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区比较优势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以往学者们对于比较优势的分析理解,区域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是要素禀赋层面,二是发展环境层面。以地区的比较优势内涵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多元性、可比性及实用性,从要素禀赋及发展环境两个层面构建比较优势的三级评判指标体系。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包括了劳动力、资本与能源这三种生产要素,也是可以助推生产过程中实现成本最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经济的最基础是劳动力(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三个方面比较各地区优势经济现状如何)(1)

生产要素的数量能够决定相应要素的价格水平,例如劳动力要素越充足,在市场上的价格就相对低廉,较多运用这一生产要素的产业或企业将获取这一要素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是分析各个地区比较优势的基础,属于相对来说传统的、静态的比较优势理论;

发展环境的比较优势是指帮助经济主体能够顺利承接实现高效发展的优势,具体包括技术投入、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制度环境这四个方面,考虑到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性视角,更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发展环境这些条件的变化也是会对于相应的产业以及经济发展带来影响,是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

由此来分析地区的比较优势,能够更全面地衡量区域整体的发展优势条件。第一,在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方面,主要是指能源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优势。如果要素相对丰富,则在市场中价格相对来说会降低,也会减少区域相应的生产成本,对产业以及经济的发展有驱动作用。

经济的最基础是劳动力(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三个方面比较各地区优势经济现状如何)(2)

因此,要关注到地区在生产要素资源方面的数量与质量,这也是一些学者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在具体的评判方面,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三个方面对区域的要素禀赋进行评判,具体指标选择如下:

(1)针对劳动力要素,主要依据其数量与质量。18周岁至56岁之间人口数量能够显示本地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用来评判区域的劳动力数量;教育水平影响着人力资本能力的提升,衡量本地区劳动力的质量主要依据为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同时在劳动力的价格方面,考虑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劳动力价格越高则成本越高,因此其为逆向指标,计算时选择要负数进行标准化运算。

(2)针对资本要素,当期人民币存款余额是各省金融实力的体系,代表着各个区域内的金融资本数量。而固定资本存量衡量着经济体所掌握的实物资本。通过金融与实物资本结合,能够全面反映地区的资本情况。

经济的最基础是劳动力(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三个方面比较各地区优势经济现状如何)(3)

(3)针对能源要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原则,并且结合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区域内焦炭、天然气和原油的产量来衡量不可再生能源的数量,而风电与水电的产量衡量可再生能源的数量,并且将其均换算为万吨标准煤,以便单位的统一。第二,在发展环境方面。技术的动力、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制度环境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具体指标选择如下:

(1)在技术发展环境层面,按照现阶段研究中普遍采取的研究方法,以R&D投入强度、R&D人员数量两个指标衡量区域技术要素的投入力度,以此来反映各省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

(2)在基础设施方面,采取区域内铁路、公路、河运交通通航里程数来全面衡量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代表物流的发展状况,互联网普及率代表信息技术设施,人均供水量代表着生活基础设施。市场化指数作为区域业发展条件的测度。

经济的最基础是劳动力(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三个方面比较各地区优势经济现状如何)(4)

(3)在对外的环境中,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代表着外贸依存度,显示了对外开放的水平。而外资能够增强各地的优势,因此将实际利用外资来代表我国的外资使用情况。

(4)制度环境中,完善的制度能够加强本地产业的竞争优势,对于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作用。借鉴樊纲的市场化指数来衡量地区的企业发展状况,其中的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与法律制度环境能够衡量法律环境。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来衡量金融的发展环境,而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为各省的政务环境,分别代表着政府对市场干预度与政府财力支持。

(二)地区比较优势评判及结果分析

从整体来看,山东省对于黄河流域其他八省来说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在近十一年来始终位居第一。四川与河南紧随其后,且四川省在二〇一一年后的比较优势持续稳定在第二位。甘肃省在二〇一四年时超过陕西省,稳步增长。山西与内蒙古在二〇一〇-二〇一八年间差距较小,在近两年山西省位于内蒙古前列。

具体比较优势分析在下文中按照要素禀赋与发展环境具体阐述,通过将二者分别评判,对九省区的状况有更多了解,也能够帮助在后续分析中提供更多依据。对于黄河流域九省区要素禀赋的优势,与整体的比较优势相比有变化。

经济的最基础是劳动力(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三个方面比较各地区优势经济现状如何)(5)

纵向来看,四川省在近些年的要素禀赋优势位居第一位,这是由于四川省相对来说,虽然人力资源未达到山东省的丰富程度,但是在岗职工工资低,作为负向变量带动了整体的要素禀赋优势。

同时四川省的可再生能源较多,这些因素促使四川省在要素禀赋方面占据较大优势;山东省的要素禀赋优势仅次于四川,山东省的劳动力资源充足,为全国人口大省,二〇一七年常住人口破亿,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增长较快,劳动力资源不断素质提升。

金融资本与固定资本存量相对比较丰富,山东省的原油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较为充足;河南省在二〇一〇-二〇二〇年间基本处于第三的位置,金融资本增长较慢,原油与焦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产量相比四川与山东较少;陕西省的要素禀赋优势相比山西省较高,这是由于陕西省的劳动力质量较高,固定资本存量较多;

经济的最基础是劳动力(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三个方面比较各地区优势经济现状如何)(6)

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在要素禀赋优势方面水平相似,劳动力资源数量整体均不超过2000万人,内蒙古自治区与甘肃省的金融资本较少,但内蒙古的不可再生能源相比山西较为丰富,因此总分较甘肃省靠前;青海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排名较为靠后,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不充足,资本存量相对较少,但是青海省的能源相比宁夏回族自治区丰富,因此宁夏回族自治区比较优势总体来说较弱。

横向来看,四川省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增长较快,山东、河南、山西与陕西稳步增长,甘肃省在二〇一〇-二〇一七年间处于波动上涨,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与宁夏自治区要素禀赋优势提升不明显。因此四川、山东、河南、陕西这几省在发展中能够利用其相应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〇一〇-二〇二〇年间山东省的发展环境仍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这是由于山东省关注创新技术研发投入,基础设施水平不断完善,开放程度也较高,拥有海港城市,吸引较多外来游客,整体的发展环境优势明显;

经济的最基础是劳动力(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三个方面比较各地区优势经济现状如何)(7)

四川省的发展环境优势在二〇一一年后低于河南省,但也始终位于前列,这是由于河南省虽地处中原地带,近些年来也重视发展环境各方面的完善,相比于四川提升了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而陕西、甘肃与山西处于平均水平,总体来说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有向好的趋势;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与青海省位于平均水平以下,主要是深处西部内陆地区,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于山东与河南还存在一些不足,对外开放的程度还有待提升,整体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横向来看,山东省与河南省的发展环境优势也在逐渐上升,河南省由于近些年的发展战略,整体水平整体超过了四川省。

经济的最基础是劳动力(以劳动力资本能源三个方面比较各地区优势经济现状如何)(8)

陕西省与甘肃省趋于稳定增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青海省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整体来说,下游的发展环境较好,上游除了四川省其他省区发展环境水平提升较慢,中游地区在稳步地发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