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文与道之字是两个概念道之文包括图形之文、符号之文,这是文理系统图形符号之道属于数理化,同时也是图形符号文字象形会意、形声表义的基础道之字包括汉字、字詞、词語,这是語文系统邏輯是思维的规律,逻辑是思维的规则与方法,是所有学术思想的基础道之文与道之字的逻辑形成语言,语言的邏輯形成思想本文所讲的道理非常道,名亦非常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讲了什么道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讲了什么道理
道之文与道之字是两个概念。道之文包括图形之文、符号之文,这是文理系统。图形符号之道属于数理化,同时也是图形符号文字象形会意、形声表义的基础。道之字包括汉字、字詞、词語,这是語文系统。邏輯是思维的规律,逻辑是思维的规则与方法,是所有学术思想的基础。道之文与道之字的逻辑形成语言,语言的邏輯形成思想。本文所讲的道理非常道,名亦非常名。
《说文解字序》曰:“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笔画依类象形成图形之文,笔划依类抽象形成符号之文,其后形声相益成图符文字,所以笔划逻辑根符源义是文字生成逻辑本原义。
《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道之文可表示道之字。名可名,道之字的名可以名万物。
道可道,道这个图形符號可以表示道这个文字,这是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指道这个文字的性质。《易经》曰:“一陰一陽之谓道”,这是道这个概念的性质。道可道,指道姓道,道之字是道这个文字、道这个词、道这个词语的名,这几个概念各是一回事,这不是通常所说的道理,所以非常道。今古学者基本上都是以词语的概念来读道德经,这就是常道。
名可名,道之字的名可以指万物的名。文字花不是自然花,而是自然花的名字,这是自然花得名。道之字的名可以名万物,《左传》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形,有类”,这是指道之字的名有五种:以关系名称为名之信,以定義概念为名之義,以表象特征为名之象,以形式名称为名之形,以类型名称为名之类。比如姓名属于名之信,名字属于名之类,父母给孩子取名字属于名之类,学术界给万物取名字也属于名之类,名词属于名之象,性质名义属于名之信,语法逻辑定义概念内涵所产生的名义属于名之義,学术界定概念外延所产生的类型名称属于名之类。道德、道理、道义属于道这个名词的词义组。道的字典释义是道这个词的意思,并不是字义,因为这些释义并没有反映这个字是怎么产生的。道的概念名义属于以德命为義,也就是定義,思想定義、学术定義。比如“方法”这个词语是道这个词的释义。“一陰一陽之谓道”是道的定義。道的名读道德名,道得名读道德名。德者,得也,这是同音通假字的方式。这些都不是通常所说的名字,所以非常名。
笔画一道无字名,是谓无名思想天地之始。黑字黄纸,天地玄黄。舌灿莲花,语言化生万物在天成象。笔下生花,文字化生万物在地成形。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有名万物之母。语言学、名学的语法逻辑定义给万物命名字、取名字、定名称,这就是万物之母也。父母给孩子取名字,万物的名字是人类取的,是人类用文字写出来的,用语言说出来的,这是人类创造的思想天地,万物是思想天地的语言与文字,所以万物之母就是语言与文字的逻辑,思想的逻辑,也就是道之文与道之字的逻辑。
常,规律也。欲,性也。常无欲以观其眇,说明眇不是渺,眇可观其微则指文字的基本单位笔划,笔画图画有寓意,笔划图形有涵义,笔划符號都有定义,笔划不存在无意义的符號,少一笔划就是错字,多一笔划是别字,错字补笔划就能改正,所以这一笔划的意义不可小觑。
小篆徼,循也,循其道也,可循其章法也。故常无欲以观笔法之眇,见微知著。常有欲以观其徼,依循其道理方法也,文字逻辑、语法逻辑皆有章法循例。善于观察总结规律,方能格物致知,突破创新。
笔划与笔画此两者同图而异名,实际上概念是有区别的。笔画产生图画、字画、图文、图表、图形、图像、图案等多种类型,图属文理工,画属于艺术,图点线条段曲直弯绕变化多样,笔划横竖撇捺点折提弯钩九种基本笔划。
文字与汉字此两者同图而异名,两者概念也不一样,识读方法也不同。汉字属于汉文字,属于字,也属于文字之字,文字的概念比汉字宽泛,词组属于词的词义组。
一字多音多义也同出而异名,同一个字因读音不同而有不同的意思,汉字与文字的概念与此也是同样的道理。文字象形会意,形声表义。汉字笔划阴阳,笔画涵义,根符源义,读音标义。汉语拼音表意,聚辞衍义,语法定義。不懂这些基本概念,读思想史也是枉然。
常无欲以观笔划逻辑之微妙,“同”这个文字的前三笔划与后三笔划是一样的,之三笔划、玄五笔划,“之玄”这两个文字前三笔划是一样的,所以同谓之玄。玄之又玄,指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邏輯法。
《释名》:玄,天也。象形文字天,笔划抽象指事,第一笔画阴阳合一,指天。第二笔画也是阴阳合一,指地。第三笔划撇表示阴一,第四笔划捺表示阳一。人,阴阳者也,这就是笔画人的笔划逻辑根符源义。
象形文字“天”指天地人事物之道,这包括三重概念:第一重概念是天地人之道,代表道德观、道理观、道义观三观,这是三大系统。人是指自己和人类,所以自己有三观,人类社会也有三观。就文字学逻辑而言,“道之义”是指字义、词义,“道之德”是指词语的概念名义,“道之理”指识读逻辑、组词造句逻辑。就语言逻辑而言,命题与类型名称属于“道之德”,逻辑关系属于“道之理”,概念名义与字义词义属于“道之义”。儒家说的仁属于道德观,义属于道义观,礼属于道理观。主意属于个人道理观,主義是个人道義观,主义属于个人道德观、大众道义观。文字逻辑学的道之德、道之理、道之义、道之律、道之法、道之意、道之義。语言逻辑学的道德、道理、道义。思想逻辑学的道德观、道理观、道义观。这三大领域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不可以混淆。文字逻辑、语言逻辑、阴阳逻辑、数理逻辑、思想逻辑是玄門玄学五大基本逻辑。求知大道,必须天行健道玄元,才能登天梯。
第二重概念是指天地人之道。天代表思想天地、地代表自然天地,人代表社会天地,这是三大体系,与三大系统的概念不一样,也就是观自己、观自然、观自在。观自己所在的社会思想天地指导自己的思想认识,观自己所在的自然天地指导自己的认知,观自己所在的社会天地指导自己的言行。天地君亲师,天就是指思想天、社会天、自然天、自己天、玄之天这五方天地,社会天下,自然天空,精神世界天,物质世界天,意识形态天,天的概念不一样。
地有神州大地、自然土地、思想天地、五行地、指事地之义的概念各不一样,今古学者旁征博引混淆概念,没有考察区分这本书讲的概念是不是那本经的意思。君之仁就是道德观,亲之义就是道义观,师之礼就是道理观。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实际上就是思想天地的道德观、道义观、道理观,每个人都有这三观,对仁义礼智诚信孝勇毅这九个字都有自己的理解,只是人们没有归纳而己。儒家学者所阐述的观点也只是他个人对这九个字的理解。孝是指孝文德之昭,修道德之彰。孝子孝廉之孝与孝子贤孙之孝不是一回事,民之孝属于惪,是德的繁体字,但是字义不同,孝子孝廉之孝属于德。温良恭俭让属于五惪,惪的根符直有六横,冂内有三横,指天地人,这是自己的三观,属于第一重概念。上横下横指外面的天地,指第二重概念,这就是文字的笔划逻辑根符源义。重,種也,就是现在的文字“种”,这是通假字转注词的用法。
第三重概念是天地人事物之道。这个天地是社会天地,人事物则属于社会天地这个体系。自然天地是指物质世界,不存在事,只论物,考察天上的物、地上的物、地下的物。社会天地分类考察事物之道理,物物之物理,人事之关系,主要是按照一阴一阳之逻辑关系,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及无关的人事物按五行八卦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比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际关系群分五类,自己的家庭成员关系、单位同事关系、家族亲戚关系、社会朋友关系、陌生人关系。物以类聚,界定概念的门类范围、类属范畴,确定概念的性质、类型、特征、功能、方法、用途等内涵名义,这是归纳事物现象、总结事物规律与本质的方法。
《易经》曰:“大哉乾元,萬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萬物资生,乃顺承天”,这两个“天”就是象形文字“天”。比如大哉乾元,長大成人之乾,认知万物之始的辩证逻辑思维乃统自己的思想天。“乃顺承天”可以是指自己孝文德,修道德形成的思想认识乃顺承民族社会天地、人类思想天地、自然天地、语言与文字天地之德,也就是修身养性之道。
玄,既表示天之事神秘神妙,又表示自己的思想天地,人们的思想天地。玄,读悬,近义词旋,漩。比如大脑回路就是玄过去玄过来的弦,这个弦也不对,是武器乐器之弦,所以大脑这个玄其实本来就是玄。所以玄学实际上就是思想学,逻辑学。玄之邏輯門又称人門,指的是人们的思想学与逻辑学,这是以语言学与文字学、数理学为基础的学术体系。要学习語言与文字,才读得懂四书五经思想史与历史,否则就理解不了玄学的真正涵义。
舌灿莲花,话生万物在天成象,笔下生花,画生万物在地成形,就是造分天地,化生万物。同音通假字本来就是文字妙用,也是众妙之门。道得名是道的名,《礼经》曰:“德者,得也”,动词得读德,助词的也读德。道德经是道的经,道理经也是道的经。读道的经,读《道德经》,有道理。读道的经,念道理经,是《道德经》的众妙之門。
道这个字是道这个文字的名称,道这个字是道这个词的名字,也就是词名。道理、道路、道德属于道这个词的词组,也就是词义组。方法、规则、途径属于道这个词的释义,实际上属于词意。人们看到“道”这个词的时候,能够联想到“道”的词义组或词意属,这是人们的认知法想象能力、辯証法选言邏輯、認識法会意邏輯。道是指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属于道这个词语的概念常识。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属于道的概念认识。因此字的名、字义、词名、词性、词义、词意、词语概念的涵义各不相同。
語言表达逻辑直接产生命题,每句话都可以作为命题来理解。命题并不只是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类型,其实前因后果、由因及果之顺,由果及因之逆、承前启后的因命题、果命题、判断命题,定义命题、推理命题都属于命题的形式。概念的逻辑关系构成命题,比如“道可道”,两个道的概念构成逻辑关系,这就是道的命题,也就是道德命题得道理有道义。“非常道”属于判断命题有道理得道义。
命题的功能包括判断、描述、定义、界定。命题定义概念的内涵、界定概念的外延。确定概念的内涵名义就是定义,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包括性质、特征、功能、方法、类型等内涵以及范围、范畴等外延。界定概念的外延就是命名称、取名字、划类属,也就是排字辈,明确归属关系。
《易经》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继之者谓善,成之者谓性。”
道也,天地人事物之道也。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之大也。《道家大论》:“大羅生玄元始三气“,一陰一陽之邏輯产生思想天地精元始气,实际上就是人类的辩证邏輯思維产生思想天地之精气神,也就是道德天尊之道德观、元始天尊之道理观、靈宝天尊之道義观。三大天尊属于精神世界,这与物质世界、意识形态不是一回事,有精气神者自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无精气神者则不知。修身养性筑基炼气炼神之法无需多言,学习语言与文字是基础。
大象人形,指人类。大哉乾元。大,乾元之卦也,笔画一横阴阳合一,笔划一撇一捺一阴一阳,所以大道至简,文以载道。維,羅与邏的根符也,所以羅是指邏輯。玄,天也。元,天地之原也。气,精气神也。
思維的规律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邏輯关系。思想的邏輯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之知,生而不有,认而知之、学而思之、教而习之,道法自然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門,这也是玄門这个名词的出处,这是指思维逻辑与辩证逻辑思维的道義之門。门这个图标象形会意旋转西北乾位那个点就能连通整条线路,只要有办法旋转就能开门,不费力,也不费劲。門这个图形象形会意为阴阳之門,右边画辅助线象阴,右边省略部分象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阴阳之門又称道义之門。門这个图形象形会意需要用力推开,要按规矩来打开上面三横所表示的三道门,也就是要讲道德、讲道理、讲道义。
一陰一陽之谓道,天地之道也,万物之奥也。繼之者謂善,成之者謂性,仁者見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帝颛顼乃命重黎伐世界树,指的是语言术。断天梯,指的是文字梯。南正重司天以属神,掌的是语言与曆法。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掌的是文字与歷法。
一陰一陽之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转化,这仅是一陰一陽之谓道的辮证逻辑关系之一也。一的概念包括笔划一、笔画一、符号一、字根一、文字一、部首一、词语一。 词语“一”有多个词性、多个词义,比如数量一、第一、某一、之一、唯一、一切、单数一、奇数一、复数一、质数一,比如复数一表示某一类。数量一仅是一的词义之一而尔,所以一陰一陽这两个一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数量一。
一为数量词,则表示“一陰、一陽”两种概念。一为名词,则表示“一、陰、一、陽、之”五种概念。比如“一”无属性可以表示O或数量词一,“一”有属性则可以表示陰陽之外的任意一种概念,比如“陰陽”这个复合性概念,一可以是陰陽合一,这是陰、陽之外的第三个概念。“之”这个词可以表示构成之、辅成之、配成之、合成之、相成之、集成之、形成之、组成之、生成之,这些都属于邏輯門。
《老子•丙》曰:“太一生水,水反哺太一,是以成天,天反哺太一,是以成地。天地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自然。”“太一生水”这句话在“是以成天地”之先,说明太一先天而存在,先天太侌太昜合为太一。“是以成阴阳“这句话在“是以成天地”之后,所以阴阳后天而存在。后天阴阳是自然天地之道的属性,先天侌昜是先天太一的本原属性。天地之道本身有一陰一陽,这是天地之道的属性。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代表着自然天地、思想天地、社会天地之间的关系。太一之道一侌一昜,天地之道一陰一陽,自然之道一阴一阳。精神世界天,物质世界地,思想天地人,社会人事物,道德法理义,这是人的五大认知领域,把这五方天地的基本概念搞清楚了则健道玄元。
一陰一陽辅成之逻辑包括老陰辅少阴,老陽辅少阳等概念。一陰一陽配成之逻辑包括二陰配一陽,一陰配二陽等概念。组成之逻辑分组包括上陽下陰、上陰下陽等概念。相成之逻辑包括陰陽相交、陰陽相会、陰陽相合等概念。这些概念的逻辑关系构成玄之邏輯門,这就是玄之又玄的内涵。
世界并不完全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而是多元一体化发展的,一分为二的逻辑关系仅是辩证逻辑之一。《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以此类推演绎逻辑,并没得其他意思。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逻辑产生思想就是道生一。学习思想史产生思想道德观念与文化知识理念,就是一生二。思想道德观念与文化知识理念产生道德观、道理观、道义观,就是二生三。思想三观产生万物,这就是三生万物,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之礼也,崇天法地之礼也,孝文德之礼也。人法地之义成民之行也,地法天之经成地之义也,天法道之理成天之理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自然也。天之经是指思想天地,地之义是指自然天地,民之行是社会天地,道之理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逻辑,道法自然是指人的认知。虽然人非生而知之,但是人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与生俱有,生来就知道吃奶,看得见物象物形、听得见声音、闻得见气味、吃得出味道、感觉到痛苦、摸得着东西,这就是人的认知能力与感知能力。人闭不上眼睛,闭不了六识,所以人的认知没得法。道法自然就是没得法,道法自然的办法是得道的德,这是道德,所以人们要讲道德。学习辩证法,辩证论方法。人之知,生而不有,所以率性之谓道包括自然认而知之,主动学而知之,被动教而知之。修道之谓教包括孝文德之昭,修道德之彰,教你長尓性,人的尔性就是你的性,礼的性,理的性,是以成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