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红楼梦》里的贾府,那样奢靡的生活令多少人向往,古人说“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是多少人一辈子努力奋斗的目标,而贾府里面的贾政非常的喜欢附庸风雅,常常召集一些饱学之士附庸风雅品评字画,古代的许多帝王也喜欢收集字画,乾隆皇帝就是名人字画的贬值高手,可见字画是古代达官显贵们显示自己身份的一个象征,可是家中也不是什么字画都能挂的,古人有“字画三不挂”的说法。

修身养性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就成为了后世的显学,而儒家的主张是以仁为本,以“仁爱”的思想爱天下万民,这样的人应该是那种君子的形象,家里面应该字画应该是象征君子品质的“梅兰竹菊”这样修身养性的字画。

为什么挂字画一定要和人品相称(为啥古人说字画三不挂)(1)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的形象就是就是仁的体现,因此对于家庭装饰来讲,那些能象征自己仁爱的字画,当然是备受推崇的。

不仁的意思就是比较邪恶,杀伐之心过重,像下山虎和老鹰这样凸显霸气的字画则是过于霸道,与古代儒学追求的仁爱之道格格不入,因此在长久以来,那些高门大户的人家,很少将这些书画挂在家中,主要是国人相对比较内敛,如果霸气外露,迟早会受到反噬的。

为什么挂字画一定要和人品相称(为啥古人说字画三不挂)(2)

寓意颓废的

从古至今的社会,各行各业的文化都深受儒学的思想影响,而非常喜欢富贵吉祥的国人,对于怎么赚钱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古代的社会制度是士农工商,商人赚钱之后,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买卖土地,就是捐官,这些商人为了削减身上的庸俗之气,也会附庸风雅。

附庸风雅的人在家中一般会挂什么样的字画呢?无非就是天道酬勤和厚德载物一类风格的字画古人说“无商不奸”,为了摆脱这样的尴尬,他们就会用诸如此类的字画来平衡自身的气质。

为什么挂字画一定要和人品相称(为啥古人说字画三不挂)(3)

家中不能挂的就是西风萧瑟,意境颓废一类的字画,人有自己的追求很好,但是挂在家中诸如此类的字画,总给人一种荒凉萧条的感觉,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蒸蒸日上,而那种古道西风瘦马,大漠荒凉的字画,在富贵之家显得格格不入,既没有积极进取的气象,也没有努力拼搏的影子,最好不要挂。

谐音不好的

中国古代的社会是皇帝的家天下,许多皇帝有着自己的逆鳞,大多数人都听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但是古代那些文字狱,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有,清朝的文字狱层出不穷,像曾静吕留良等就深受文字狱的打击,家败人亡。

为什么挂字画一定要和人品相称(为啥古人说字画三不挂)(4)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文字狱莫过于苏轼的乌台诗案,苏轼在调任湖州的时候,上表告谢皇恩,文中写道“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有对皇帝发牢骚的嫌疑,后来御史们又翻找苏轼之前写的诗句,说他毁谤朝政,指责皇帝,应该重判,苏轼因为别人的求情被贬谪到了黄州做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

为什么挂字画一定要和人品相称(为啥古人说字画三不挂)(5)

因此古代的那些文人,在家里挂字画的时候,是不会挂这种能有谐音的字画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的家族不受到打击,《水浒传》里面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都被说成是心存反意,他一个小小的吏员,拿什么造反,可想而知,在古代的时候,谐音不好是多么的悲惨,有可能是毁家灭族的灾难。

结语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比较内敛的,比如说话就是那种有弦外之音的,因此在挂书画的时候,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蒸蒸日上的,那些能给自己和家族带来不利的书画,肯定是不能挂的;中国人除了向往美好的生活,对自己也有着深深的道德约束,因此在标榜自己的时候,一般都是用那种彰显品格的书画。

当然了,社会一直是进步的,一幅字画不能决定什么,但是大家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肯定也是有增无减的,那些寓意美好能往脸上贴金的语言,大家肯定喜欢,那些带着不好寓意的东西,大家自然厌恶,只是一种文化现象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