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会写“捉、条”等7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如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会写“捉、条”等7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提问导入。
师:(课件出示壁虎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小动物吗?(壁虎。)壁虎喜欢待在哪里?(墙上。)你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壁虎有四条腿,脚像小手掌,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1)学习生字“壁”。
①(课件出示壁虎图和词语“壁虎”)指导学生猜测“壁”的读音。
②指名读、领读、齐读“壁”字,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墙”。
①(出示墙壁图和词语“墙壁”)指导学生猜测“墙”的读音。
②利用偏旁识记:最早的时候,墙是用泥土垒起来的,所以“墙”和“壁”都有“土”部。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猜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2.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3.全班交流反馈,在交流时,把学生猜读中的错误纠正过来。
4.提炼猜字方法,师生相互补充。
(1)(出示墙壁、蚊子、房子图)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壁、墙、蚊、房。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记字形、猜字义:蚊、咬、赶、房、转。
认识新偏旁户字头(户)和车字旁():含有户字头的字大多与门户有关,如“房、扉”;含有车字旁的字大多与车辆有关,如“轨、轮”。
(3)动作演示理解字义:拨、甩。
(4)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断、傻。
5.(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自由读。
6.用“壁、墙、咬、断、甩、赶、房、傻、转”9个字口头组词。
7.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读,看谁读得既准确又通顺。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并口头组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的间架结构,了解笔顺,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再讲解字的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捉 第九笔撇的收笔穿插到提的下方,最后一笔捺写得较舒展。
条 第二笔横短撇长,与捺对称,收笔在横中线下方。第五笔是竖钩,两点对称。
爬 “爪”字捺要舒展,“巴”小巧,紧靠“爪”字的一捺,在捺的中间偏上位置。
姐 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且”最后一横起笔穿插在左边第一笔的下方。
您 上部左右靠近,心字底呈扁势,三点各异。
草 “艹”居上半格中间,第八笔横为主笔,要舒展,末竖在竖中线上。
房 第一笔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横折在上半格居中,内部饱满,第六笔横伸出户字头,收笔在横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评议。
5.学生根据评议检查自己的书写情况,把自己觉得写得不好的字重写两遍。
6.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读读写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图文对照,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图文对照,自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边读边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都找谁借过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结果怎么样?
2.反馈指导。(图文结合,朗读课文)
(1)看课文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将下面的句子读正确。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2)看课文第二至第六幅图,朗读课文第3~7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观看插图,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几名学生逐段朗读,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字音,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他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3.借助句式整理信息,完整表达。
(黑板出示)小壁虎的尾巴被( )。他爬到( ),找( )借尾巴,但他要用尾巴( );爬到( ),找( )借尾巴,但他要用尾巴( );爬到( ),找( )借尾巴,但他要用尾巴( );最后小壁虎的尾巴( )。
4.学生看插图回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同桌交流,讲一讲故事内容。
五、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回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同桌之间自由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或学习体会,合作读一读课文。
2.只看插图,将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了解壁虎、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小壁虎捉虫吃”的游戏,巩固对生字的识记。
三人戴壁虎的头饰扮演小壁虎,教师将写有本课12个要求会认的字的卡片放在讲桌上。三人上讲台任意抽取卡片,正确读出汉字的读音后做吃虫子的动作。学生依此进行游戏。
2.教师指名接读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自己组词,同桌听写。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看图读文,边读边想:
①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尾巴被蛇咬断了。)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自己挣断的。)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被蛇吃掉。)
②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他心情怎样?(伤心、难过。)
(2)指两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过渡: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可是他向谁去借呢?谁又愿意借尾巴给他呢?
2.图文对照,学习第3~5自然段,了解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作用。
(1)重点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①学生观看插图二后自读课文,想一想:小壁虎爬到了哪里?他向谁借尾巴?他借到尾巴了吗?
②指导朗读: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了很长时间,读时语速放慢,表现出小壁虎借尾巴的艰辛。下文的“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两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③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再同桌、男女生、师生合作读。(课件出示)
小壁虎的话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读出恳求的语气,“借给我”三个字要重读。小鱼的话加上“啊、呢”这两个语气词,表明小鱼是友好拒绝小壁虎的,要读出小鱼为难的心情,“拨水”一词要重读,以表达他不借尾巴的理由和他的尾巴的作用。
④交流:小鱼的尾巴有何作用?(“拨水”,用动作演示来理解)
⑤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不行啊”。)
小结: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了:小壁虎来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小鱼要用尾巴来(拨水),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2)图文对照,自学第4、5自然段。
①学生看插图三、四后读文,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②分小组交流讨论。
③全班交流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A.指名分角色朗读。
B.做动作理解“甩”“摆”,体会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
C.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方向”:燕子的尾巴就像船的舵、飞机的尾翼,能起到平衡身体、掌握方向的作用。
D.出示句式,引导说话:
小壁虎爬到( ),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来( ),没有将尾巴借给他。
(3)根据句式,连起来说说鱼、牛、燕子这三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3.图文对照,学习第6、7自然段,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1)学生看插图五、六后读文,说说小壁虎的心情前后有何变化,找出一组反义词。(难过——高兴。)
(2)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借不到尾巴。)小壁虎又为什么高兴?(长出了一条新尾巴。)
(3)教师讲解: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叫“再生”。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如果不及时挣断尾巴,就会被蛇吃掉,因此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的作用。
(4)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和妈妈的对话。
三、串讲故事,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壁虎尾巴的变化,自主讲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进行表演,再指小组佩戴头饰上台表演,全班评议,评议指向所讲故事是否流畅,是否遗漏重要情节。
3.做个小小调查员,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样子和作用,还可以用图片或文字做记录,在班级内交流。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文又是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猜读生字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自主识字。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调动学生用多种猜读手段,交流猜读方法,分享独立识字的快乐。
2.本文第3~5自然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3自然段作为重点来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交流中了解小鱼尾巴的作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第4、5自然段,让学生尝到了自学的乐趣,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最后,我提供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让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流利地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