢了。”

也正是在这一年7月,杭州开始拆除从涌金门到钱塘门的沿湖城墙,将西湖从此与杭州城连在了一起。

但不管如何,位于西湖的核心区域,还是让北山及北山路成为一帮人眼中的“重要资源”。他们就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化而逐渐崛起的商人。清末新政,以及连年对外赔款造成的财政压力,让政府对他们开始青睐有加。作为上海最早连锁企业,“何锦丰洋广杂货号”老板何宝林也因此有实力在此地陆续建成中、西式楼房三幢,是为何庄。

接下来落地此处的还有刘锦藻,他于1903年在宝石山南面山脚开建坚匏[páo]别墅。别墅背依保俶塔,面朝西湖,东邻北宋大佛头,西接宝石山造像。这是一座中式庄园别墅。俗称小莲庄,又称小刘庄。

当年俞平伯在《坚匏别墅的碧桃与枫叶》一文中形容这里“山桃妖娆,杏花娇怯,海棠柔媚,樱花韶秀,千叶桃禣丽”。它无疑是二三十年代杭州名人别墅中的典范。也是中国别墅开发史上第一个与工业化、中西合璧等词联系在一起的别墅。

分析西湖和西子有哪些相似之处(欲把西湖比西子)(4)

从今日残存的痕迹,还能看出别墅当年的风光。其因刘锦藻晚年号”坚匏庵“而得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坚匏别墅曾是国民党要员、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布雷的官邸。

1907年,邢鼎丞在此又修建了抱青别墅。和刘锦藻一样,他们都是湖州南浔丝商之后。当年的南浔,虽为水乡,却是中国丝业最为古老的产地之一。经营丝绸,让此地资本雄厚,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代表。其中,刘锦藻的父亲刘镛为“象首”,邢鼎丞的爷爷邢赓新则为“牛首”。邢赓新号抱青,邢鼎丞以抱青命名,大概是存纪念之意。

也就在1909年,来自镇海的商人董锡赓(又叫董宸辅)发现这里不仅山清水秀,而且因为保护良好,还有山林小兽,所以吸引了不少富豪和洋人前来打猎,他便与何宝林之子何积藩合股在何庄开设宾馆,接待这些客户。1913年设计完成英文名为“THENEWHOTEL”、中文名为“新新旅馆”的店牌。

只是,当时的新新饭店,还是一座并不起眼的二层小旅馆,但是天天跟大人物打交道,让他们也沾染上了高人一等的陋习。

直到后来,一位来自南浔口音的年轻人在这里受到了白眼冷遇,让他一赌气,就在新新饭店旁边盖起了一座三层三开间,具有古罗马科斯林风格的建筑。

他将其取名为“孤云草舍”。叫“孤云”,是因为建筑比较高,又与西湖中孤山所对,而孤山上有“孤山一片云" 五字石刻;之所以又叫“草舍”,大概是为了气气身边的邻居,让你不待见我,我就是盖一座草舍,也比你豪华。

年轻人叫刘梯青(1876-1950),尽管来自乡下,但有个大名鼎鼎的爹,刘镛,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哥哥,刘锦藻。可以说,做生意不能小瞧任何人,不然一不小心就得罪了某位大神。

但不管如何,这种赌气,让北山街有了第一座西式大高楼。更有意思的是,这样的故事,还在北山路重新演绎了一遍。

1916年,早年留法,我国早期著名戏剧家及法国文学专家宋春舫(1892-1938年)与德商礼和洋行买办朱鉴堂的女儿朱伦华在西子湖边度蜜月,当他们正在西湖边的旅馆中卿卿我我时,酝酿的感情不时被警察粗暴的敲门声打断。

这样的查房一夜进行了五次,让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性趣全无。宋春舫一怒之下,放出狠话:要在西湖建造一栋自家的别墅,不许任何人来打扰!

于是,北山路上很快就冒出了两栋淡黄色的西洋别墅,前面临湖那栋属于朱伦华兄弟朱润生的,故叫“润庐”;后面那栋坐落在半山腰,依山面湖,举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主人命名为“春庐”,对外合称“春润庐”。

随着北山的商业开发,杭州也在1920年至1922年,开始拓宽沿湖马路。西湖被填小了,湖旁的泥土小道变宽了,从此,北山路开始有了街的模样。不过,那个时候的北山路不叫北山路,就叫“里西湖”。

此时的新新饭店,人气更是旺盛。到1921年,董锡庚在孤云草舍的东面建起了一座五层的大洋楼(1922年建成)。

“虽然,在建筑设计、建筑用料上,五层的新新旅馆都不及三层的孤云草舍,但是,精明的董锡庚却从房屋的高度和体量上成功地压住了对方。新新旅馆的五层新建筑,好像是一堵既高又长的围墙挡住了孤云草舍,使得从湖滨、钱塘门过来的人首先看到的只能是新新旅馆。”(《民国杭州历史建筑》)

分析西湖和西子有哪些相似之处(欲把西湖比西子)(5)

当年的新新饭店图景。还可以看出北山还处于待开发状态。

日后,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来杭游览西湖时,便居住于此。胡适背着发妻江冬秀与曹诚英相会,也曾在此。

只是,此时的刘梯青有点意兴阑珊,因为他的精力不在杭州,这些年来一直在上海经营房地产,他的孤云草舍也一直空在那里,未曾打理。和他一样,宋春舫也不经常在西湖边度假,所以他将房间一度委托中国著名生物专家,随蔡元培南下出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的谭熙鸿代管,“如有双方都认识的好友,来杭州旅游住宿遇困难时,亦可帮助招待。”这对谁而言都何乐而不为。

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来自商业家族的鼎力,甚至有些任性的表现,让北山及北山路逐渐实现“升级换代”,由以前的香火旺盛地,变成了“高档景区”。

不过,实现这“升级换代”中最重要一跃的,还有待张静江的到来。

此文为吾球商业地理《前有古人张静江,今见来者吴晓波》第一章,欲知西湖故事,请继续关注本号《前有古人张静江,今见来者吴晓波》第二章:《为什么说不去北山路,就没有到过杭州的西湖》(或标题为《民国时期的浙江“省长”,张静江是改变杭州最大的一位》)。


采写 | 王千马(中国企业研究者,中国商业地理写作第一人。出版有小说《媒体这个圈》、《无所适从的荷尔蒙》,主编有《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近年来相继推出《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海派再起》、《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玩美:红星美凯龙30年独家商业智慧》以及《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等作品。)

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 大腰精

制作 | 粉红女佩奇


文章在头条号首发,并将在微信公号、齐鲁壹点号等平台后续推出,敬请关注,并转发、评论。如需和作者探讨,请加作者个人wqian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