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我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踏上征途!

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

开始之后没多久,志得意满的美国人遭遇了志愿军的快打旋风,连续五次运动战役之后,志愿军一鼓作气将美军和联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

这战果,让美国人和联军让从哪里来的,回到了哪里去。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1)

随后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战略僵持阶段。

从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到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为止。

抗美援朝战争持续了2年零9个月之久。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都是彭老总,虽然后续邓华将军跟杨得志将军短暂任职总司令,但那都是停战协议签署之后的事了,也就是说,大事尘埃落定之后,才有邓华和杨得志将军的上任。

毛主席秉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态度,给了彭老总无限信任,而反观美国人,情况就大为不同,他们先后换了三名总司令!

他们分别是麦克阿瑟,李奇微和克拉克。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2)

(彭老总)

这三个司令员,容我一个人用两个词来形容。

这就是:张狂的麦克阿瑟最悲催、聪明的李奇微最痛苦、悲剧的克拉克最无奈。

此话何解?容我说道说道。

先看张狂的麦克阿瑟最悲催。

为何咧?跟他在战争中的言行,战斗的胜负,还有下台后的遭遇息息相关。

战争之前,他是志得意满,嚣张无比。

身为日本太上皇的老麦,在战前就地位超然,堪称美国第一将。

率军参加朝鲜战争之后,更是用一出仁川登陆的胜利,收获了偌大的威望。

这也让他自以为天下无敌。

可这自认为天下无敌的战将,却在人民志愿军参加战斗后连败两阵,弄的灰头土脸不说,最后还因为跟美国总统杜鲁门矛盾重重,黯然下台。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3)

(麦克阿瑟)

这前后待遇,可谓有天壤之别!

要知道在战争开始之前,杜鲁门可说是给予了麦克阿瑟无限的信任、放纵和礼遇。

战前为了求教远东战况,杜鲁门还不顾上下尊卑,亲自前往威克岛会见麦克阿瑟,而不是在华盛顿等麦克阿瑟来报告。

这日本太上皇的张狂风采,可见一斑,让美国总统折节下士,这是中国人传统,可不是美国人传统。

但,战败了就是战败了。

麦克阿瑟在被撤职之后,虽然依旧收获了美国人英雄般的欢迎,并在1951年4月19日举行的告别演说中,以《老兵永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收获了掌声,可他的军事生涯已然结束,空洞的金质特殊荣誉勋章上所言的:“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评语,左右看,都是安慰剂。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4)

(失败者)

联合国军的第二任总指挥,则是聪明但最痛苦的李奇微。

李奇微无疑是一个聪明人,他通过战场上的仔细观察,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后勤问题。

于是,创造性的发明了“磁性战术”,抓住志愿军的弱点,也曾一度让志愿军从汉城退回到了三八线,收获了不少的战果。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5)

(聪明的李奇微)

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一直是联合国军司令。这个志愿军最难缠的敌人,面对朝鲜战争时一直是痛苦的。

为何说他是痛苦的?因为他虽然是正常离职,但背后依旧有故事。

这故事,接替他成为联合国军司令的克拉克,有段话说透了: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一定具有同感。

为何接班李奇微的克拉克要这样说!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前任是带着痛苦离开的,他看上去逆转了战局,其实也是一个失败者。

因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将战线推到鸭绿江边,抵达中国国门,但他依旧没有完成任务!

这就注定了他离开时,没有完成任务,也并不甘心!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6)

(克拉克)

接连两个总司令离开时候都不甘心,都痛苦,为何咧?答案是人民志愿军啊!

麦克阿瑟的离开,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中的辉煌胜利。

是万岁军38军的奋勇搏杀,是长津湖上那无数不畏严寒的将士们,打出来的。

这才是麦克阿瑟悲催离开的理由,失败就是失败,无话可说!

跟麦克阿瑟一样,李奇微的命运也是我军雄狮50军、60军、63军奋战之后换来的。

确实,上任之初的李奇微,用自己的聪明,让联合国军将战线从汉城反堆到了三八线,一度占据了战略主动。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7)

(李奇微)

可是也仅此而已了。

因为随后的战斗中,拼尽全力的联合国军,占据火力优势,就连战术也很对头,可在李奇微带领下,依旧不得寸进。

这不得寸进,真就是无法前进!

比如,突击过程中,无数联合国军精锐面对驻守铁原的志愿军63军,愣是打不下来!

这突击失败,还有反击无力,让李奇微也明白了志愿军的坚韧顽强。

自那以后,他就开始改变战术,用兵力后置,火力前置方式,学起了清末曾国藩的战术,弄起了“结硬寨打呆仗”战术,指望用步步为营,缓慢推进的方式,不断压缩志愿军的生存空间。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8)

(美军影像)

可这样的战术有用吗?当然没用。

面对志愿军将士顽强的防御,美军还是无法突破。

无怪乎美国史料,在评价李奇微战术时说的是:这样的战法,20年也结束不了朝鲜战争。

不仅无法突破,李奇微还被志愿军先后发起的汉江防御战、横城反击战、铁原阻击战打的信心全无!

为何美国人要和谈?看看和谈前李奇微痛苦的感叹就懂: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我们无法胜利。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9)

(威武之师)

他的感叹之后,都是战争失败的痛苦和挫败感。

而这个感觉,继承他位置成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也有!

这个因为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用一句: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我是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个美国陆军司令官。

让中国人念叨不已的美国将军,他那一刻说的话绝不是吹牛,而是事实。

从这个言论来看的话,最痛苦的应该是克拉克。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10)

(克拉克)

但真深究的话,克拉克还是没有李奇微痛苦,他的感触应该是无奈。

为啥我要这么说咧?因为李奇微是美国陆军中数一数二,拥有大战略眼光的聪明人。

他猜对了志愿军的一切,唯一没猜到的,就是志愿军居然能够扛住他发起的疯狂进攻,死战不退。

在中国人的理解之中,李奇微用自己的聪明,成功阻击了志愿军的进攻,甚至还发起了反击。

虽然最后双方还是打成了阵地战,但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但,这成就过后其实李奇微并不开心的,甚至还在这场战争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11)

(被俘的美国人)

由此,才有后来李奇微担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时,一直不愿让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因果出现。

为此他甚至不惜得罪总统:艾森豪威尔。

因为他知道,美军真要不顾中国反对,深入越南战争,越过了17°线,搞不好就会引发另一场抗美援越战争,引发一场跟中国军队的直接战斗。

想想上甘岭战役,李奇微就心中忐忑!

这足见李奇微充分认识到了中国陆军的强大,世界第一轻步兵可不是说说而已!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12)

(轻步兵之王)

这也有他后来的回忆录为证!

他在回忆录中,将上甘岭称呼为伤心岭,在评论这场战役时,他也坦率的承认了美国军队的惨败。

这痛苦的失败背后,是一个世界最强国家,将自己所有的力量全部拉出来打架,自以为天下无敌,却突兀的发现,自己居然搞不定对手,赢不了敌人。

并且还明白了一件事,自己一定赢不了这场战争。这种无奈感,李奇微感触最深。

这深切的感触,也影响了美国人。

作为电影工业最发达,舆论宣传手段最多的国家,美国居然在朝鲜战争后一直致力于淡化对朝鲜战争宣传。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13)

(联合国军坦克)

这背后的根源不过是,那是一场彻底的,无可驳斥的失败!

一场看似占尽优势,却打成势均力敌的战争,更难堪的是,美国人还走上谈判桌,签了唯一一个没有胜利垫底的停战条约,这个对手还不是以正规军的名义参战的,而是以志愿军名义参战的。

于是,就有了我今日的结论出现!

张狂的麦克阿瑟最悲催。

聪明的李奇微最痛苦。

悲剧的克拉克最无奈。

至于我们中国,在一场气吐山河的立国之战后,不仅让世界认知到了新中国的志气,也让今日东北有了战略缓冲。

这缓冲的重要性,看今日俄乌冲突就懂了,大国必有缓冲,没有不惜一战。

这一战,70多年前打完了,才有这70年国泰民安出现,才有经济腾飞出现,才有复兴指日可待。

致敬先辈,你们打得好,你们辛苦了。

下面,看后人了。

李奇微抗美援朝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中)(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