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顾的音乐人李健访谈,是差不多七年前的事了。那是2013年,李健在网路电台“银河面对面”做客时接受的采访。仍然是那个丝毫没有做作的李健,依然是那个不说虚假客套话的李健。让我们一起看看李健老师对于音乐、生活和人生的想法吧。

采访者是陈乐融。以下是采访实录的精彩内容节选,因为内容太多,我会分几期发布。

最新李健访谈(李健访谈回忆之)(1)

陈乐融:父亲是学武的是吧?

李健:他是京剧演员。所以小的时候我跟他学了点京剧的东西。

陈乐融:包括嗓子吗?

李健:嗓子没有。

陈乐融:就学身段的部分?

李健:对,因为京剧是没有中音,没有低音,只有高音,那个童声就是很难唱的。

陈乐融:令尊是唱哪一个?

李健:武生。

陈乐融:是唱武生,所以你后来学过什么真的练家子的东西吗?

李健:没有,没有。看过很多,对,花拳绣腿。

陈乐融:那音乐的部分是什么时候,是自己启蒙的?还是?

李健:还是喜欢唱歌,然后学琴。学琴之后再学作曲呀,编曲呀。

陈乐融:都是自学吗?

李健:大学学过两年多的算是比较半专业的,像是和声啊,作品分析啊这些,古典音乐。

陈乐融:因为我看到其实你在学生的时候就曾经组过团,对不对?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团?

李健:有点像你们这个,我记得台湾有四五个人的叫“董事长”吧?有摇滚的,也有民谣的,后来趋向于民谣,因为大学生你知道,精力比较旺盛。开始还喜欢做摇滚音乐,但是后来发现还是更喜欢那种优美的东西。

陈乐融:是,我看过有个组合叫做“水木年华”?

李健:现在还有,就是我创办的,跟另两个人。我就待了一年就走了。

最新李健访谈(李健访谈回忆之)(2)

陈乐融:所以,在早期的李健跟现在有没有什么不同?

李健:就头发变短了,对,哈哈。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长大了。这种不同还是一个跟别人一样的,对,但很多东西是没变的。就是所谓的坚持啊,固执也好,或者是自己的很多底线啊,原则啊,是没变的。

陈乐融:所以现在是在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在面对,特别是《传奇》之后的李健的歌唱生涯呢?

李健:其实也没什么新的,其实我一直就这样,很难,就是我没有,内地叫火啊,成功之前我也没有自卑或者哀怨,成功以后也没有觉得有多么了不起,对,就一如既往吧。

陈乐融:一如既往,所以这跟自己从小的念书呢,还是跟自己的修为呢,还是家庭的背景有关系?

李健:你可以说都没关系,也可以说也有关系,我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我可能是比较,真正让我感到很平静或者真正一个人内心变得强大,我觉得还是大学时期。因为那个时候我对艺术的理解和对文学,对很多事情都发生了转变。因为中学那时候所接触的文艺形态都是非常单一的,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大学呢,我有幸结识了一群流浪艺术家。

陈乐融:“流浪艺术家”?

李健:也有人称之为“野生思想家”“野生艺术家”,他们是很天马行空的,非学院派的,非体制内的,但他们是有才华的,他们让你见识了艺术的多样性,或者说是见识了艺术的本源。你明白我的意思吧?比如说音乐的写法是很不一样的,比方说写祖国,你通常会写“长江”“黄河”这样的东西,但是他们会避开,比方写文字会从另一个方向去写,写一个特别小的事情来反映特别庞大的事情。油画创作也不仅是油画,还有装置,甚至是行为艺术,综合材料,那个是在学院里或者是普通民间是很难看到的,就是你也通过他们看到了真实的生活,包括从事艺术的艰难,包括那种社会的排挤。其实那个时候还是真正的成长了,对自己的生活也好,所谓未来也好,也有一个新的认知。

最新李健访谈(李健访谈回忆之)(3)

陈乐融:那时候李健其实是一个念理工科的大学生。念无线电,其实后来你还走上本行去做了一些事情。

李健:做了两年吧。工程师你知道大部分都是重复性的工作,他是很少有创造性的。倒没有那么像技工般的那么低端,但是他基本是没有研发性质的工作,基本上是维护也好,或者是一些大块的模块的组织者,就是你一个本科生,我相信基本上不会具备什么研发能力,除非你去专业的,有人培养的(地方)。

陈乐融:所以那时候面对校外的各种的艺术的刺激也好,洗礼也好,李健会觉得对未来的日子有不一样的幻想或抉择吗?

李健:幻想就在你毕业的一瞬间就被打灭了,因为你没有幻想,因为你所幻想的就是需要接下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相对稳定,相对体面。因为你是清华毕业的,人们会觉得你的工作应该比别人好。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就是你无论是清华或北大,你毕业以后终归是一个很底层的人,或者说你得从零做起。但是我又不太喜欢那种朝九晚五的工作。

(未完待续。内容转摘自公众号“传奇依然”,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