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向:香港乐坛50张粤语概念专辑

香港乐坛向来不缺出彩的粤语概念专辑。

所谓“概念专辑”,它无非是建立在一个明确的强主题概念之下,专辑中的所有歌曲都以此为核心,词、曲、编、制作、演唱等都共同为这一概念服务。单独看一首歌可能还不足够让人惊叹,但放在一整张专辑中,却也显示出概念专辑的优势,立体,生动,版图化,重整体性。好的概念专辑,也可以为歌手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过去几十年的香港,歌手团队和唱片公司,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曾各自寻找出路,企图通过一张张概念鲜明、主题明确的作品去承载歌手的艺术人格,以一张ALBUM的容量去收纳歌手/团队 共同沟通出的某个创意想法。

在概念专辑的适用场景中,许多歌曲的流行度可能都非歌手作品排名前列的Hit songs,但这样的音乐却有着存在的必要。它们不偏向市场和一部分大众审美,转而追求的是艺术和音乐的突破。这样的概念专辑,不管是放在歌手整个生涯中,还是用它来作为广东歌的代表案例,都有现实意义。自然,对于乐评人乃至更多资深乐迷而言,常常也会给出这类概念专辑相当不错的评分。

以下精选了50张概念专辑,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最近来自2022年,当然香港乐坛也远不止这些优秀的概念专辑。在四十年的时间,香港歌手们,用艺术、概念和音乐,用抽象和形象、微观与宏观,情感与生活,共同组成了广东歌概念专辑的音乐群像。

罗文《卉》(1981年)

Tat Ming Pair《石头记》(1987年)

林忆莲《都市触觉》系列三部曲(1988年-1990年)

刘美君《赤 裸感觉》(1990年)

林忆莲《梦了、疯了、倦了》(1991年)

林忆莲《野花》(1991年)

王菲《Di-Dar》(1995年)

张国荣《红》(1997年)

卢巧音《色放》(2000年)

卢巧音《Muse》(2000年)

莫文蔚《一朵金花》(2001年)

陈奕迅《Shall We Dance? Shall We Talk?》(2001年)

梅艳芳《With》(2002年)

郑秀文《Becoming Sammi》(2002年)

Shine《电影男孩》(2002年)

杨千嬅《Make Up》(2003年)

梁汉文《10号》(2003年)

卢巧音《花言巧语》(2003年)

古巨基《游戏-基》(2003年)

古巨基《大雄》(2004年)

HOCC《梁祝下世传奇》(2005年)

卢巧音《天演论》(2005年)

梁咏琪《Look》(2005)

王菀之《诗情画意》(2006年)

许志安《In The Name Of...》(2006年)

梁汉文《The Story of June》(2006年)

古巨基《Human 我生》(2006年)

Anthony Wong《若水》(2006年)

陈辉阳《12金钗众生花》(2007年)

麦浚龙《Chapel Of Dawn》(2007年)

HOCC《Ten Days in the Madhouse》(2008年)

张敬轩《Urban Emotions》(2008年)

Swing《武当》(2009年)

麦浚龙《天生地梦》(2009年)

古巨基《You Talkin To Me?》(2009年)

古巨基《时代》(2010年)

麦浚龙《无念》(2011年)

杨千嬅《火鸟》(2012年)

古巨基《告别我的恋人们》(2012年)

C AllStar《Cantopopsibility》(2013年)

陈奕迅《The Key》(2013年)

C AllStar《生于斯》(2015年)

麦浚龙《Addendum》(2015年)

麦浚龙《Evil Is a Point of View》(2016年)

陈奕迅eason and the duo band《L.O.V.E.》(2018年)

麦浚龙&谢安琪 《The Album》(2018年)

RubberBand 《i》(2020年)

泳儿《Dark light of the soul》(2022年)

香港乐坛发展史完整版(香港乐坛50张粤语概念专辑)(1)

香港乐坛发展史完整版(香港乐坛50张粤语概念专辑)(2)

香港乐坛发展史完整版(香港乐坛50张粤语概念专辑)(3)

香港乐坛发展史完整版(香港乐坛50张粤语概念专辑)(4)

香港乐坛发展史完整版(香港乐坛50张粤语概念专辑)(5)

香港乐坛发展史完整版(香港乐坛50张粤语概念专辑)(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