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欢古诗词的朋友,对于《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应该都不陌生。这档弘扬古典诗词之美的节目,自第一季开始就吸引了很多爱好诗词的观众,而笔者就是其中之一,基本上每一季节目我都是从头看到尾。

诗词大会董卿第一季落幕总结语(三顾频烦天下计)(1)

而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诗词大会的题目总体种类其实并不繁多,基本上就是飞花令、字句填空、字句理解、查找错别字等。这些里面我个人觉得难度比较高的当属字句理解题目,因为古诗词流传久远,很多字词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且有一些专有名词,古代很常见,但是到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所以想要答对这些题目并不容易。

有些时候即便是一些很多人都很熟悉的诗句,考查其中某个特定字眼,也是错误率极高。就像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旧符。”这首诗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但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曾考过“爆竹”、“屠苏”、“瞳瞳”的意思,当时错误率都超过了50%。可以说这类题目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诗词大会董卿第一季落幕总结语(三顾频烦天下计)(2)

与之相比,字句填空题则会简单很多,因为题目会给出包含有正确字句的很多汉字,让选手从中选出正确的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即可,这种题目普遍错误率都在5%以内。不过有一期诗词大会考“三顾频烦天下计”,现场的百人团选手却有55人答错,这让主持人董卿都不由感叹:这也能错?

诗词大会董卿第一季落幕总结语(三顾频烦天下计)(3)

虽然董卿不理解为何会错,但实际上这道题本身就充满了迷惑性,答错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一诗句的原诗,一起来探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答错。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词大会董卿第一季落幕总结语(三顾频烦天下计)(4)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一生有两大偶像,一位是和他处于同时代的李白,他有很多作品都是写给李白或者表达对李白的敬仰之情的。另一位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杜甫一生写的关于诸葛亮的诗歌也是多达20多首,其中这首最为出名。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他定居成都浣花溪畔之时,有次他去探访诸葛武侯祠,心有所感,于是便写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前四句写的是武侯祠的周遭环境。开篇以问句起首,一问一答之间形成了浓重的感情氛围,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对于诸葛亮的崇敬。锦官城外柏树森森处,便是丞相祠堂之所在,春草茂盛,在台阶之上铺沿开来,满目都是绿色,几只黄鹂在树叶间嬉戏,传来悦耳的鸣叫之声。

诗词大会董卿第一季落幕总结语(三顾频烦天下计)(5)

后四句则是对诸葛亮生平的概括以及对他功业未成病逝军中的慨叹。“三顾频烦天下计”说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之谋划天下。“两朝开济老臣心”说的则是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政权,同时辅佐刘禅,为蜀国“鞠躬尽瘁”。

诗词大会考的也就是这两句,当时答错的人基本上都是将句中的“频烦”写成了“频繁”,其实这样的错误我们也能理解,毕竟我们现在平时都是用“频繁”,基本上没有看到过“频烦”的用法。但实际上在古诗词中,“频烦”这种用法是很常见的,像辛弃疾的《玉楼春》中便有“不辞长向水云来,只怕频烦鱼鸟倦”,苏辙的《送韩祗严户曹得替省亲成都》中也有“宦游东土暂相依,政役频烦会合稀”的用法。

诗词大会董卿第一季落幕总结语(三顾频烦天下计)(6)

而关于“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频烦”二字,其实一直也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种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频繁”的意思;另一种则是,频是“多次”之意,烦则是“烦扰”之意,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多次烦扰诸葛亮求教天下大计。其实这两种解读都说得通,不过第二种解读更容易让我们记住这首诗中的用的是“频烦”而非“频繁”。

如果是你遇到诗词大会这道题,你能答对吗?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