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今天为大家介绍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定竹马

竹马的由来

正定非遗展闹元宵(正定非遗热闹喜庆的正定竹马)(1)

正定非遗展闹元宵(正定非遗热闹喜庆的正定竹马)(2)

竹马的历史发生时期前后不一。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在清康熙年间,一个流落民间的宫廷艺人,路过正定传授给柏棠村民的。另一种说法是清咸丰年间,直隶有高腔戏班来正定柏棠一带演戏,戏中有跑竹马的场面,很有趣,为柏棠人熟记而学习演练,并由此流传下来。

表演内容

正定非遗展闹元宵(正定非遗热闹喜庆的正定竹马)(3)

竹马表演的内容是皇家行围打猎的场面,动作套路多变,少则有十几人,多则有五、六十人表演。表演时,边舞边唱。主要套路有“六合”“七星”“蝴蝶”“梅花”“椅子圈”“八卦阵”“蟠龙阵”等等。表演时,配以大鼓、响锣、大钹等响器相随其侧,演员按鼓点跑动,一边跑动一边唱念。以前是围猎、征战等内容;现在则是文明和谐、劳动致富等适应新生活的内容。

百年历史

正定非遗展闹元宵(正定非遗热闹喜庆的正定竹马)(4)

正定东柏棠的竹马,又称“跑竹马”“竹马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7年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表演热烈、欢快、喜庆。一般是一人一马,与年轻女演员相配(表示公主骑马打猎)。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柏棠竹马已演变成一种十分成熟、完整的民间花会(舞蹈)技艺。

深受喜爱的民间舞

正定非遗展闹元宵(正定非遗热闹喜庆的正定竹马)(5)

当地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十分喜爱这种民间舞。竹马的表演一般是在传统节日、喜庆大事等农闲时进行,它能陶冶情操,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多少年来,它的作用显而易见,并将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