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读书的最好时期(漫长的告别我终于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读了12遍)(1)

一直喜欢看一些有争议的书。

都说这本书是作者最受争议的书,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最开始是因为看到这是本推理小说,然后还因为村上春树的极力推荐,他甚至读了十几遍,还亲自翻译成日文推荐给日本读者。

它就是《漫长的告别》。

村上春树读书的最好时期(漫长的告别我终于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读了12遍)(2)

《漫长的告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村上春树

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还在上大学,说实话没看懂,甚至感觉被骗了。

我以为和别的推理小说一样,惊艳的诡计、严密的逻辑、层层严密的推理以及帅气的主人公,结果我错了。

村上春树读书的最好时期(漫长的告别我终于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读了12遍)(3)

一个神秘温文尔雅的酒鬼。一个桀骜不驯的硬汉式的侦探。

村上春树读书的最好时期(漫长的告别我终于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读了12遍)(4)

一个酒馆,一场偶遇,一个承诺。

一场执着 ,一次坚守。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村上春树读书的最好时期(漫长的告别我终于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读了12遍)(5)

作者雷蒙德·钱德勒。

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用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开创性地将“硬汉派”风格植入文学传统,革新了美国小说的面貌。

“钱德勒式”文风,被后世无数作家争相模仿;马洛则成为硬汉鼻祖,此后所有硬汉形象身上都有马洛的影子。

《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无可争议的代表作,也是他至为得意的作品,斩获1955年爱伦·坡奖。

他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语言。文笔的洗练、简洁、精准,被称之为教科书级别。

读者在选择书,其实作者写的书籍也在选择读者。

村上春树读书的最好时期(漫长的告别我终于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读了12遍)(6)

我一直认为读书和写书都是互相选择的。

这也是为什么,可能许多人说这书很好,自己一看结果感觉读不进去,看不懂。

而有些自己觉得不错的书,别人却感觉无趣。

比如我刚读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刺激的、烧脑的,结果让我失望了。

等许多年后,我再一次读书,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事情不可回头,无法挽回。

但是读书这件事情例外,因为总有好书在那里慢慢地等你长大,等你成熟,等你读懂它。

《漫长的告别》这个书名一看,还以为是一个温情的故事,然后内容却是让人大吃一惊。

村上春树读书的最好时期(漫长的告别我终于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读了12遍)(7)

主要内容:

故事并不复杂,一个神秘优雅的酒鬼莱诺克斯和一个孤独不羁的侦探马洛在一个酒吧相遇了。

一杯酒,一个承诺,一场男人之间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

之后莱诺克斯“误杀”妻子,找马洛帮忙。

在莱诺克斯留下告白书自杀后,给马洛邮寄了一张印有麦迪逊头像的大钞。

之后一系列的人物,慢慢出现,或刻意或偶然。这一切需要马洛去穿过迷雾透视真相。

最后,一切喧闹都结束了。死的死,离得离。

最后,马洛和整容后的莱诺克斯见面了,好似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到底是优雅酒鬼一开始就在引导,还是马洛在收到支票后就认清了一切。

告别无声,此后再无见面。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这句书里的话被广泛传播,开始我不懂,至于现在懂没懂我也不清楚。

两个人都彼此非常熟悉,莱诺克斯在人生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想到了马洛。

马洛用自己的孤独和坚持追查真相,经历无数本不该承受的困苦,最后真相大白。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一声再见,一生再也不见。

村上春树读书的最好时期(漫长的告别我终于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读了12遍)(8)

特里,你打动过我。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挥一挥手,这里那里某个清静的酒吧里一起清清静静地喝几杯酒。好似时光一去不复返。回头见,阿米哥(amigo)。我不跟你道别。我已经跟你道过别了,那时这么做还有意义。那时它意味着沉痛、孤寂、不可追回。

--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我们这一生,要和许多人道别,这个避不开,逃不掉。

许多人总是觉得道别是悲伤的、无奈的。

可是读完本书你才能体会到能相互道别的人,至少还是能继续的人。

也许马洛在最后的时候之所以不选择道别,就是因为彼此不再是当初的彼此了。

有时候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说不清有什么问题。

就是有一天突然觉得对一个人的热情或者那颗热情的心突然就消失了。

就是突然不想见面了,不想再有交集了。

对于这场不说再见的离别有的仅仅是遗憾,没有后悔。

《漫长的告别》以推理故事的形式,写尽了人世间。

遇到困境或者迷惑的时候,就读一读这本书。

我明白原来书名和内容是契合的,并不是我当初以为的那样。

愿你的人生中总有道别的时候,因为有道别才意味着有相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