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中耳炎症状
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燥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具体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感到耳闷,听力渐降,伴耳鸣。鼓膜未穿孔前,除了耳痛剧烈外,还伴有畏寒、发热等。当鼓膜穿孔后疼痛骤然减轻,但脓液自中耳流入外耳道,出现耳朵流脓的典型症状,初为血水脓性,以后变为脓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间歇性流脓,脓液可呈黏液性,黏脓性和黏稠臭脓。胆脂瘤性中耳炎流脓呈持续性,其量不多,具有腐败性恶臭,脓液中混有豆渣样或葱皮样分泌物,是谓胆脂瘤。
治疗
中耳炎一般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一般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穿孔的愈合,并且难以根治中耳炎,极易复发。
2.鼓膜修补术:是一种适用于骨疡型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一般是将乳突、鼓窦和鼓室内病变三者与外耳道相通,形成一个覆盖上皮的空腔,以达到清除乳突、鼓窦、鼓室和咽鼓管鼓口病变组织,停止流脓、获得干耳的目的。缺点是虽可治愈部分中耳炎,但无法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有复发可能。
中耳炎护理小知识
首先应防止患上感冒,一旦感冒人的身体免疫力就差,那样会加重中耳炎的发展。
中耳炎需要一定的睡眠休息,以保证中耳炎不受疲劳。因此,日常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
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鼻腔呼吸顺畅,这样才能有效疏通中耳,因为五官相通。
患有中耳炎的患者,严禁下水游泳,避免因水流进耳朵里,造成二度伤害。
要注意定期检测听力,了解听力变化情况,针对性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中耳炎问题可以咨询热心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