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看来,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垠的。宇宙之间万物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但这种差异不是绝对的。出于人类自身种种局限,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得出相对不同的观点来。如果突破这种局限站在更高的“道”的角度去审视万物之间是没有差别的。

庄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1)

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因此在“道”看来,万物之间是没有贵贱之分别的。之所以有了贵贱的观念,是因为“以俗观物”导致的。俗话说“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衡量万物万物的标准。正因为有了这种“主观上的标准”,才有了“大之为大”,“小之为小”。

究其根本,万物之间是没有差异的。天地人万物,有着相同的根源。因此“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于我为一”。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物质”,物质具有不生不灭的特征,不能被消除,也不能被创造。物质在能量的作用之下,物质是运动的。其外在的形态、内在的结构发生的改变,并不影响其作为物质的本质。也就是说在现代宇宙学的框架之下,是存在“万物齐于一”的基本思想的。

庄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2)

那么“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庄子说:“有情有信”,这在《道德经》中是有记载的:“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关于“情”和“精”的分歧,在《帛书老子》中写作“请”,训为“情”,这是文本传播中的分歧。在“天地不仁,大道无形”的共识之下,这这个字似乎缺乏合理的解释。不过“信”字表示其“可征,可证”,说的是“道”的规律性,有迹可循,可以验证。

道的存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庄子说:“在太极之先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不为深”,六极说的是“东南西北上下”是现有的空间,太极是存在于现有空间之上的高纬度。总体上还是属于空间的范畴,道即在太极之上,又在六合之下,是超越空间的存在。庄子说:“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在天地未开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虽然存在时间很长了,但是并不古老,是超越时间的存在。

庄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3)

在天地生成之后,道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无所不在”。基于这种认知,庄子提出“闻道”、“体道”、“守道”的具体方法,分别是“以明”、“见独”、“坐忘”。以明是要消除偏见,破除局限性,不以是为是,不以非为非,就是著名的《齐物论》中的“齐是非”。见独是要消除时间上的局限性,“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是超越时间概念的认知。而“坐忘”,是破除主观上偏见,即所谓的:“堕肢体,罢聪明,离形去知”。学问的本质是要知道一不是二,是区别要有区别心的,牛不是羊,羊不是马,进而研究他们的相同和不同,庄子认为学问越高的人距离大道越遥远。

庄子哲学:宇宙观和认识论

极简史:《庄子》的来龙去脉

极简史:《道德经》的来龙去脉

转载请注明出自【头条号:极简国学】

插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先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