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迎来今年第4000万名旅客,标志着杭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跃升至“4000万级”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根据统计,浙江7个机场的年旅客吞吐总量也在年内突破7000万人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还获悉了一个重磅消息,杭州地铁1号线延伸段有望明年投入使用。坐地铁能够直达萧山国际机场了。
每三年一次千万级的跨越
12月30日上午,杭州机场航站楼内一片喜气,各类电子屏都在展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9:40,乘坐长龙航空GJ8888航班到达杭州的连先生幸运地成为杭州机场本年度第4000万名旅客。
在T3航站楼举行的“跨越4000万、开启新征程”主题发布会上,杭州机场和长龙航空分别向连先生颁发了第4000万名旅客纪念证书、赠送价值6000元的易行贵宾室体验卡和国际往返机票两套。
杭州机场发展速度一直令人瞩目。自2007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后,2013年突破2000万人次, 2016年突破3000万人次,2019年突破4000万人次,平均每三年就实现一次“千万级”的跨越,实现了旅客吞吐量“三级跳”。
根据预测,全省机场的年旅客总量将在杭州突破4000万的随后突破7000万人次。作为龙头机场,杭州机场的发展速度也带动了浙江机场的发展速度。浙江省机场集团自2017年成立以来,机场资源整合效应就不断显现,去年实现了全省拥有三个千万级机场、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全国排名上升一位;今年再次迎来突破性的飞跃,7000万的年旅客量位列全国第五。
机场双跑道明年上半年
有望完成真机试飞
一个机场要开通更多航线,除了地面的保障能力还取决空中资源的多少。杭州机场第二跑道投运以来,一直采用一起一降的双跑道隔离运行模式。现在,年客运吞吐量已经超过4000万人次,已接近隔离运行模式下的容量极限,升级跑道运行模式,寻找机场发展新动能,成为杭州机场重大课题。
今年12月17日,民航华东地区局审查通过了杭州机场双跑道独立运行飞行程序,明年上半年有望完成模拟机验证和真机试飞。接下来,杭州机场将完成飞行程序设计报批。
双跑道一旦独立运行,将为杭州机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同时,航班正常性也将稳步提升。机场集团下属机场航班正常性管理意识也不断提升,今年全年,各机场放行率首次达到了77%。省内7个机场中有6个放行正常率达到了75%,其中四个小机场放行率达到85%以上,在华东地区45个机场中位列前十。
聪明的杭州机场
让出行更简单
今年以来,杭州机场落实“无纸化”便捷出行、智慧安检等九项便民措施,如推出了国内航班“便捷中转”服务,提供“门对门”中转,大幅度减少旅客提取行李及返回出发层重新办理值机手续等候时间。同时,针对中转时间不足的急客,机场还推出了“急转预约”服务,即在杭州机场中转的旅客,如果前后段航班间隔小于90分钟,可提前电话联系机场中转服务部门,提出预约服务申请,服务部门将尽最大努力为旅客提供提前打印登机牌、托运行李转机等前置服务。此外,机场还推出了“代客泊车”“智慧停车”“预约提货”等一系列便民服务。
目前,杭州机场自助服务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二维码扫码乘机率排名全国机场第一,无纸化便捷乘机得到了业内外肯定。
值得一提的还有杭州机场边检自助查验通道,全面启用后,国际旅客仅需30秒即可自助完成护照、指纹、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并顺利出入境,旅客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今后,杭州机场将进一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创新服务举措,为旅客提供“从家门到舱门”的更加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务,即定位旅客,自动获取旅客关注的航班、行李、气象、货物、柜台、登机口等信息,并依据旅客所在位置和时间节点将信息自动传递给旅客。
三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呼之欲出
刚下地铁就上飞机,刚下飞机就换高铁,这样的“零换乘”便捷出行,在浙江,将不再是梦想。浙江省机场集团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快打造以杭州、宁波、温州三大航空为核心,集公路、高铁、地铁、轨道等为一体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机场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已出炉。
其中杭州机场远期规划4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引入3条地铁线、3条高铁线,与T4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一体化建设,打造集航空、高铁、地铁、公路为一体无缝衔接、多式联运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桩基工程已基本完工,即将进入土方开挖施工阶段。地铁1号线延伸段有望明年投入使用。
宁波机场远期规划6000万人次、3条跑道。刚刚投运的宁波机场T2航站楼,已实现地铁直接接入。宁波机场将继续统筹深化空铁一体化方案研究,力争早日建成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
温州机场远期规划6000万人次、3条跑道,今年12月已获民用华东局批复。今年9月,温州机场轨道交通S1线已全线开通,温州也成为省内首个实现航空和轨道交通“零换乘”城市。为航空、高铁、轨道、快速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提供接驳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预计2022年建成投用。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燕 通讯员 朱建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