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竞争力研究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研究形成合力)(1)

从实验室到大会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高天明今年多了一个新身份:全国政协委员。角色多了、任务重了,年过花甲的他却不减热情,聊起履职计划仍然干劲十足,准备在未来五年的履职里通过更多调研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有益建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林霞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窗明几净、朴素无华,高天明在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的办公室里,除了满墙的图书资料外,就是简单的办公室桌椅沙发,正如高天明自身低调专注的形象。走进他办公室的人,总是会惊叹那幅学生为他画的手绘漫画:画中的他神采奕奕,身披红色斗篷,斗篷口袋里是实验室常见的小白鼠,而他目光所注视的就是自己手指指向的星云形状的大脑星形胶质细胞。

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在世界范围里已开展了多年,我国也在2021年正式启动实施中国脑计划。探秘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是高天明多年来所专注的领域。在多年的研究里,他深感,率先实现基础研究和产业融合发展是抢占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战略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加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发展潜力极大。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高天明认为,要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来自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前沿领域交叉学科的支撑必不可少。

他指出,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广东地区对比北京和上海仍有一定差距,粤港澳大湾区要作为整体形成合力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近几年在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中已有明显进展,已具备了推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快速发展的条件。”

高天明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拥有一支由八位院士、多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大湾区内部各城市也在相关研究领域各有优势。

而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就是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专项重点支持的科研平台。2021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南方医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建设地点位于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内。

“但目前,研究中心在性质上仍属于专项项目而非新型的研发机构。”为此,他建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政府在政策、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和持续支持,“这样我们就能够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把这个平台打造得更好,从而有利于研究中心乃至整个学科的良性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