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就在半个月之前,苹果曝出了iPhone14将不生产mini版的消息。

这对手机行业来说,是一重大历史性的时刻!

意味着继三星以后,世界上最后一个坚持生产6寸以下小屏旗舰机的厂商,终于沦陷了。

沦陷的原因也很简单,苹果称iPhone 13mini上市两个月后,其销量仅占iPhone总销量的6%,实在惨。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

至于为什么13mini卖不掉,主要还是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这么小的屏幕不该卖这么贵,说白了就是性价比低。

遥想十多年前,功能机和智能机掰手腕的时代,市面上还有很多的人都拿着按键手机和滑盖手机呢。

再看看现在,那些手机真的就成怀旧的老古董了,只能去某宝买翻新机或是翻翻“海鲜市场”了。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2)

就在昨天,微博上#汽车屏幕又大又多才好么# 话题突然火了起来。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3)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话题里还浮现出一张不知道谁做的“车机天梯图”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4)

话题评论区的网友们各抒己见,有的网友认为车机屏幕当然是越大越好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车机体验好坏跟屏幕数量和大小没有关系,做“精”才是关键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5)

还有许多网友列出了自己心目中座舱做得最棒的车型。

有喜欢奔驰EQS这种一体式贯穿异形屏的,有喜欢理想ONE这种四屏交互的,有喜欢特斯拉这种简约“iPad”屏的,甚至还有喜欢马自达这种复古小屏的.....

当然,也有只喜欢物理按键,不喜欢屏幕的人。

(这里插入一道公社的传统菜:评论区也来聊聊这个话题吧,车上的屏幕又大又多才好吗?点赞最高的2位,公社小郭会联系你送你100元的京东卡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6)

谁能想到,话题中还有一家汽车品牌混了进来,竟然自称自己为“屏霸”“或许就是2022最好的车机屏”,还把“或许”俩字拿红线给划掉了。

它就是——飞凡汽车的飞凡R7

话说,现在车企营销真是越来越有“傲气”了,动不动就会把“最”字挂在嘴边。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7)

结果我翻了一下话题的评论区,还确实有人说线下体验过飞凡R7比较喜欢的。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8)

我把飞凡对R7的车机屏宣传语复制过来给大家品品:

43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奔驰EQS同款形式的一体化玻璃面板封装,对角线达1075mm,视觉统一整体感强,充满豪华质感。

中控屏采用iPhone 13同款京东方OLED屏,2.5K高分辨率,180°超广可视角,每一个角度都能清晰可见。

搭载华为全球首发量产AR-HUD,拥有业内最大视场角及1920×730最高清分辨率。

......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9)

好家伙,这宣传语哪是在卖车?分明就是在卖手机或平板电脑啊!

其实,汽车圈的这股“3C”风气,最开始并不是余承东宣传问界M5时带起来的,蔚小理早期也用过类似的感觉做车机宣传,只不过没有现在这么激进罢了。

这股风气出现的背后,源于汽车近几年正在经历的一场“座舱革命”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0)

2000年前后,我叔叔做生意赚了点小钱,给自己买了辆“丐版”桑塔纳2000,除了能开之外,顶多连天线听听交通广播。

但我叔叔是个音乐发烧友,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自己去二手电子市场淘了台CD机,让认识的修理厂哥们给他塞进了车里,还顺带手把车里的喇叭也升级了一波,做了一套自制的环绕立体声

于是,这辆“丐版”桑塔纳2000,变成了他的“音乐圣地”。

每次他跟朋友一起吃饭,都不忘了叫朋友到车里坐坐,炫耀一番,我自然也在他的目标行列之中。

叔叔人很不错,我现在还留着他送我的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Jay》。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1)

在我身边发生的类似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

公社的一位编辑小哥,他是个狂热的“老车爱好者”。2020年在二手车市场收了辆已经停产将近10年之久的“老铃木”,为的只是体验手动挡的驾驶乐趣。

这辆车其他方面他都挺满意的,唯独让他“蛋疼”的就是车不好倒,没有倒车雷达、没有倒车影像。

后来他干脆自己在闲鱼上买了一套“先锋F7902”倒车影像系统,自己改总线给装上车了,总体上来说还算能用。

就以上两个案例来说,虽然CD机和倒车影像这两个功能,放在现在绝对称不上半点智能。

但至少可以反映出,一直以来人们对汽车座舱的品质,都是有着更高追求的。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2)

早期传统燃油车大屏以及诸多智能化配置特别少见。

有种说法是,“电”这种东西在早期的传统燃油车上往往是特别“金贵”的存在,车内供电基本全靠的一个带电量只有不到半度电的铅酸小电瓶。

这才会导致车灯忘关或停车后发动机停机但车内中控还持续开着,时间久就会出现电瓶电压不足,导致打不着车的情况。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3)

汽车电动化,使得车上用电问题迎刃而解了。不过,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片面性的。

一个iPad充满电差不多是0.05度电,可以连续不间断用2个小时,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费电。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不止电动车,传统燃油车近几年也开始涌现越来越多的大屏。因为想要支撑起大屏的用电量,只需要把传统电瓶升级成0.5度电的启停电瓶就足够了。

其实一开始谁也不知道,如果车里只剩下屏幕会怎么样,但巧的是,汽车电动化时代到来的时间点上,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屏幕面板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就拿海信65英寸电视来说,2014年前后售价在25999元上下,而现在价格已经跌到3000-5000元左右了,这都不能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了,而是近乎直接砍掉一个0。

从下面这张LCD面板价格曲线也可以看出,其成本近年来是在持续下滑的。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4)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彩电、电脑、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基本上已经从增量市场完全转为存量市场了,使得显示面板产能过剩,价格战打的非常激烈。

而新兴的智能汽车座舱,就成为了这些面板厂商的“救星”。

当然,汽车座舱的发展路线,其实跟当年手机的发展路线如出一辙。

人们从手握九宫格按键的功能机,到现在完全拥抱无实体按键的大屏手机时代,也只不过过去了7-8年。

而汽车座舱方面,实体按键越来越少,屏越来越多,则是手机行业曾经的一个缩影,是“信息大爆炸”产生的结果。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5)

有意思的是,车企们在“屏”上面做的文章方式,也是大不相同。

起初,特斯拉把车上大部分物理按键,都集成到了一块“iPad”屏里,造就了特斯拉内饰的“极简风格”,确实有不少车主是冲着这个买单的。

当然,也有因为这点吐槽特斯拉的,比如开车时做调空调、调音量、看导航这种一连串操作的时候,会因为只有一个屏幕而施展不开,容易分散精力易发生交通事故。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6)

后来,理想ONE推出的四屏,也在行业里引起了不少反响。

我们公社社群里有不少理想ONE车主,曾在买车之前跟汉兰达之间纠结,而大屏带来的冲击感,成为了他们最终选理想ONE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就像飞凡R7用的就是3 1的霸舱式巨幕,和EQS同款形式的43寸一体化三联屏,配合上AR-HUD,豪华感蹭一下就上去了。

但更关键的是集成度更高后,当车辆取消没必要的实体开关了,还可以降低开关的模具费用、装配费用,线束也能少很多,而省出来的钱、工序和时间,都可以匀给后续的持续OTA。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车买完后,在它的生命周期内,功能几乎已经完全固定了,毕竟按键都是固定的。而正在经历的这场座舱革命,显然让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车企的开发灵活度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变强了,车也开始有了生命力。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这几年尝鲜的新能源车主们在用惯了大屏后,很多都反馈“真的回不去了”。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7)

在这股大联屏浪潮下,包括零跑C11、岚图free等车型,也都开始采用了类似的设计。

从左到右,仪表、中控、娱乐三屏分立,使得同等量的功能可以比单个“iPad”屏铺的更开,更扁平的菜单会让操作更方便一些。

实在没法分心操作屏幕的,当然可以让副驾帮忙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飞凡R7的中控屏和副驾娱乐屏还支持“三指滑动”功能的,可以让副驾将导航信息一键拖拽同步至仪表屏、中控屏与AR-HUD上。

诸如此类的设计,大多是想把车打造成除家之外的“第二空间”的,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8)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车机屏多了之后,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让驾驶员分心,毕竟大屏幕带来的信息量确实是比以往实体按键时代多了不少。

但确实有车企考虑到了这一点,飞凡R7就提出了“以驾驶为中心”的车机系统。

比如,R7的仪表上,车辆基础信息在下方以图标呈现,上方清晰呈现车速,导航信息放在右侧,不遮挡车道四周信息,整个画面的重心都是驾驶信息。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19)

除了上面说的两类之外,有些品牌还围绕“屏”做着稀奇古怪的设计。

一度让我不能理解的,就是比亚迪汉和高合HiPhi Z的“旋转大屏”

好端端的车机屏幕,转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我逐渐想明白了,功能实现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但却很能体现“逼格”,或许能成为用户下单的一种推动力。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20)

车企们越来越重视智能座舱,很大程度上也跟车企的销售渠道正在从4S店向商超店靠拢有关。

过去,大多数人买车通常都得跟4S店好好预约,然后在销售的“监督”下把车在4S店周围开几圈。

在试驾过程中,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细细用屁股来“品味”底盘到底会不会“呼吸”。这种微妙的感觉,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能体会得出来。

可现在就大不一样了,但凡是一些人流量大的商场,多多少少都会分布一些汽车商超店,特别适合吃完饭之后去逛逛。

走进商超店,坐进车里,除了感觉一下座椅舒不舒适以外,大概率会对着车机屏幕“把玩”一番吧?

这时,一个逻辑清晰、运行流畅的车机大屏,当然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好印象。

反过来,要是车机卡的要命,APP和地图半天都打不开,还不如10年前的诺基亚,就算原本你是打算买这辆车的,现在可能都要三思一下了。之前不少品牌就在这件事上栽了个跟头。

总的来说,现在人们卖车的过程,确实越来越像是在买手机一样的3C电子产品了。

如果说,一辆车的颜值是第一道门面。

那么,紧接着以“屏”为核心的智能座舱,就是车的第二道门面。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21)

当然,优质的座舱系统不仅仅只是“花瓶”,有些功能还是相当实用的。

要问我在试驾过这么多智能电动车之后,用完觉得最“香”的智能座舱功能,我一定要投HUD一票。

HUD是Head-Up Display的缩写,翻译过来叫做“抬头显示”功能。

起初HUD是率先应用在战斗机上的,毕竟开飞机的危险程度可要比开车大太多了,操作差几秒就会出大问题,HUD可以让飞行员更快、更直接的获取飞行信息。

后来,一些豪华汽车品牌发现,HUD用在车上也能产生不错的效果。

他们把HUD装置贴在仪表台面板上方,将时速、转速等仪表盘基本信息投影到一个透明亚克力板上,也被称为C-HUD(“C”代表合成仪,Combiner),从而替代看仪表盘的低头动作。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22)

也有些人当时会去某宝或汽配城后装HUD,价格参差不齐。而现在我们常说的HUD是直接把信息投到前挡风玻璃上的,总体观感上要好了不少,这种HUD也被称为W-HUD(“W”代表风挡玻璃,Windshield)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23)

如果说C-HUD代表车载HUD的过去,W-HUD象征着现在,那么AR-HUD无疑意味着未来。

所谓AR-HUD,就是融合了AR虚拟现实技术的HUD,目前只有飞凡R7、理想L9、奔驰EQS等少数新车型配备了这一功能。

光听名字肯定不好理解,我们就拿上文自称“屏霸”的飞凡R7大肆宣传的华为视觉增强AR-HUD来举个例子。

除了车速、限速、导航车道线等基础信息之外,飞凡R7的AR-HUD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地图导航信息,将半透明的路线指示光标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实现一种虚拟箭头飘在空中指路的感觉。

大概效果就像下图这个样子。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24)

除此之外,飞凡R7的AR-HUD还可以跟车内的辅助驾驶进行联动。

比如自动跟车的距离、变道路线指引、车道偏离预警等等,都可以通过AR-HUD在挡风玻璃上标注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辅助驾驶的安全性。

国产车的大屏(车企为何非得跟)(25)

假如你把R7开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这套AR-HUD系统还可以将AR地图的信息进行结合,在前挡风玻璃上标注出途经的停车场、充电站、购物商场等等,可以省去不少低头看地图找路的时间。

或者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飞凡R7的AR-HUD有点类似于魔兽世界这类RPG游戏中任务指引插件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AR-HUD在驻车时还可以将前挡风玻璃变成70英寸的高清投影,结合车内的环绕立体声,把整辆车变成沉浸式的家庭影院。

而在日常用车时,在副驾驶屏设置好导航路线后,也可以一键同步仪表屏、中控屏和AR-HUD,也就是说这背后发挥的不只是副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多屏之间的联动也让用车更方便安全了。

后续有机会的话,我们公社滑布李可以拍一期视频跟大家好好看看。当然,这个AR-HUD也还用了一些黑科技,比如OPD光学引擎,后续有机会我们再跟大家详细聊聊。

写在最后

车企近几年在智能化领域的激烈竞争路线,其实可以用体育比赛来做比喻。

智能驾驶的竞争更像是车企们在进行的一场田径比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都是统一的。

更高算力的芯片,带来更高的算力,从毫米波雷达到激光雷达,越来越多的摄像头,带来更强的感知能力....

这一切的努力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就是——安全。

假如智能驾驶足够安全了之后,新的目标其实也是唯一的——那就是比谁更“快”,拼的是谁的算法更优异。

而智能座舱这边的竞争,则更像是艺术体操比赛,除了技术难度动作之外,美观也占了评分很大部分的比重。

虽然从大方向上来看,车内实体按键在逐渐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更大的屏幕。

但谁也无法想象未来的智能座舱究竟长成啥样,因为智能座舱跟智能驾驶不一样,是没有所谓“通解”的。

在这场“座舱革命”中,更多的车企正在根据自身定位,用座舱迎合目标人群的需求,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姿态。这时候的他们,要么,选择主动改变,要么只能在某一天被迫改变。

但不管怎样,身处于科技革命中的我们,都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